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以多个土石混填路基工程为依托,分析了土石混填路堤关键施工技术,从填料性质、填筑方式、松铺厚度、压实方式等方面总结了土石混填路堤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并从提高地基承载力、提高填筑体密实度两个方面提出了提高路堤边坡稳定性的方法,为土石混填路堤的施工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国内甬台温高速公路路堤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沉降和侧向位移,呈现出滑坡的初期征兆。为提高本路段路堤的抗滑稳定性,在坡脚处布置钻孔灌注桩结合预应力锚索的锚索抗滑桩式挡土结构以控制路堤沉降和侧向变形,并同时实施变形与稳定性监测。通过对该路堤锚桩挡土结构内力与变形的观测监控,取得了较为完整的观测资料,在高路堤填土施工中起到指导与控制作用;结合本工程的实际监测和数据分析,评价锚索抗滑桩加固路堤的机制和效果,提出采用锚索抗滑桩加固措施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建议,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历时4 a多的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工程为背景,对高速公路信息化施工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主要内容有全线路堤填筑及预压期的监测、桥梁桩体位移、预补方、预抛高、二次开挖等.重点控制断面的应用,可以对软土地基路堤填筑及预压进行有效监控.预补方、预抛高及二次开挖等措施的应用有利于减轻高速公路的桥头跳车.信息化施工是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施工成功的关键.采用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处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具有较好的效果.采用搅拌桩处理,可以较快地满足低路堤、软土厚度不大地段的高速公路工后沉降要求.采用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处理,即使是对于一般路段的低路堤,在软土厚度不大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慎重.  相似文献   

4.
以历时4 a多的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工程为背景,对高速公路信息化施工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主要内容有:全线路堤填筑及预压期的监测、桥梁桩体位移、预补方、预抛高、二次开挖等.重点控制断面的应用,可以对软土地基路堤填筑及预压进行有效监控.预补方、预抛高及二次开挖等措施的应用有利于减轻高速公路的桥头跳车.信息化施工是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施工成功的关键.采用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处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具有较好的效果.采用搅拌桩处理,可以较快地满足低路堤、软土厚度不大地段的高速公路工后沉降要求.采用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处理,即使是对于一般路段的低路堤,在软土厚度不大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慎重.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城市深大基坑工程建设的需求,发展健全的基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必然。在总结已有的基坑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数字基坑系统理念与构架。在此基础上,基于面向对象语言、数据库技术及三维可视化技术,研发一套数字基坑系统,从而实现了现场工程地质条件、监测点、工程结构的三维可视化动态查询与管理,以及现场监测数据的可视化查询与预测分析。将所研发的系统成功地应用于天津文化中心深基坑工程中信息化管理中,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对复杂深基坑工程中坑角效应、坑中坑等的地连墙变形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出一些基本规律。利用系统中的非线性预测功能,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通过与实际监测结果对比表明,系统嵌入的预测方法可以达到很好的预测效果。通过应用表明,所提出的数字基坑理念,将对于推动我国大型基坑工程及其他岩土工程信息化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堆载预压下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施工项目,为缩小路堤形变量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值之间的误差,开展对其路堤形变量预测研究.通过确定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路堤形变影响因子、堆载预压下路堤沉降板与分层沉降仪观测、基于双曲线模型的路堤最终形变量推算,提出一种全新的预测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证明,新的预测方法在应用到实际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法下的高速公路施工项目中,其路堤变形量预测结果与实际形变量相差不超过0.4 mm,具有极高预测精度,可为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提供高精度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7.
软土地基上分期施工的路堤沉降预测方法(英文)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降量和沉降速率控制是软土地基上路堤工程设计的关键问题 ,由于固结理论的局限性和参数的不确定性 ,理论预测的精度较低 ,而基于现场实测数据的观测法显示出较高的精度 .本文在Asaoka观测法的基础上 ,发展了一种软土路基上分期施工时路堤沉降预测的方法 ,结合江苏海相软土上的高速公路工程进行了沉降预测分析 .  相似文献   

8.
