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庭,作为一种共享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已经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空间形式,并且在当代建筑中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文章结合商业中庭空间组织形式、形态特点、空间功能等方面,对其复杂性和矛盾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中庭空间已成为当代商业建筑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将中式古典建筑的空间序列与现代居住建筑的空间有效组织和优化,成为一种新的形式——新中式建筑。文章以天津市蓟县曲院风荷项目为例,介绍了新中式建筑的空间组织和立面造型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东京的空间人类学》以建筑人类学的基本方法为理论背景,以山野地表的肌理以及水岸空间的市井生活为研究内容,探究了江户城市最初形成的构形机制,并分析了这些空间形态在近现代受西方文化影响所产生的变化,从而以人类学的视角解释当代东京都市形态构成的文化机理。文章通过对阵内秀信先生空间人类学研究成果的文本精读,辅以相关资料并对东京进行实地探访,以现场感知的方式实现对城市空间构形理论的实践性学习。  相似文献   

4.
消费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及其理论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空间,是城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随着当代城市的发展模式由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型,"私有化、商品化、符号化"成为当今消费时代下城市公共空间的三大特点。这些深刻的变化引发了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理论批判与质疑:不少研究者指出公共空间正日益成为"纯粹的消费场所",一方面,其为公众服务的社会功能已明显"失落"了;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指出当代公共空间仍然具备促进社会"融合"和提升公共生活"多元化"的能力,因此,公共空间并未失落,而是处于"演变"之中。总的来看,这些看似不一致的观点各自揭示了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真实的一面;因此,采取一种"兼收并蓄"的态度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认识消费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从而采取更切实有效的策略对公共空间进行设计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当代教育规模发展变化的趋势,分析了空间属性问题对校区空间组织的影响。通过分析空间的功能属性和空间的界面属性等问题,提出了新校区规划设计中空间处理的原则和手法,并结合中国传统园林在空间组织中的手法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6.
《新建筑》2016,(1)
从建筑叙事学的视角出发,对当代国内本土建筑创作实践中墙的设计进行研究,指出以墙为核心的空间建构策略主要有三种:叙事原型的建构、表皮语言的表达,以及空间组织和路径的安排。这些策略均指向再现场所精神和重塑地域特色的语义。围绕墙的特定语义进行建筑设计,是立足本土的核心设计策略,为当代本土建筑创作实践和地域文化的建构开拓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小住宅空间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小住宅实例的考察分析,探讨了空间组织中的中介元素的特点及其具体表现形式。中介元素位于具有确定功能的空间之间,在整体的空间组织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楼纳建筑师公社露营服务中心设计试图保留当代的视角,创造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而非将视线局限在所谓的"传统"。在空间记忆、在地建造、地理环境三个层面上作出回应,将当代性融入在地性,承载"活着的地方建造文化",探索一种包含纪念性与隐喻的、在土地中自然生长的现代性。当地人将混凝土与多种在地材料结合,服务于在地生活的空间创造,并因其跨度及可塑性,极大丰富了民居的空间类型,设计在构造上沿用这些做法,并改良其建造工艺,发掘其塑造空间的潜力,呈现出新的品质,而非重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9.
沈中伟 《四川建筑》2007,27(6):43-44,48
文章以当前的时代社会背景,从空间组织的角度分析了中小型高速铁路客站设计中需要考虑的若干问题,同时提出了当代中小型高速铁路客站设计中在换乘空间的组织、内部主要使用空间的有效利用以及这类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等这些主要设计因素的设计规律和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探讨捷得设计理念形成的社会与行业背景着手,简要概括其设计手法,认为捷得的设计是积极回应了新的社会时期大众消费文化的需求,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空间。虽然这种空间被批评带有明显的媚俗色彩,却是当代商业项目无可回避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王蔚  邵磊  李眈 《新建筑》2014,(1):122-126
“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国际概念设计竞赛”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路政署筹划的国际设计竞赛,是一次粤、港、澳三地多元文化融合的可持续探索.通过对竞赛的评述,结合对获奖和入围方案的分析,不仅阐述了香港政府对口岸建设地标化、模块化、生态化等理念的探索,同时分析了中国口岸建筑的设计变化趋势——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最后探讨了本次竞赛对中国口岸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万昆 《华中建筑》2011,29(6):15-18
建筑综合体"城市化"就是综合体整合城市要素,是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相互融合与一体化的过程.文章在分析日本、香港等地区建筑综合体具体案例的基础上,提出综合体功能复合化、交通枢纽化、外部环境延伸化、内部空间公共化、形态立体化等五个方面是建筑综合体走向"城市化"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孙颐潞 《华中建筑》2013,(12):125-128
合理建设地下空间可以整合大都市地面城市功能和步行体系,该文通过对比分析多伦多和香港两个城市的地下空间体系的成因和空间结构特征.研究了地下空间对地面城市空间的整合作用.总结出多伦多地下城是以适应气候、方便市民出行为目的,香港地下街道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则是以轨道站为核心向外延伸,联系地面功能.  相似文献   

