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规划学科发展面临的核心理论空心化。理论创新惰性化和理论研究阵地孤立化等问题,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学科始终未能从整体高度上认知自身的全貌。走出这个理论困境的关键就是重建城市规划的整体性理论框架。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初步建立了"和谐城市"规划理论模型。这一理论包含城市人的空间需求层次理论、城市发展状态的三大平衡理论,以及城市人的空间福祉与三大系统消耗的倒U型曲线理论。"和谐城市"理论认为城市规划的本质是在维持自然、社会和时间三个方面尽可能同步和平衡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城市人的空间需求层级。通过引入自然、社会和时间三大要素,该理论试图较为完整地解释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发展,并为城市规划学科发展方向的探索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刘佳 《安徽建筑》2014,(3):19-20
人们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而来到城市,而在当前城市飞速发展时期,城市问题越来越多,城市宜居性越来越差。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城市规划,也有其自身的不足。文章以城市本质为出发点,通过对当前城市交通问题和现行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总结目前城市规划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期望以日趋合理的城市规划促进当前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共建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3.
<正>"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更高阶段的发展目标,建设"智慧城市"要遵循其阶段性特征,循序渐进地推进。"智慧城市"是在城市运行和发展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感知、自动控制、网络传输、智能处理等信息通信技术,使城市管理更科学,使市民生活更美好,使经济发展更具竞争力,使城市发展保持可持续,进而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在这个美好愿景驱使下,欧盟、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或地区都在不断加大信息技术在  相似文献   

4.
李和平  薛威 《规划师》2010,26(8):13-17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体现了美好城市以人为本的理念,真实反映了人类对城市发展前景的美好希望。美好城市的内涵丰富,其概念具有灵活性、综合性和形象性。以经济和公共安全为基础,从总体愿景、发展指导、建设策略和行政治理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规划路径,探索建立美好城市的理想模式,对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余柏椿 《规划师》2010,26(8):9-12
美好城市是主体性目标和客体性目标的共同构成体。不同目标的美好城市是基于不同评定标准的,追求美好城市的更高目标需要把握基于主体性目标的美好城市的评定标准。"城市爱情"是美好城市的至高境界,也是美好城市主体性目标的核心评定标准。经营"城市爱情"需要通过城市工作者和城市受众双方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共同努力。强化"城市爱人"和诱导"人爱城市"是经营"城市爱情"重要的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6.
“绿康城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类聚集和生活的场所,随着人类的进化不断发展。理想城市应当符合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能满足生态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需求,也能提供有益人类健康的适宜人居环境。"绿康城市"论就是当今缓解"城市病"与"城市人群病"的理想模式之一,而日本东京城市中心"大手町之森"正是"绿康城市"论的实践先驱案例。基于人、自然和城市三者之间的关系,追溯欧美、日本与中国理想城市的发展历程,并对进行建设"绿康城市"实践时应坚持的原则与构成要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不少城市追求的目标和公认的城市发展的方向。全国已有很大一部分城市都提出要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工作部署。这当然是一件大好事,但同时也提出了究竟什么是生态城市和怎样建设生态城市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健康城市化、和谐城市与城市规划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小培  魏立华 《规划师》2008,24(5):46-51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与核心,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侧重于"短期内的经济绩效",城市社会、经济、生态及城市安全等日趋"脆弱"、这种基于"脆弱性"的城市化模式亟待转型,走向健康城市化;和谐城市是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核心,制度尤其是城市规划制度的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城市的重要举措.原本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存在的城市规划长期偏重于物质工程技术,追求经济效率和工具理性,漠视社会和谐和价值理性,应通过培育市民社会、建立政府财政预算质询与监管机制,强化社区规划及实施区域规划的财政税收保障制度等新举措促进城市规划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超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治理是全球城市面对的共同难题,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其资源环境紧约束下的城市未来发展模式受到全球瞩目。日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以下简称"上海2040")草案已经形成并开展公示。在"全球化、人文化、生态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本轮规划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强化五个统筹"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基本要求。在规划目标上,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确立"卓越全球城市——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愿景;在发展模式上,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型,促进上海创新发展;在空间格局上,突出开放协调,形成网络化时代的全球城市区域空间架构;在规划方法上,创立新体系、开拓新方法、拓展新机制,使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也可为大型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这个时代,社会环境略显紊乱,整体发展方向难以把握,城市化进程又不断加快,作为城市居民,或许最应当做、也是最切实的(或者说更友善的)就是重新审视我们居住的城市以及城市里的其他事物,尤其是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城市景观设计师和非城市景观设计师(空前稀少),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环境设计》2015,(12):208-211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城市的未来将决定人类的未来.——《城市的胜利》 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重要场所,其好坏将对未来人类的生活和进步产生巨大影响.现阶段,全世界的大中型城市都存在各种城市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城市空间存在活力死角……中国城市经历着世界建设史上极其罕见的高速发展,201 5年,这种快速发展正趋于理性,大部分中国城市面临发展转型的重要节点,需要对城市发展再定位进行重新梳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13.
