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新城战略是贯穿上海城市规划的基本规划战略之一。面对城市转型发展的宏观背景,上海启动新一轮新城建设,低碳生态的基本理念成为指导新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上海本轮首个批复的新城规划,南桥新城总体规划修编在工作过程中从网络生态、紧凑发展、复合有机三个层面落实低碳城市理念的基本出发点,搭建起规划理念到实践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新视角和新方向,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沙梅溪湖新城作为国内首批8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之一,其开发建设既是长沙落实"两型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构建低碳生态城市的崭新探索。以长沙梅溪湖新城的规划建设为例,重点探索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城建设是上海"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为了提高新城建设的空间品质,上海市编制和印发了《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导则》。回顾上海新城发展的历程,总结新城存在的不足,梳理当前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新理念,分析理念对标下的导则目标与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并从活力、便利、生态、特色4个维度对汇聚共享的城市、高效智能的城市、低碳韧性的城市、个性魅力的城市等主要策略进行具体阐述,最后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对《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导则》的重点内容进行概述,主要包括:在规划层面,强化城市整体格局的塑造;在建设层面,细化重点公共空间的指引;在运营管理层面,提出品质体验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徐立 《住宅科技》2014,(12):9-11
打造低碳生态新城,是在实现“深度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借鉴德国发展低碳经济先进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低碳生态新城的建设思路,旨在探索一条适合于上海的低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低碳生态新城绿色交通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绿色交通体系,实现低碳生态新城的发展目标,分析了低碳生态新城的发展导向及对交通的发展要求。以低碳生态的功能要求和绿色交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从交通需求、交通设施、交通运行三方面构建了低碳生态新城绿色交通发展指标体系。重点从土地利用模式、公共交通、道路网络、慢行交通、智能交通、新能源汽车六个方面提出了低碳生态新城绿色交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叶扬 《世界建筑》2014,(2):12-13
<正>2014年1月14日,由上海奉贤南桥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主办,《世界建筑》杂志、Archichoke、RCC瑞达恒建筑咨询有限公司承办,在上海奉贤南桥新城举行了"奉贤·2014城市设计国际研讨会",会议围绕奉贤南桥新城"水、绿、潮"的3个特点及下一步发展方向,以探讨"当代大都市新区发展策略"为主要议题,邀请了国内外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业界的知名专家、学者、规划师、  相似文献   

7.
1 规划背景 1.1 必要性 1.1.1 金山新城是新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所论证的规模最大的新城之一,是依托石油化工、港口发展为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中等城市。这一论证,为金山卫地区的建设、发展提出了规划依据。 1.1.2 金山新城总体规划曾于1994年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当时称为金山卫城  相似文献   

8.
长沙梅溪湖新城应用低碳生态设计理念,以突出"生态、节能、创新、科技"为开发建设主导思想,贯穿在"规划-设计-技术建设-运营"全过程中,采用新思路、新体制与新机制对新城进行资源整合,达到长沙生态城市规划(2004-2014)的目标,为其发展绿色生态新城奠定良好的基础及发展导向(图1).  相似文献   

9.
城市规划布局和土地使用的合理性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以上海市南桥新城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在城区总体规划中引入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评价的理念,提出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进行生态适宜度评价的定量化研究方法,为优化城区规划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城建设是经济至上还是生态至上是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在环境保护、低碳生态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边缘新城将采取何种模式发展,日趋成为规划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分析边缘新城发展理论,从生态视角出发,以鄂州梧桐湖新城建设为例,评析生态理念在边缘新城发展中的应用,探讨适合梧桐湖新区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策略,为国内其他新城建设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城核心区低碳发展综合规划,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低碳高地建设的要求,引入绿色、生态、低碳的理念和方法,探索低碳生态建设发展模式,在现状分析和国内外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低碳发展目标,分项开展土地利用、低碳交通、能源与资源利用、绿色建筑及综合环境专题研究,明确各地块的低碳控制指标和赋值,形成导控文件,确保科技创新城"低碳引领"发展战略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月14日,"奉贤·2014城市设计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奉贤南桥新城举行。研讨会由上海奉贤南桥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主办,《世界建筑》杂志、Archichoke、RCC瑞达恒建筑咨询有限公司承办。会议围绕奉贤南桥新城"水、绿、潮"的三个特点及下一步发展方向,以探讨"当代大都市新区发展策略"为主要议题,邀请了国内外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业界的知名专  相似文献   

