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天井山隧道主要为Ⅳ级和Ⅴ级破碎围岩的特点,开展隧道施工期变形、结构受力和围岩深部位移监测与分析,根据监测结果对隧道稳定性进行评估与预警,并及时调整支护参数,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性。研究表明,对于复杂地质条件公路隧道的施工,加强现场监测与分析,及时反馈,实现动态设计和施工,对于节约成本、保障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彭水水电站地下主厂房洞室施工过程中高边墙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以及围岩监测成果等;在此基础上,开展主厂房围岩施工期的动态反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陡倾角层状岩体中开挖的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中分布的软弱结构面和岩层层面对上、下游边墙的变形与稳定起着控制性作用,陡倾角、顺向岩层组合的高边墙其变形失稳模式以典型的滑移破坏为主;而陡倾角、逆向岩层组合的高边墙则以沿层面的张裂、折断、倾倒变形后的坍塌破坏为主。通过开展施工期围岩监测反馈分析,为彭水水电站地下厂房的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隧道围岩参数不确定性的问题,本文引入支持向量机、差异进化算法和三维数值模拟建立了隧道围岩参数快速反馈分析方法。介绍了方法的原理、步骤和实现过程,开发了隧道监测在线反馈分析软件平台。该方法克服了传统优化方法因为三维数值计算耗时长而无法应用以及容易限于局部最优解的不足,可以与多通道自动监测仪器实时配合使用。将该方法应用于兰州白家坡隧道K8+750到K8+1000桩号之间区域监测分析,搜索得到了围岩力学参数,精度令人满意,本方法提供了隧道围岩三维快速反馈分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的地下工程中,尤其重大地下工程中,围岩稳定性评价,支护设计和监控预测日趋紧密结合。怎样把它们在软件中集成是当前面临的急待解决的课题。文章阐述了基于DelPhi开发的地下工程监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功能齐全,界面友好,交互灵活,无需其他应用软件系统支撑,对地下工程动态监测资料的及时反馈与科学研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潘义红  曹斌 《江西建材》2014,(4):194-195
讲述隧道施工中采用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结合的原则以及各种超前地质预报的原理及实施过程中的对掌子面前方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动态监测和对围岩预报的特点。用于馈信息及时修正支护参数的动态反馈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的地下工程中,尤其重大地下工程中,围岩稳定性评价,支护设计和监控预测日趋紧密结合。怎样把它们在软件中集成是当前面临的急待解决的课题。文章阐述了基于DelPhi开发的地下工程监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功能齐全,界面友好,交互灵活,无需其他应用软件系统支撑,对地下工程动态监测资料的及时反馈与科学研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隧道施工监测建立了相应的数据管理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监测数据来掌握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动态信息,以随时了解工程稳定状况及确定新的岩石力学参数和支护结构参数,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于设计和施工决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型地下洞室开挖中频繁出现的局部失稳问题,提出围岩局部不稳定问题的实时动态反馈分析方法,满足了洞室不稳定区域防治的快速化和科学性要求。以具有代表性的锦屏二级水电站地下厂房第二层开挖过程中厂右0+263安装间部位上游边墙围岩单层变形增量达20 mm、变形速率达3.4 mm/d这一潜在不稳定问题为例,通过该部位围岩稳定性的实时动态反馈分析与工程调控的全过程分析,阐述如何走一条理论跟踪分析与工程调控相结合的新途径,以消除围岩的安全隐患。实践表明:将现场多元信息、反演分析和工程调控有机结合的实时动态反馈分析是解决地下工程局部稳定性问题的有效途径。另外,基于加固后的围岩等效力学参数的对比,通过现场工程实例方式证实锚杆提高围岩力学强度这一物理效应。  相似文献   

9.
高应力下硬岩地下工程的稳定性 智能分析与动态优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针对高应力下地下工程变形破坏的特点,提出高应力下地下工程稳定性的综合集成智能分析与动态设计优化的新思路,即以工程区域地应力、地质构造特征、高应力下的应力路径改变的岩石(体)变形破坏机制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模型识别、基于新评价指标(局部能量释放率、破坏接近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方法结合的围岩稳定性分析、考虑多方面的开挖与全局支护优化、基于现场最新监测和开挖揭示的工程地质信息的动态反馈分析等为主线,给出高应力地区三维地应力场特征识别的新方法、高应力下硬岩本构模型识别的新方法、地下工程安全性评价新方法以及动态反馈智能分析与优化设计方法.该新思路和新方法成功地进行了拉西瓦水电站和锦屏II级水电站地下厂房稳定性的动态反馈分析和设计优化.  相似文献   