“城中村”改造实验——以珠海吉大村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晴  常青 《城市规划》2002,26(11):21-27,45
分析了珠海吉大村演变的历程和目前存在的建筑密度大、道路不成系统、治安混乱、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小农思想严重等方面的问题 ,对吉大村的街道、祠堂、古住宅建筑的历史价值进行了评价 ,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吉大村的改造的目标和定位 ,提出了“保留优秀的建筑遗产” ,“对吉芝街进行保护性改造” ,“引导社区新风尚的形成”等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城市环境设计》2015,(12):202-207
“为城市而设计”国际城市建筑高峰论坛邀请参与中国建筑实践的国内外著名建筑师围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气候与地域、文化基因等方面,并聚焦于中国的首都——北京这一城市来展开讨论.当代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步伐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在此背景下,本次论坛的举办力求让讨论不仅停留在学术层面,同时影响到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从实践层面推动中国城市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城中村”规划相关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游宏滔 《城市规划》2004,28(9):36-39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有现象,小城镇“城中村”又有其特性。本文以小城镇为对象,重点探讨了小城镇“城中村”的涵义和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小城镇“城中村”的规划建设及相关政策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郭璐 《城市规划》2021,45(12):77-83
"位"是中国早期都邑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相关文献中多有涉及,研究"位"的内涵及其演化,对于认知中国早期都邑及其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尚书》《周礼》《西都赋》中具有代表性的三段关于"位"的论述,挖掘"位"的不同含义,剖析西周、战国和西汉时期都邑及其规划的不同特征.基于此,通过概念的比较,发现这一时期都邑及其规划的共性,即都邑是政治核心和政权表征,规划是一种政治治理手段;与此同时,不同文本中的都邑及其规划又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是一个时代政权组织形式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主城”概念要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周一星  冯健 《城市规划》2002,26(8):46-50
近年来 ,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城市规划中 ,引入了“主城”的概念。“主城”一般都包括了城市的主体建成区。本文以南京为例 ,说明主城是大城市中心区和近郊区的混合物 ,把城市中心区的功能赋予整个主城可能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控产生一定的误导 ,在城市规划的圈层结构中 ,有必要保留城市中心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织补城市”思想引导下的株洲旧城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城市功能结构的提升,"退二进三"已成为株洲旧城发展的重要方面。文章首先在理论上阐述了"织补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和基本原则,然后结合株洲旧城改造和整治的实践,在生态、用地与产业、公共设施、交通、形态肌理和特色环境、社会结构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株洲旧城织补的规划战略和控制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丈从建筑与空间环境、居民生活与社区文化、经济 结构、社会组织结构与社区管理模式等方面,对深圳农村城市化 后的"城中村"发展状况进行论述,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金磊 《建筑创作》2010,(7):16-23
奥运会、世博会、世界杯乃至亚运会等作为享誉世界声誉的“城市巨事件”,对主办城市最显著的影响在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设施、文化生活的发展及变迁。遗产除了现代人继承古人的宝贵财富外,也包括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包括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本文以城市与建筑为载体,借鉴主办城市展开了建筑文化遗产意义上的分析,重点描述了作为现代建筑媒体如何传播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及广州亚运会,反之,主办城市又是如何通过城市文化的创意与传播,扩展自身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