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为了提升水环境质量,减少初期雨水冲刷地面导致的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笔者分析了现有的排河口净化截污技术,重点阐述了水力旋流技术及其应用前景,并以北方某市护城河排河口改造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措施、水力旋流技术的设计方案。通过对降雨初期水力旋流分离器进、出水水质的检测分析发现,水力旋流分离器对SS和COD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峰值去除率均超过90%,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0%和31%,出水水质均明显优于进水水质。由此可见,水力旋流技术可以有效削减初期雨水径流污染,且水力旋流分离器还具有结构简单、无需电耗、运行维护简单、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因此,水力旋流分离器是一种非常适用于排水管网径流污染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初期冲刷"理论的传统径流雨水截留模式没有直接与水质挂钩,因而不能准确拦截污染径流雨水、弃流清洁径流雨水。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感技术的径流雨水分质截留模式,建立径流雨水水质与透光性的关系,根据透射光衰减量对实际降雨径流进行截留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径流雨水水质与透光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与容积式截留模式相比,在截留体积相同的条件下,光感式所拦截的SS、COD和TP质量增加了17%~105%;光感式应用范围更广,为径流污染的削减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雨水径流有明显的初期冲刷作用,初期雨水弃流至市政污水管道可有效减少雨水受纳水体的污染,同时降低雨水收集处理与利用的成本。建筑小区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可分为容积式、半容积式、切换式、流量式、雨量式等多种型式。从构造、原理、特点等方面对现有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以期为建筑小区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选用提供帮助,并对今后初期弃流装置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城市雨水径流面污染负荷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城市雨水径流的污染负荷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是制定控制策略和实施有效总量控制的基础,为此建立了一种计算城市径流面污染负荷的数学模型,它具有参数少、因果关系清楚、简便直接等特点。利用该模型可对城市径流非点源污染进行量化分析并合理确定初期雨水径流控制量,这为城市径流污染控制决策的制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领域。同时,雨水径流冲刷大量的非点源污染物带入城市水系,导致城市水环境的恶化,显然.这对城市径流污染的控制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和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污染严重的初期雨水径流实施有效的控制是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和雨水资源利用的一项关键技术。要解决的两个主要难题是:(1)准确合理地确定需要截流的初期雨量.并实施有效的控制.(2)合理的设计.达到较小的设备投资规模和简易的操作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6.
城市初期雨水和初期冲刷问题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期雨水和初期冲刷是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中两个不同的重要问题,然而,目前国内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还普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基于1999年以来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规律的研究,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初期冲刷现象及其描述方法、污染物积累输送规律等进行分析,明确提出研究、讨论初期冲刷问题首先应区分两种不同的典型条件;归纳了初期冲刷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对国内外一些学者讨论初期雨水和初期冲刷问题时存在的矛盾与困惑进行剖析,澄清初期雨水与初期冲刷的不同概念,为把握其基本规律、深入研究城市径流污染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初期雨水径流引起的面源污染是造成水体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调蓄池是控制初期雨水对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蓄池的建立既可以有效的减少初期雨水的流失,同时可以减少对董铺水库水源地水质的入库污染,改善了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8.
《市政技术》2014,(5):90-93
研究了武汉市降雨历程中雨水水质的特征,并选取不同下垫面作为雨水取样点,以SS、COD、TN和TP作为主要水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了径流不同时间段雨水水质的变化趋势,同时研究了不同污染物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初期雨水污染均较严重,污染物质量浓度较高;不同时间内,天然降雨和不同下垫面污染物质量浓度差异较大,相对于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自然降雨的水质较好,屋面雨水的水质要好于路面雨水;随着径流时间的持续,各污染物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且污染物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该研究对合理开展城市径流面源污染控制有重要意义,并能够为有效利用城区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供水技术》2021,15(3)
