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家围楼包括闽西的方楼和圆楼、赣南的围子和粤北的四角围楼,三者具有高度的防御性,在建筑形态上也有很高的相似性。本文通过对三种典型的客家围楼进行比较,从环境、形态、构造等方面分析三者防御性的异同,深入分析这三种看似高度形似的客家民居的内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福建客家居住文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土楼,这种用最古老的夯土技术建造的大型集团式群体住宅,在中国绝无仅有。本文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客家人及其客家文化,福建客家土楼的分类、分布及特点,并用较多的篇幅,例举了鲜为人知的特殊形状的土楼(椭圆楼、八卦楼、半月楼、多边形楼)。  相似文献   

3.
选取了赣南围屋和闽西士楼中规模相当的燕翼围和怀远楼,作为赣南与闽西的众多围楼防御性建筑的代表,对这两支客家民居中的奇葩进行了防御空间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朱端  谷莉 《工业建筑》2022,(3):308-309
<正>梅县继善楼是典型的客家建筑,石雕在客家民居中表现形式很重要,具有较强的装饰符号特征和象征寓意,分析石雕花窗纹样的形制、题材、造型特色、装饰特点等,探讨它的艺术特征与蕴涵的艺术内涵之美。继善楼地处粤东梅州市梅县阴那山脚下的桥溪村,于明朝1573—1619年开村,1902年开建,建筑整体有2680m2的占地面积,坐北向南依山临水而建,是典型的列杠式客家围屋,二层六合杠式七排横屋组成,二层空间是可巡回互通的“走马楼”(图1)。  相似文献   

5.
桂东南客家民居的类型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东南是广西最主要的客家聚居区,相应的客家民居类型可分为基本类型、发展类型、变异类型和相关类型四大类,其中基本类型有堂屋和横屋,发展类型有堂横屋、围龙屋、围楼、围堡和围村,变异类型有传统变异和洋式变异,相关类型有祠堂和碉楼,各种类型之间存在或强或弱的关联,并共同塑造了桂东南客家民居的围合性、对称性、向心性、秩序性和匀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客家文化在其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依旧保持着对中原文化的继承。文章通过对客家民居家族组织形式的溯源,以永定承启楼为例从生活方式、建筑形制、宗法制度、平面布局、风水内涵等方面对客家民居的文化特征进行了解析,尝试从家族文化传承的视角探索客家民居与中原文化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卢倚天 《华中建筑》2009,27(8):192-195
该文选取了赣南围屋和闽西土楼中规模相当的燕翼围和怀远楼,作为赣南与闽西的众多围楼防御性建筑的代表,对这两支客家民居中的奇葩进行了防御空间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闽西客家土楼民居中风水因素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民居主要集中在闽西、赣南、粤东和粤北等山区。赣南客家民居以围屋最具代表性,粤东和粤北则分别以围龙屋和围楼最为有名。闽西客家民居大体上可分为群体住宅和土楼两大类,而土楼住宅是闽西最具特色的民居。客家土楼的成因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光  相似文献   

9.
周琪 《石材》2023,(4):148-150
<正>1引言门楼是建筑的“第一眼”,建筑的“脸面”,正所谓“七分门楼三分厅堂”,人们无不倾其所有装点门面。闽西客家人更是视其为风水之楼,造就了大量各具特色,却无一雷同的精美门楼。闽西门楼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饱含独特韵味和深厚文化底蕴,极具保护价值。闽西门楼由于为客家人祖屋的公共财产、家族的风水重地和建筑最为精美的组成等原因,相较于建筑的其他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仙坑村是广东省东江流域河源地区客家建筑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村落之一,也是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现存传统客家民居20余座,其中包括大夫第八角楼、荣封第四角楼两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堂横屋作为客家民居单幢建筑的代表,在仙坑村聚落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不同形态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是东江客家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早期建成的大夫第重视防御,在堂横屋四角楼的基础上增建寨墙、角楼,形成寨堡化八角楼格局。随着叶氏巨族的形成,荣封第四角楼建造的关注点逐渐从对外防御转换为对宗族礼制观念的强化,以及兼顾空间容量与巨族形象的表达。而19世纪宗族内部的贫富不均和家庭分化导致大量小规模家宅营建的出现,以堂横屋为原型通过空间变形和自由组合,形成了更加适应日益紧张的建设用地环境和小家庭分居的经济条件的建筑群。这一系列的民居形态建构过程反映出社会环境转变下仙坑村客家聚落空间的演进,以及传统民居空间建构的逻辑,即以客家民居的原型空间——堂横为基础,通过适应性的建筑形态及空间组合来应对外界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