13.
正新城建设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英国的埃比尼泽·霍华德所提出的"田园城市"。一般认为,上海的新城主要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一是卫星城。1959年《关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初步意见》提出有计划地发展卫星城镇;1986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继续明确要充实和发展卫星城。二是郊区新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首次提出新城建设的任务。三是综合性节点城市。  相似文献   

14.
正2010年月3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无锡太湖新城合作框架协议》,并授予"太湖新城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区"称号,启动基于低碳生态理念的新城规划建设。无锡太湖新城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江苏省建设厅分别授予"国家绿色生态城区"(2012)和"江苏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2012),并且有两处保障房项目为绿色建筑(水乡苑和周新苑)。无锡太湖新城在良好环境营造的同时,取得较好的经  相似文献   

15.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相继提出建设新丝路自贸区,包括沣西新城在内的西咸新区是承载西安、咸阳职能完善与疏解的理想选择地,是提升周边产业区发展层次的战略支点,沣西新城应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针对当前全面开展"城市双修"推动城市转型发展,运用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新城的生态解析和本底安全构建,从空间、交通等专项共提出十八大规划策略,以打造绿色生态的沣西新城。  相似文献   

16.
正引言上海市奉贤区城市博物馆是坐落在上海市奉贤新城中心的"上海之鱼"湖区岛上的一座现代综合类馆舍。它的落成标志着奉贤新城的文化建筑达到了世界级水平。上海市奉贤区城市博物馆基地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南桥新城"上海之鱼"项目区域内(东北新区八号控制单元)05-10地块。这是"上海之鱼"的最佳位置,该区域规划为南桥新城主要的文化、体育、商务和商业等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17.
绿色建筑是国家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各生态城区纷纷编制了相应的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然而,目前的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存在星级目标制定、空间分布不合理的现象。本文以无锡太湖新城国家绿色生态城区为研究案例,探讨了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的编制方法,明确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应契合本底发展,依托可再生能源、非传统水源利用、绿地水系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以及生态湿地、自然景观等生态本底资源,在此基础上制定星级目标、空间分布,并因地制宜地提出绿色建筑适宜技术,以确保专项规划的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8.
项目展示     
《规划师》2014,(Z4)
正上海市奉贤区南桥新城核心区设计项目2010年UPADI优秀设计规伐U类银奖上海市奉贤区南桥新城核心区未来将成为服务于奉贤及上海杭设施、文化设施和商务商业设施的整体布局。优化公共设施的配建州湾北岸地区的综合性公共服务中心。其设计项目倡导土地的混合比例,使核心区公共服务设施结构台理、功能完备、彼此协调,共开发利用,强调小尺度街区的城市模式,以提高核心区的土地利用建服务型城市核心。在建筑风貌上,项目着重展示经典的海派风格:效率。同时,打造"一心、两带、两片区"的城市结构,完善体育依托南桥新城独特的水乡魅力营造蓝绿交融的水乡特色。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调查,截至2012年底,通过对我国287个地级市进行检索,其中以“生态城”,“生态新城”、“生态新区”等命名的新城项目总计153项。这说明生态城市正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从我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案例来看,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符合自己特点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20.
2021年7月12日",2021上海新城规划论坛"在徐汇西岸美术馆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徐汇区人民政府、同济大学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的指导下,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徐汇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城市规划》杂志《、城乡规划》杂志和徐汇区城市规划协会协办。论坛以"未来之城:美好人居绿色智慧品质新城"为主题,围绕新城作为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从区域协同与交通支撑、产业转型与功能提升、低碳发展与智慧城市、人居品质与高效治理等方面的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会领导、专家和同仁共同畅想品质新城的规划蓝图,集思广益为未来新城发展出谋划策。本刊摘录专家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