针对城市中雨水径流污染引起的水环境恶化问题,梳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调查数据,为后续相关雨水污染调查工作提供建议与参考。将雨水径流污染调查研究数据按照屋面、路面和不同功能区3种类型进行划分,对比分析全国不同地区间这3种下垫面的雨水径流中的污染指标。结果表明:屋面雨水径流污染主要受到屋面材料类型的影响,路面雨水径流污染受到路面材料、所处功能区和所在地区等多重因素影响,而按照功能区划分进行雨水径流污染监测数据更直观地体现出工业区、商业区、交通区污染物高于绿地和生活文教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道路排水存在地表径流污染严重的问题,危害水体安全。道路雨水自流过滤净化设施建筑面积小且易于维护,是城市雨水非点源污染控制的一项可行手段。在实验室内进行模拟雨水自流过滤小试试验,对花园土悬浊液中悬浮颗粒物(SS)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另外,在上海市临港新城某桥下建立雨水自流过滤净化井示范工程,对周边道路雨水径流进行过滤处理后排河。现场试验证实,该雨水自流过滤净化井能够有效去除SS,并对CODCr、NH3-N、TP和TN等污染物有部分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生态绿地控制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生态绿地对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物的控制效果。生态绿地通过滤层过滤、植物吸收和生物降解的多重作用,实现了对SS、TN和TP的高效去除,而过滤介质和植物根系的缓冲作用,使得对CODMn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去除效果。生态绿地通过对初期高污染的雨水径流进行收集及后期洁净雨水的溢流实现了对雨水径流污染物的高效控制,对每场降雨中CODMn、TP、TN和SS的平均控制量分别为41.0、0.697、24.5和239mg/m2。生态绿地收集的雨水通过毛细作用到达表层土壤,提高了土壤的含水率,供给植物生长需求,对降雨量的利用率可达20%。生态绿地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同时,还实现了对雨水的高效利用,可广泛应用于雨水径流面源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初期雨水污染的控制一直是重点问题.初期雨水调蓄池可以控制初期雨水的径流污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天津海绵城市建设案例,分析了海绵城市设计过程中雨水调蓄处理设施的建设标准,设计要点,初期雨水的处理流程及污染控制效果,对海绵城市设计建设提供了思路,有很好的工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厦门市不同行政区、功能区、道路等级和特征的市政道路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与试验,采用径流污染物出流过程采样与降雨量同步观测、MV曲线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明确了厦门市典型市政道路的雨水径流水质参数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和初期雨水径流冲刷效应,提出厦门市市政道路污染物设计浓度参考值和道路初期雨水控制径流深度两个基础参数,以及重点防控的道路类型、初期雨水控制径流深度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对应关系,可为厦门市道路面源污染控制和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炼油企业初期雨水流经装置设备和场地路面时受到污染,未经处理排放后,将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由于设计和管理原因,实际操作中初期雨水并没有妥善处理。文章提出了相关的初期雨水量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可靠的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系统,以实现初期雨水的规范处理。  相似文献   

15.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已成为危害城市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特征、影响因素、初期雨水设计标准以及污染程度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对比发达国家以及国内部分城市径流污染的控制和管理模式,提出了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初期雨水与径流总量控制的关系及其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径流总量控制是城市雨水综合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设计》的关键控制指标。同时,初期雨水又是在涉及城市雨水污染及其控制、黑臭水体治理时被业内广泛应用的一个术语,在一些相关的规范标准、政府文件及实际工程应用中,也有明确的初期雨水表述和具体的数值要求。然而,业内对初期雨水与径流总量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两者与径流污染控制效果的关系缺乏清晰的认识,"初期雨水"的概念被普遍地误用和滥用,导致在制定控制策略、编制标准和实际工程应用中出现不少问题。对此,进一步深入讨论初期雨水的概念及其不确定性,分析其与径流总量控制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定位及作用,为海绵城市建设和黑臭水体治理、径流污染控制决策、相关标准与指标的制定,以及工程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初期雨水径流弃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处理某高校校园的路面初期雨水径流,并对其弃流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最佳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PAC),其最佳投量为20~35 mg/L;混凝/沉淀工艺对初期雨水的浊度、COD的去除率较高,均可达90%以上;不预沉的初期雨水径流的混凝/沉淀效果明显优于预沉后的;综合考虑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等因素,建议校园或类似区域宜选择初期雨水不弃流,将收集到的全部雨水经混凝/沉淀处理后再利用.  相似文献   

18.
雨水生物滞留系统是路面雨水径流净化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利用土柱模拟试验,通过向人工配制的砂壤土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生物质炭(0、2%、4%、6%),并模拟路面雨水径流淋滤,分析去除氮素污染物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物质炭的添加量达到2%以上时,可显著增大对路面降雨径流中TN、NH_4~+-N和NO_3~--N的削减率。生物质炭添加量对TN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但是对NH_4~+-N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NO_3~--N。同时发现,路面雨水径流污染负荷、落干期、植物均会不同程度影响生物滞留系统对氮素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思 《中国市政工程》2021,(2):58-61,126
合肥市中心城区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问题突出,已成为影响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排水系统末端设置调蓄池,可经济有效地控制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降低面源污染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以合肥市清一冲、清二冲初期雨水调蓄池设计为例,从设计规模、总体布置形式、进出水设计、冲洗系统设计和除臭设计等5个方面对调蓄池的工艺设计进行阐述,并对调蓄池运行模式和工程设计特点进行分析介绍,旨在为同类初期雨水调蓄池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绵城市是通过设置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收集调蓄池等方式,对初期雨水进行源头净化和总体雨水径流控制,达到修复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