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书乐  陈铭 《规划师》2008,24(4):40-43
随着我国高校建设的逐步发展,校园规划也进入新的阶段,以往的规划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发展建设要求.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工商学院校园规划从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校园功能结构布局、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等方面,探讨大学校园规划中的生态化、人文化、社会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曹娟 《中国园林》2008,24(2):24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著名风景园林学家周维权先生因病于2007年5月13日逝世,享年80岁。周维权先生的追思会于2008年1月15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周干峙、吴良镛、关肇邺、李道增、陈晓丽、谢凝高、王秉洛、刘家麒、陈有民、杨赉丽、王向荣、杜尔琪、刘小石、金柏苓、何凤臣、段传极、左川、朱自煊、秦佑国、楼庆西、薛恩伦、吴焕加、陈志华、高亦兰、郑光中、罗森、姚同珍、童林旭、孙凤歧、杨锐、朱育帆、刘海龙及周先生家属周晓吟等40多人出席了追思会。  相似文献   

3.
洪铁城 《城乡建设》2015,(12):90-91
6月23日,我写了一首题为《彩虹桥传奇》的诗,有几句是这样的: 水洗般干净的蓝天/君不见,婺州飞架着/又高又长的彩虹桥/在金华琐园/一位金发碧眼/高个子洋姑娘款款地/走过来,走过来/雪白的大帐篷餐厅里/我们不期而遇/相对而坐/用筷子夹菜/用华语交谈…… 她叫马芮娜,是保加利亚索非亚技术大学建筑学的女博士,现在北京理工大学研修,来到金华,参加世界名校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一个豆蔻年华的外籍女子,一个古稀之年的浙中老者,在餐桌边偶然相识,也属奇遇.她是未来的建筑师,而我,则已从事设计规划几十年,是中国的老建筑师,我们是同行,自然备感亲切,话语颇多,很是投机.  相似文献   

4.
吴挚  万娟 《华中建筑》2007,25(5):94-95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原来位于城市边缘的火车站已经成为城市中心区的一部分,成为城市中重要的城市节点.火车作为交通工具,也在经历了最初的辉煌和上世纪60年代汽车和飞机冲击下的没落之后重新得到肯定.新时代的火车站成为新的城市发展的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5.
Jinping I hydropower st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projects in China due to its highest arch dam and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construction.After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am foundation,a few large-scale weak discontinuities are observed.The rock masses in the left dam foundation are intensively unloaded,approximately to the depth of 150–300 m.These serious geological defects lead to a geological asymmetry on the left and right banks,and thus some major diffculties of dam construction are encountered.In this paper,the influences of geological defects on the project are analyzed,followed by the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treatment design.Based on the analysis,the treatment methods of the weak rock masses and discontinuities are carefully determined,including the concrete cushion,concrete replacement grids,and consolidation grouting.They work together to enhance the strength and integrity of the dam foundation.Evaluations and calibrations through geo-mechanical model tests in combination with feld monitoring results in early impoundment period show that the arch dam and its foundation are roughly stable,suggesting that the treatment designs ar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The proposed treatment methods and concepts in the context can be helpful for similar complex rock projects.  相似文献   

6.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一历史时刻,被称为太平洋战争转折点的中途岛海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曾在麦克阿瑟手下当过情报部历史科主任的戈登?普兰奇的心血之作《中途岛奇迹》用近50幅美国国家档案馆珍贵照片,10余张罕见作战地图,主要参战人员名单,战斗序列完整列表,精确到分钟的大事记,以史实为基础、人物为导线,完美地还原了太平洋战争中最重要也最惨烈的一次战役。  相似文献   

7.
罗劲 《中外建筑》2008,(5):50-53
当我们把手伸入自己外套口袋的时候总能发现一些小纸条,风景区的门票、一本书的发票、或是一张久远的设计草图。他们住往让人想起当时的情景,想起那~刻,那一个场景的生活往事。而实际上我们有关知识的记忆是在许许多多疑问中,许许多多的交流中产生的。校园建筑是否亦可以从记忆着手,用熟悉的语言创造出不一样的空间感受,表达出不一样的建筑个性?  相似文献   