结合实际工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软弱地基对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的影响。在分析工程变形破坏现象及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对实际工程进行模型概化,探讨软弱地基对填方路堤的影响,提出对软基斜坡填方路堤施工、监测和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许诺 《建设监理》2006,(1):82-85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厂改造工程项目越来越向大规模、高技术、高难度方向发展。人们对工程质量以及工程的进度、成本、安全可靠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可是由于基坑工程的不确定性和不能影响老厂房生产作业的客观条件,使得这些要求难以得到实现。同时由于影响设计的因素复杂等原因,经常使得设计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状况有较大的差异。传统的“设计-施工”模式往往难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因而必须利用工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设计和施工进行实时监控、动态调整、控制,使基坑施工可以安全顺利的进行,从而收到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针对上述工程问题,详细阐述了信息化监测技术运用在工程上是如何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昔格达层高填方路堤沉降预测,根据昔格达土室内土工离心试验结果,预测得到路堤典型断面在一段时间内的沉降趋势,然后利用人工智能方法预测其沉降发展规律,并与曲线拟合法以及灰色系统法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人工智能方法预测结果与实测沉降曲线拟合较好,可用于预测昔格达层高填方路堤沉降,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膨胀土填筑公路路堤的物理处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化学改良是以往膨胀土地区筑路研究和倡导(尤其是国外)的主要技术措施,但因工艺复杂、施工设备要求高、不经济而无法推广。我国西部膨胀土地区筑路往往采取弃土换填,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同样导致工程投资大为增加。为此,在实施交通部西部膨胀土项目研究中,以广西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为主要依托开展试验,同时总结在不同地区用不同类型和胀缩等级的膨胀土成功修筑多段路堤实体工程的经验,首次提出膨胀土填筑路堤的物理处治技术。通过实体工程现场跟踪监测、室内大型模型试验以及评价膨胀土路用性能的改进试验,对经物理处治后路堤土体含水率的变化、强度以及总体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论证了这一新技术的合理、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膨胀土路堤物理处治的技术要领及方法供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堤坝等荷载是分级施加的,地基多是成层的,因此实测的表面沉降–时间曲线是由各级荷载、各层土对应的沉降–时间曲线叠加而成的。理论分析、工程实例表明叠加的沉降–时间曲线通常不是双曲线或指数曲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叠加推算沉降和分别推算沉降的概念。叠加推算沉降误差分析表明叠加推算沉降的误差不但与土层之间的β比值、各级荷载之间的时间间隔有关,而且受沉降推算拟合函数与实际是否相符的影响。β相同的地层可以作为同一层地基,沉降推算采用的拟合函数与实际不同时,分别推算也存在误差。叠加推算的沉降小于分别推算的沉降,通常小于实际沉降。为了减少沉降推算误差,建议尽量利用预压后期的监测数据,并尽可能采用分别推算沉降或采用修正的双曲线法或指数法等。更多还原 AbstractFilter('ChDivSummary','ChDivSummaryMore','ChDivSummaryReset');  相似文献   

13.
丁建荣 《土工基础》2014,(3):100-102
通过监测获取的沉降——时间数据进行拟合曲线分析,在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路基工程沉降——时间曲线呈现反S形,但采用常规的反S形成长曲线模型预测路基沉降时,由于受到数据样本和模型自身的限制,预测的沉降曲线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沉降的发展过程。基于此,提出了基于不同类型的反S形成长曲线的最优组合预测模型,通过赋予各个反S形曲线模型权重系数,采用最优化方法求解权重系数,得到最终的路基沉降预测公式。实际工程数据分析表明,该方法精度较高、适应性较好,可适用于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量预测。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BIM技术预测功能,采用可靠性理论、概率方法理论,考虑施工过程及进度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分析了目标进度和预测进度的复杂关系,建立了施工进度随机预测模型。特别考虑了施工过程单因素影响条件,研究了单因素进度预测确定性和随机模型,以及基于单因素影响的预测进度可靠性分析方法。同时,探讨了基于BIM管理平台的施工进度可靠性预测集成管理方法。工程实例表明,所提方法对控制施工进度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指数法的分级填筑路堤沉降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传统指数曲线拟合法基础上,提出一种软土地基上路堤分级施工情况下沉降预测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土体变形的非线性和固结性质随荷载的变化,将沉降拟合方程中的待定参数在两个不同荷载级中分别确定:利用有较长预压期的前一级实测沉降确定与土的固结性质有关的参数,其它参数则由需预测沉降荷载级中较短预压期内实测沉降确定。工程实例表明,本文模型预测的沉降与实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可实现沉降的及早预测。  相似文献   

16.