14.
陈舒雯 《山西建筑》2011,37(24):29-30
基于沙森对全球城市中国际专业人员阶层和流动人口阶层给城市景观造成影响的理论,对经济全球化下上海的这些"新的城市使用者"对城市空间造成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指导全球化时代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公共住宅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一个单纯的建筑问题,它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为保障低收入家庭的最基本的居住条件而建立的一套社会福利制度。香港的公屋制度缘起于20世纪50年代初人口急剧增长、城市住房极度短缺以及社会贫穷问题日益激化的大环境。这些极端的条件激发建筑师的创造力,产生不平凡的设计。文章以香港早期的公屋发展为考察对象,以经济适用原则为基本线索,梳理香港公屋在场地策略、居住单元以及交通流线三个方面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园林材料对营造园林空间的重要性,分析了加强"材料认知"教学的园林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从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提升教师素质三方面论述了教改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园林中各种材料的认知与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珠海学院新校舍是由OMA事务所两位主管合伙人Rem Koolhaas和DavidGianotten,与其香港办公室的设计团队完成的新项目,即将于两年后建成。1947年创校的珠海学院(当时名为"珠海大学")一直以来以提供跨学科教育为宗旨。如今,珠海学院的新校舍即将在两年后成立——新校舍位于香港新界区翠绿的山峦之中,基地依山傍水,风光秀丽,能远眺青山湾景色。学院的悠久  相似文献   

18.
肖松  张元立 《城市建筑》2012,(6):116-119
本文通过回顾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办的"空间、建构与设计研究"工作坊历程及分解研究过程,剖析失重状态下"空间实验之路",进而结合实际工作案例,指出建构是另外一种原创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时代建筑》2011,(6):40-49
壹街区项目是5.12汶川大地震后上海市对口援建都江堰的重点项目,其切实的总体创作定位、有效的设计组织模式以及最终呈现的多样性城市空间是这个项目重要的专业价值。在这个项目中,多种专业、多个建筑师团队在成熟的城市设计控制下同时工作,在一周时间内完成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中精心控制,创造了富有地域特色、城市街道界面完整连续以及街坊院落空间丰富生动的建筑作品。文章邀请壹街区项目设计组的规划师和建筑师进行了笔谈,以他们切身的创作体会呈现了这一项目的特色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章借用建筑学上的剖面概念,将其应用到城市尺度的形态分析和空间解读上。作者选取香港中环地区的中环至半山由自动扶梯系统覆盖的城市区域,作为诠释这一概念的具体案例。建筑剖面的传统意义被移植至城市剖面中,即在某一方向上剖切实体之后,通过观察剖切面上空间元素之间的关系,探寻彼此的内在结构,乃至这种城市结构空间背后的特殊历史过程和社会推力。香港岛的地理特征和100多年来城市化过程所形成的带状城市分布使得港岛具有剖面性格,而中环至半山的自动扶梯系统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剖切线索。通过剖面方法解析,作者希望在城市形态学的分析方法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