8.
华侨城洲际大酒店是在原深圳湾大酒店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它位于深南大道华侨城路段,在这里集中了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锦绣中华、欢乐谷和何香凝美术馆等旅游文化景点,与水城风格的威尼斯皇冠假日酒店、东南亚风格的海景酒店遥相呼应,地理位置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工作会议于2008年元月25日~28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会议由秘书长迟国敬主持,北京、天津、辽宁、吉林、上海、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北、广东、重庆省市燃气协会秘书长及中燃协秘书处、科技委、信息委、产品委、培训委、钢瓶委各工作机构主任等3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汤解 《建筑知识》2008,28(2):46-49
"一切生命都有轮回,生命能量经过消耗,以其它形态获得再生。"意大利设计师Simone Giostra这样诠释他在西翠娱乐中心的新外墙GreenPix的设计理念。"GreenPix也是一个有生命轮回的系统:白天,光电元件集聚太阳能;夜幕降临后,能量得到释放,形成绚丽的玻璃墙体。"1994年从意大利米兰的建筑专修学院拿到建筑学硕士学位的  相似文献   

11.
赵辰 《新建筑》2014,(2):20-21
在《新建筑》杂志举办的以“走向新建筑”为主题的论坛上,作者针对性地将“建筑”、“新建筑”、“现代建筑”三个基本概念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中不同意义和相应关系,进行循序渐进的讨论;意图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帮助读者厘清这些概念的文化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一些关系,并加深对建筑学科、专业的学术理解.  相似文献   

12.
赵星 《工业建筑》2012,42(11):154-157
为满足快速变化的个人、社会和环境的需求,建筑师不断寻找当代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最佳结合途径,实现可适应性动态建筑的梦想。通过按时间顺序,将动态建筑分为四类(基于游牧情结的可移动建筑、基于动力技术的可变动建筑、基于可持续技术的智能建筑以及基于交互技术的互动建筑)进行分析,以期得到当代动态建筑的全貌概括。  相似文献   

13.
澳门近代城市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尧 《南方建筑》2004,(3):86-90
澳门是特定历史地理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个城市,是中国本土化和西欧葡萄牙化共同孕育出的一支奇葩,近代是澳门城市建筑发展重要的过渡时期,承上启下,形成了澳门现代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14.
吴卉 《福建建筑》2008,(9):23-24
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是相近并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它们之间相互交叉但又相互区别,具有不同的内涵、外延和价值性,对它们的正确认识对在当今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和保护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技条件下的绿色建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东业  侯永强 《山西建筑》2005,31(20):35-36
运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多级传递、循环再生原理,结合控制论的实践方法和多学科的现代科技成就,根据建筑所在环境和资源状况,以绿色建筑技术为支撑,以动态调节为特点,形成高效和谐、自养自净、无废无污、生活舒适、文脉延续的人类理想居住模式.  相似文献   

16.
展望未来的建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卫红 《山西建筑》2009,35(6):50-51
阐述了零能耗建筑、节地型建筑、避难型建筑及数字化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这些建筑的现状、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指出这些未来的建筑会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趋近完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冯美宇 《华中建筑》2011,29(3):152-154
该文从建筑历史与理论的角度,以川至医学专科学校为例,通过分析其校园规划和建筑特色,说明近代山西建筑新旧并存,中西交融的设计手法,以期对当代建筑创作有所启发,并为研究山西地区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秀静 《华中建筑》2009,27(7):182-184
该文以山西近代扩建的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历史与理论的角度通过对相关材料进行查阅、整理并分析校园规划和建筑特色,说明近代山西建筑新旧并存、中西交融的设计手法,以期对今后近代学校建筑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第二届岭南建筑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主要就发展岭南建筑与地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岭南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创作经验与理论,岭南建筑与地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持续发展,及各地本土建筑与文化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四个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建筑评论的具体含义、目的及作用,介绍了我国建筑评论的现状。并且从建筑师的角度,对如何促进建筑评论的发展和对待建筑评论的态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