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结构构造的铅芯橡胶支座进行水平动态力学试验,系统研究了铅芯橡胶支座动态力学性能与其结构构造及外加动载之间的关系。在支座直径、橡胶和薄钢板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了不同倾角或曲率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在竖向荷载和剪切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了竖向刚度、水平等效刚度、屈服后刚度、屈服力、等效阻尼比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竖向刚度随倾角或曲率的增加呈减小趋势,水平等效刚度、屈服后刚度、屈服力、等效阻尼比随倾角或曲率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同时通过数值分析精确的验证了新型铅芯橡胶支座具有良好的减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废旧叠层轮胎垫(STP)隔震体系在村镇建筑使用中,缺少柱下STP隔震装置,限制其在村镇建筑中推广应用这一问题,设计一种基于STP的柱下新型隔震装置。对截面尺寸为100mm×100mm、140mm×140mm、180mm×180mm,高度72mm的STP在压应力4MPa、5MPa、6MPa下进行低周往复试验,结合隔震机理、破坏特征、承载力衰减、刚度退化、等效阻尼比等变化特性,研究此柱下新型隔震装置的隔震失效机理、滞回耗能特性。结果表明:此新型隔震装置中STP在不同设计压应力、截面尺寸下均有稳定的耗能能力;在水平位移±20mm下,挤压测STP内部钢丝网与橡胶脱离分开,其承载力在不同参数设计下衰减较为明显;在截面尺寸140mm×140mm、压应力5MPa作用下,新型隔震装置各项滞回耗能特性均无显著变化,建议将此参数设计作为在村镇隔震结构设计时柱下新型隔震装置中的基本参数。该研究成果为STP隔震体系在村镇建筑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小震致灾”甚至“小震大灾”的我国村镇房屋,为提高其抗震能力,研发一种造价低廉、构造简单、施工简便、后期维护成本低的铅芯废旧轮胎隔震垫(LRTP)。通过铅芯废旧轮胎隔震垫(LRTP)和废旧轮胎隔震垫(RTP)竖向和水平向力学性能对比试验,详细分析研究了两者的竖向极限承载力、竖向压缩刚度、抗剪承载力、水平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比等力学参数及破坏模式,得到铅芯废旧轮胎隔震垫(LRTP)的力学性能显著优于废旧轮胎隔震垫(RTP),其中LRTP的抗剪承载力和极限剪应变显著高于RTP,且具有更强的耗能能力,其等效阻尼比接近工程常用的铅芯橡胶支座 (LRB) ,此外,LRTP造价低廉环保,故十分适合用于提高我国村镇房屋抗震能力,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尺寸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为小比例隔震结构模型隔震层的相似设计提供依据。采用ABAQUS对不同尺寸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进行有限元分析。在橡胶和薄钢板厚度按比例变化的情况下,分析了不同尺寸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在竖向荷载和剪切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了竖向刚度、水平等效刚度、屈服后刚度、屈服剪力、等效阻尼比等随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尺寸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竖向刚度、水平等效刚度、屈服后刚度等随铅芯橡胶支座尺寸的增大而线性增大,等效阻尼比与铅芯橡胶支座的尺寸关系不大,支座屈服剪力与铅芯直径尺寸近似成二次抛物线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2)
对3种常用轮胎型号的四季胎和雪地胎叠层轮胎隔震垫(STP)进行竖向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宽度、长度及轮胎类型对其竖向极限强度、竖向压缩刚度以及竖向变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轮胎类型对STP竖向极限强度影响较小,相同尺寸下雪地胎较四季胎的竖向极限强度分布较为集中,相对稳定。竖向压缩刚度随STP宽度和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尺寸下四季胎STP的竖向压缩刚度比雪地胎STP高出5%左右。两种轮胎类型STP的竖向变形性能均小于3%,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6.
对适用于大跨空间结构的碟簧-叠层橡胶三维复合隔震支座进行隔震性能试验研究,该支座由叠层橡胶与下部碟簧装置串联组成。水平方向,试验测试了简谐波激励下支座的滞回性能,考察了剪应变、竖向压力及加载频率对其水平力学性能的影响;竖直方向,对支座的等效刚度及等效阻尼比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加载幅值、预压力及加载频率对其竖向滞回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竖向刚度的变化对叠层橡胶支座水平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维复合隔震支座在水平及竖向均有较好的滞回性能,水平方向等效阻尼比在0.07~0.11之间,其值随着竖向压力的增加而增大;竖向等效阻尼比在0.1~0.2之间,竖向加载频率对其影响不大;竖向刚度的降低使支座的水平等效刚度、等效阻尼比增加。  相似文献   

7.