10.
水电站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松涛 《山西建筑》2009,35(11):300-302
以某水电站隧道施工过程的工程实践为依据,对常规围岩变形监控量测及围岩变形跟踪监测系统进行了阐述,并对围岩表面二次应力场的现场测试及滞后变化监测作了研究,以期及时获取围岩变形动态信息。  相似文献   

11.
水电站坝前工程边坡的变形稳定问题是近年来水电工程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相关监测成果表明,自开挖期完成,工程边坡将先后经历开挖卸荷变形期、蓄水边坡变形调整期和长期变形收敛期3个阶段。本文以西部地区某巨型水电工程左岸500 m级超高坝前工程边坡为例,从边坡基本工程地质条件和边坡变形监测资料入手,在对各阶段边坡变形影响因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岩体流变试验确定了边坡岩体的流变力学模型,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监测反馈分析方法开展了边坡岩体流变变形的监测反馈分析,获得了边坡岩体的流变参数,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边坡长期变形趋势的预测研究,成果可为边坡长期稳定性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神经网络的反馈分析方法及其在地下厂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反馈分析问题归结为约束最优化问题,采取最为直接的正演反分析的求解方案,即对结构进行正向数值分析以实现约束条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参数反演以满足目标函数,从而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反馈分析方法,并给出详细实现步骤。该方法分析过程简单,通用性强。以溪洛渡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洞室群开挖过程的反馈分析为例,根据工程施工期位移监测资料,以三维连续介质快速Lagrange分析程序FLAC3D作为数值分析软件,建立神经网络数值反馈分析系统。围岩位移反馈分析成果与实测数据吻合,后期开挖的围岩变形、应力以及支护结构受力等的预测成果合理,这可作为溪洛渡厂房洞室群的围岩稳定性评价的可靠基础,也证明该方法是解决大型复杂工程监测反馈分析问题的有效途径,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长大隧道快速、安全施工的需求,通过分析隧道周边围岩的变形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站仪自由测站的隧道围岩收敛非接触监测的新方法.与传统的监控量测手段相比,新方法不仅能适应恶劣的洞内测量环境,达到及时反馈围岩收敛变形信息的目的,而且能够满足相关规范的精度要求,为隧道监控量测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岩体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溪洛渡超大型地下洞室群玄武岩组内层间与层内错动带使得围岩非连续性和各向异性损伤问题突出,采用损伤弹塑性理论对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以良好的施工组织与工艺水平对潜在的不稳定区域和地质缺陷部位实施精细化光面爆破,严格控制围岩的开挖损伤并保证岩梁等的优良成型。针对关键部位和地质缺陷部位进行补强加固并实施安全监测,利用现阶段监测成果对围岩稳定性预测进行检验,并对实际围岩安全性进行评价。针对典型复杂地下洞室的地质条件、稳定性分析、开挖与支护程序、安全监测成果分析等岩体工程实践环节的回顾,在设计理念和工程实施方面提出一些见解,可为类似超大地下工程实际提供直接借鉴。  相似文献   

15.
马建勇 《山西建筑》2011,37(9):209-210
介绍了GPS在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填筑质量控制中的具体应用,工程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全过程、实时、有效监控碾压遍数并进行数据信息反馈等良好功能,对于提高大坝质量监控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姚铁军 《土工基础》2005,19(6):5-7,23
提出了土钉墙支护技术在软岩高边坡支护中的设计和施工方法,通过在铁路路基软岩高边坡中的实际应用及现场监测,表明所给出的设计参数是合理的,施工措施是得当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白鹤滩水电站左岸边坡岩石微破裂损伤状态下的宏观变形,基于现场微震监测数据以及宏观变形资料,运用震源半径表征岩石破裂尺度,采用考虑岩石破裂尺度的损伤本构关系,通过将岩石微破裂信息导入左岸边坡准三维数值模型,再现开挖工况左岸坝肩岩体卸荷变形过程,建立微震损伤与边坡宏观变形的定量联系。反馈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岩体开挖工况下考虑微震损伤模型较未考虑微震损伤变形特征更接近于实际位移测值。考虑微震损伤效应的反馈分析方法作为一种初步的探索性工作,可为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