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芸芸 《城市建筑》2013,(21):35-37
文章以历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的参展情况为背景,从"美学叙事"与"文化意义"的角度,以具体的作品分析文化记忆作为一种叙事资源在中国馆参展建筑师及艺术家作品中的运用,同时以中国馆的展览空间为背景,探析中国馆策展人及建筑师、艺术家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建筑师》2014,(3):124-124
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主办的第14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将在2014年6月7日开幕,持续到2014年11月23日结束。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经文化部评审委员严肃认真的评选,最终确定了策展人姜珺的方案。他携手当代中国最优秀的几组建筑、设计和研究团队,共同构建主题为"山外山"的中国馆,以契合今年建筑双年展总策展人,当代建筑巨擘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提出的"Fundamental"(基本法则)这一主题。有别于以往参展建筑师各自为政的作品展示,此次中国馆建立了多位一体的合作构架:三家建筑事务所将采用三种材料和构造体系,  相似文献   

3.
《建筑学报》2007,(10):20-23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永久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必须回答三个问题:1)中国馆建筑定位:即什么样的建筑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相称;2)在设计中如何解读中国性和世博主题;3)在设计中如何解决好会时和会后的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方案做了如下回答:  相似文献   

4.
《广西城镇建设》2014,(6):106-106
正中国馆ZHONGGUOGUAN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主题"山外山"第14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已于6月7日开幕,并将持续展至11月23日。作为双年展重要元素的国家馆此次在总策展人库哈斯提出的"吸收现代性"这一统一命题下,呈现了各自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对于现代性的吸收。中国馆则以"山外山"为主题呈现了100多年来中国建筑如何以东方格局吸收和化解现代化的冲击。事实上,这并非是中国馆首次在世界面前呈现中国建筑元素。自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设有中国馆以来,中国符号便一直是个永恒不变的展示主题。两年一届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已经成为建筑界、艺术界的一大  相似文献   

5.
《城市建筑》2011,(10):61-65
该项目坐落于江苏省江阴市,设计以"徐霞客"为主题,以"碑林"和"旅游"为线索,力求塑造一个地标性的文化项目形象。其中,中国徐霞客博物馆、茶室等点睛建筑作品成为传递徐霞客文化的重要环节。博物馆在设计手法上采用了新江南风格,并运用现代简约的表现手法,使建筑与园林景观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赵敏 《建筑创作》2010,(5):50-69
2010年2月8日,被视为上海世博会象征的中国馆竣工。这座有着"东方之冠"美誉的世博会永久性建筑完成工程建设,进入全面装修布展和运营准备阶段。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位于世博轴东侧,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志刚  陈瑶 《山西建筑》2010,36(1):66-67
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为例,初步探讨了我国建筑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及创新问题,以及对如何继承、建造出有中国特色建筑方法的理解和对将来中国建筑的看法与展望,从而促进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8.
之一:中国馆 中国馆参展主题:"来此与中国约会",对于参观者来说,实现这次"约会"的路程实为漫长和富有诱惑,我们一行人中的壮劳力携带着从北京打包的UED资料,从下榻酒店一路辗转直奔兵工厂展区内的中国馆。  相似文献   

9.
稿约     
正《建筑设计管理》创刊于1984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馆建筑东北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与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建筑科学类综合性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  相似文献   

10.
致谢     
<正>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从设计到建成的两年是我们一段异常珍贵的经历。借这本《从时代图景到建构表达: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建筑实录)》出版发行之机,我们希望对给予中国馆建筑帮助与支持的人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在此,我们希望首先感谢中国馆的业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协会。贸促会的各级领导一直对中国馆保持高度关注,在各阶段与设计方、施工方密集沟通,解决了众多问题。在施工最后阶段,由姜增伟会长领导,以王锦珍会长、徐沪滨秘书长、顾超部长等为代表的贸促会团队日复一日在米兰现场把控  相似文献   