对矩形废旧叠层轮胎隔震垫进行了竖向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了层数、设计压应力对隔震垫竖向压缩性能、竖向变形性能和最大压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矩形废旧叠层轮胎隔震垫具有可靠的竖向承载力和稳定的竖向变形能力;竖向刚度随着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小;随着设计压应力的增加竖向刚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
在-40℃、-30℃、-20℃、-10℃和23℃下对铅芯橡胶支座(LRB)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系统地探究了低温变化对支座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以支座在室温23℃下的力学性能为基准,各低温下的力学性能与之相比差异较大。支座的等效阻尼比、屈服后刚度、屈服剪力、水平等效刚度和竖向刚度均随着温度的降低非线性增长,其中支座的竖向刚度、水平等效刚度和屈服剪力受低温的影响大,等效阻尼比和屈服后刚度受其影响较小。随着温度的降低,滞回曲线的形状逐渐饱满,面积逐渐增大,且有上翘的趋势。本文结论为冬季温度较低的高烈度地区的隔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高阻尼橡胶支座(HDR)开展了长达150 d的老化-海蚀循环试验,定期测试其剪切性能,分析总结了老化-海蚀循环作用时间及剪应变对HDR剪切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老化-海蚀循环作用时间相同时,水平等效刚度比、等效阻尼比的比值和屈服后刚度比均随剪应变的增大而减小,屈服力比则随剪应变增大而增大;在剪应变相同时,随老化-海蚀循环作用时间的增长,其水平等效刚度比和屈服后刚度比总体呈增大趋势,且剪应变越大,水平等效刚度比增长幅度越大。等效阻尼比随试验时间的增长整体呈减小趋势,而屈服力比则随试验时间先增大后减小。拟合试验数据得到HDR水平等效刚度比、等效阻尼比的比值、屈服后刚度比和屈服力比随老化-海蚀循环时间及剪应变双参数的变化规律公式,可为隔震设计人员和深入开展海洋环境下HDR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利用废旧轮胎的新型村镇建筑简易隔震结构,该结构利用叠层轮胎片制成隔震支座,配合两层齿型圈梁作为房屋隔震层进行隔震。对平面尺寸为180mm×180mm的叠层轮胎隔震支座进行了不同叠层层数下竖向极限承载力试验,发现支座竖向极限压应力离散性较大,取下包络线得到,叠层轮胎隔震支座竖向压应力为9MPa。对叠层轮胎隔震支座进行了不同叠层层数、不同设计压应力下竖向压缩刚度试验,分析得到,随叠层层数自4层增至8层,竖向压缩刚度最高下降53.58%;随设计压应力从3MPa增至6MPa,竖向压缩刚度最高上升80.19%。对叠层轮胎隔震支座进行了不同叠层层数、不同设计压应力下竖向变形性能试验,发现各支座第1次循环竖向刚度较其他循环小,其余循环下支座竖向刚度稳定,变化量小于1%。分析得到该结构竖向力学性能稳定,隔震效果良好,适合我国广大村镇建筑。  相似文献   

11.
结合宿迁市通成山庄住宅基础隔震设计 ,讨论了在并联复合隔震体系中由于隔震支座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托墙梁的附加弯矩 ,并给出了附加弯矩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隔震技术的发展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简要介绍了结构隔震体系的隔震原理、优越性及其分类,阐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实例,最后提出了隔震技术在今后的发展应用中应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刚卫 《山西建筑》2014,(31):190-191
介绍了桥梁减隔震支座的工作原理及类型,从工程实例出发,对减隔震支座和普通支座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减隔震支座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并指出减隔震支座是一种先进、经济的桥梁新型抗震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基础隔震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基础隔震的基本原理与特性 ,评述了常用隔震体系的类型及其特点 ,介绍了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洪艳  陈胜  程亮 《城市建筑》2013,(14):88-88,94
文章介绍了某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隔震施工的设计原理、构造措施、施工技术要点,并与传统设计下的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的经济技术进行了对比,从而再次证明了隔震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用数值方法求得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衰减比。采用Ansys7.1程序中已有的单元,通过结构实例分析,计算采用传统抗震结构和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衰减比,说明合理选取隔震结构的刚度和阻尼的重要性,为隔震结构工程设计提供了合理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隔震技术应用于建筑结构中日趋成熟,其在振动控制效果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较传统抗震结构具有显著优势。隔震构造是影响隔震结构减震性能的重要因素,国内的工程应用表明隔震构造的设计与应用不被重视。全面综述了国内外隔震建筑构造的设计与应用现状,总结了目前隔震构造设计与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为隔震构造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国内现有的隔震建筑构造相关设计成果及存在问题的阐述,讨论了我国隔震构造技术研究的下一步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对隔震构造技术的完善和隔震建筑减震性能的更有效发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砌体并联复合隔震体系的隔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杨树标 《工业建筑》2000,30(12):15-17,61
用时程分析法对砌体结构的摩擦滑移隔震形式 ,夹层橡胶垫隔震方法及并联复合隔震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复合隔震体系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隔振(震)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并对楼层隔振与设备隔振在核电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这两种局部隔振方式的分析,指出局部隔振技术在核电工程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可改善核电工程的整体可靠性和抗震安全性,确保重点区域或设备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0.
有机玻璃框架隔震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一种新型隔震体系(已获中国专利权, 专利号: 91202453. 4) , 经试验表明可阻断90% 的地震力, 且施工简便、造价极低、不需维修, 适用于震区多、高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