陈福全  李阿池 《岩土工程学报》2007,29(12):1804-1808
具有深厚软土层的路堤若采用桩承加筋式复合地基,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路堤不均匀沉降,也可布置成疏桩,降低工程成本,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还没有可靠实用的设计计算方法,且现有的设计均忽略了桩间土的承载作用,这与工程实际有很大差别。基于三维土拱效应,改进Hewlett土拱效应算法,得到桩承式路堤的桩土荷载分担比,进而考虑加筋体影响以及桩间土承载作用,推导桩土应力比计算式,并将此式应用于路堤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新建海堤下盾构隧道施工技术措施及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格式盾构法施工隧道工程由于其快速、经济常用于电厂建设中的进排水隧道工程中。但网格式盾构施工对土体扰动较大,对海堤的变形和稳定均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软土地区的海堤在自身荷载作用下沉降尚未完成,尤其是下卧层沉降未稳定,导致盾构隧道产生一定的纵向不均匀变形;盾构隧道施工和海堤相互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大唐宁德电厂穿越新建海堤的进排水盾构隧道工程为例,在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加固措施,指导设计和施工;同时,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原位测试数据作了详细的分析;最后,给出了盾构在穿越海堤阶段的推荐施工速度、施工中建议采用的注浆和预起拱等加固措施以及隧道的变形、孔压等方面的一些规律性结论,为实际工程中类似的穿堤盾构隧道设计与施工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海底隧道浅埋暗挖段CRD法不同施工工序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建工程厦门东通道(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座海底隧道,陆域浅埋暗挖段地质条件较差,多为全、强风化花岗岩,且含水量高、强度低,因而采用CRD法施工,该施工段围岩条件差、结构跨度大,且国外相同工程条件下可借鉴的经验也较少。据此,对该施工段采用现场监控和数值模拟2种手段,分析了不同施工工序各部开挖对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及结构内力的影响,2种方法所得结果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在此特定隧道围岩条件下,CRD1,2超前与CRD1,3超前相比,各施工部的开挖引起拱顶下沉量的比例基本相同,但前者所引起的CRD1,3拱顶下沉量分别高出后者约70%,45%,而CRD1的绝对收敛值约大于后者15%,结构内力也略大于后者。以上研究成果为隧道的信息化施工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的相关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用刚性桩处理高速公路软基能减小路堤沉降,提高路堤稳定性,缩短工期。土拱对路堤的承载变形性状有重要影响,到目前为止,对路堤中土拱效应的研究还不深入。本文结合某高速公路刚性桩处理软基试验段,实测了路堤填筑过程中及填筑结束后一段时间内桩帽、桩间土土压力及相应的沉降,分析了桩土沉降差、路堤高度、桩间距、桩帽大小等因素对土拱效应的影响,并与现有的几种土拱效应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土拱效应的发挥程度与桩土沉降差密切相关;②当路堤较高,桩间距较小,桩帽较大时,桩体荷载分担比较大;③根据Hewlett&Randolph及陈云敏改进的土拱效应计算方法所得到的桩体荷载分担比与实测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0.
针对疏桩支撑路堤结构的作用特点,在一定简化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上部路堤荷载转移分析模型和基底桩土相互作用计算模式,综合考虑上部路堤与疏桩地基的相互影响,根据基底位移连续条件,得出了一种计算带帽疏桩路基中桩、土荷载效应值的方法。通过工程实例现场实测结果对该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与其它计算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法计算的桩、土应力接近实测结果,说明该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同时,讨论了桩土荷载分担随填土高度、填土黏聚力和桩间距等因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