11.
设计与实现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蜕变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从设计到建成,历经多次变更。本文试图考察中国馆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经历的若干重要变更,以反映其真实的设计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三个展馆建筑——英国馆、德国馆、丹麦馆,进行案例分析,引出对建筑作为主体及作为客体时不同价值表达的研究分析,具体从价值的直接表达和衍生表达两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当代建筑设计在本体价值体现及客体价值体现两方面的影响,最后对当代建筑存在价值提出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世博会光电建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龙文志 《建筑技术》2011,42(1):14-18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彩色光电屋顶,主题馆的光电屋顶,台湾馆的调光薄膜,日本馆的柔性光电外墙以及瑞士馆的智能光电幕墙,都展示了光电建筑在上海世博会的设计和应用,不仅留给人们绿色财富和低碳世博的理念。也对未来城市的建筑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永宁阁问答     
永宁阁是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中的地标性楼阁建筑。基于北京建都始于辽金两朝的历史事实,永宁阁采用中国中古时期建筑风格。在对辽金及两宋楼阁加以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以《营造法式》为依据,进行了适合项目特点的再创作。解答了有关永宁阁立项意图、风格定位和建筑设计的若干疑问,可供相关类型的园林古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凌琳 《时代建筑》2010,(3):13-21
文章记述了对世博主要永久性建筑"一轴四馆"的项目建筑师的采访,如实呈现建筑师视角下从设计到建造的过程。访谈述及工程的难度和限制,以及建筑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地域性景观的思考——生长的中国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域性景观的角度出发,以北京延庆世园会中国馆周边景观的设计思考过程为分析对象,思考地域环境特征对人类生存发展、行为习惯、生活需求、文化传统等形成的影响。其着眼点是中国馆在环境中的整体关系和意向表达,关注景观与建筑的衔接与生长共融问题,探索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人文精神在设计中的主旨选取和意向转化,其目的是通过剖析中国馆景观方案的创作过程,研究如何围绕地域性特征,将设计中的各要素统筹起来,形成有机的、典型的、和谐的整体。  相似文献   

17.
世博会阿联酋馆结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博会阿联酋国家馆外形为两座沙丘,体型较为特殊。阿联酋馆为临时性建筑,世博会后将拆除并移至异地重新安装继续使用,故杆件间的连接均可拆卸。结构体系主要为单层网壳,节点采用了国内较少应用的螺栓连接节点。文中着重介绍了网壳螺栓连接节点的设计。结合节点试验研究与数值计算,确定螺栓连接节点刚度,并对节点抗弯刚度对结构整体稳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螺栓连接节点在网壳平面外为半刚性连接,试验得到的节点受弯承载力较数值分析结果偏大;节点抗弯刚度对网壳结构的周期和竖向变形影响较小,对结构整体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要介绍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的设计构思及环保技术的运用。张永和、刘家琨两位建筑师通过对话的形式分析和切磋了该建筑的设计策略、建筑元素、表现形式、材料运用等多个方面,并由此引发出对推理与感性、炫与不炫等建筑问题的探讨;进而从表现与内涵的关系出发对非常建筑的设计新作进行评价,并总结了非常建筑的设计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叶诚  盛鸿年  庞春 《建筑施工》2021,43(3):417-419
以比利时天堂公园中国园中的熊猫馆为例,因其是一座仿洞穴式建筑,故针对其工程技术要求和施工难点,介绍了该馆概况、土模法营建的新工艺流程、材质及馆内一些特殊元素处理的技术要点,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蓝图和旧照片中的鱼、船、薄板和细柱等细节出发,对夏昌世1951年所设计的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水产馆进行了解析。1951年的夏昌世在建筑观念、方法和技术方面有着怎样的来源,又如何应用于水产馆的设计?通过对大会作为整体语境的阅读,以及水产馆所在基地的条件和最终实施的设计图纸,推演了夏昌世以涟漪为构思的设计理念,同时,回顾了水产馆建成之后遭遇到的意识形态上的批判和重新评论,以及2012年在水产馆中举行的建筑展览如何重现最初的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