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Planning》2014,(1)
热水沉积型金矿床是我国秦岭主要的金矿床类型。南秦岭沉积盆地是在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的大地构造活动中形成的。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认识,对南秦岭区域构造活动和金龙山金矿床的分析,认为南秦岭热水沉积型金矿床的同生断裂构造、地层、沉积盆地环境特征与矿床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南秦岭镇安—旬阳地区早古生代为一裂陷沉积盆地,发育一套碳酸盐岩与细碎屑岩沉积建造,形成规模巨大独具特色的以金、汞锑矿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其金矿主要受地层岩性、构造、沉积相与热水活动多因素控制,具有微细浸染型金矿典型的Au-As-Hg-Sb-W地球化学元素组合,主要载金矿物为含砷黄铁矿、毒砂,具低温矿物组合。印支运动是区内早中生代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区域性构造运动,使扬子、华北板块与秦岭微板块完成最终的拼合,秦岭地壳大幅度缩短,南秦岭呈多层次的逆冲推覆,最终形成一系列由北向南逆冲的叠瓦式薄皮构造。区域构造应力以南北方向为主,南秦岭经历了4期构造变形,形成了不同的构造形态,岩浆活动也非常强烈。在印支期主构造成矿期之后,受燕山期成矿作用的影响,并叠加于印支期成矿之上,形成了区内众多的以金为主的多金属造山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滇西思茅盆地是发育在古特提斯多岛洋构造格局基础之上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其形成演化与三江造山带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继晚二叠世古特提斯洋闭合之后,思茅地区经历了中生代(T_3-K)新特提斯的开启及盆地形成和新生代(E-Q)特提斯闭合、陆内碰撞造山、挤压走滑及盆—岭构造系统形成等完整演化过程。与此对应,中新生代以来思茅地区构造环境的演变过程,对区内铜多金属成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思茅盆地中新生代大致经历了陆内裂陷盆地热水沉积成矿(T_3)→红层盆地热卤水成矿(J-E)的演化过程,热水沉积型是盆地最为重要的矿床类型,应是今后地质工作和科学研究重点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1 区域构造特征与金属矿床空间分布秦岭造山带在空间上可将其沿两条缝合带划分为3个板块,即华北、秦岭和扬子3个块体。古生代它们分别对应于华北地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秦岭微板块和扬子地块北缘被动大陆边缘。秦岭微板块以临潭—宕昌—凤县—镇安断裂为界分为南北两带,即南秦岭加里东-印支褶皱带和中秦岭海西褶皱带。其中北带礼县—凤镇—山阳同生断裂可再分为南北2个亚带,北亚带只产出金矿床,南亚带则既产出金矿床,又产出铅锌铜银矿床。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主要经历了3个构造演化阶段:1)晚太古代-古元古代造山带前寒武…  相似文献   

5.
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发展、演化可分成3 个阶段:1) 晚太古代- 古元古代,造山带前寒武纪基底的形成演化(3 .0 ~1 .6 Ga) ;2) 新元古代- 中三叠世,以现代板块构造体制为基本特征的板块构造演化(0 .8 ~0 .2 Ga) ;3) 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与构造演化。而晚古生代早期(D) 和中生代早期(T) 则是造山带演化的关键转折期,即秦岭微板块的游离和由挤压变为拉张状态(D) 以及板块的对接碰撞并转入陆内造山(T) ,而这两个时期也是秦岭造山带金属大量聚集的时期,形成了泥盆纪大规模Sedex 型铅锌( 铜) 银矿床和印支- 燕山期大量沉积岩型( 微细浸染型) 金矿床及沉积改造型铅锌汞锑( 金) 矿床。同时探讨了地质事件与成矿事件的耦合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穆家庄铜矿床为一中型铜矿床,位于南秦岭礼县—柞水海西褶皱带东段,柞水—山阳泥盆纪热水沉积盆地菱铁多金属成矿带中部,矿体赋存于主要含矿层位中泥盆统大西沟组中,岩性为一套浅变质海相细碎屑岩—碳酸盐岩。该矿床为典型的沉积—改造型矿床,其形成经历了预富集、再富集两个阶段,为秦岭造山带海西期和印支—燕山期构造活动的产物。通过对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特征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穆家庄铜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潜力巨大,在柞水—山阳矿集区有望实现大型铜矿床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7.
层控矿床理论运用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综合方法普查与系统评价、普查与科研并举是发现厂坝—李家沟超大型铅锌矿床、李坝及金龙山超大型金矿集区、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的主要勘查方法技术。认为秦岭造山带中大型—超大型矿( 床) 集区的主要勘查标志有:三级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是聚矿的构造空间;同生断裂是成盆- 成矿的主控因素。热水沉积岩相发育齐全及分异良好是热水层流体系形成;不同成分、性状的热水混合体系中,多组分、多因素及多过程耦合是热水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动力学特征。提出超大型金属矿床的勘查方向及建议,倡导开展超大型矿床的非传统勘查方法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德富  庞攀  杨博 《四川建材》2014,(6):232-234
伊犁盆地位于新疆境内天山海西造山带西段,属天山造山带内稳定微地块基础上发育的山间盆地。盆地地层发育完整,以沉积碎屑岩为主,其特征发育的泥-砂-泥沉积结构使盆地成为砂岩性铀矿勘探的理想地区。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区域地层、构造、盆地形成及演化历史、盆地含矿地层沉积特征,同时结合国内其他地区砂岩型铀矿的研究成果,对研究区铀矿成矿条件作出了系统地研究,并预测了该地区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9.
穆家庄铜矿床位于东秦岭区的南秦岭造山带北缘,柞水多金属成矿带中部。区内构造发育,矿体产出基本受构造破碎带控制。认为属沉积-改造型矿床。从构造特征及演化角度浅析构造和成矿关系,认为加强构造研究将促进铜矿找矿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秦岭地区沉积岩包括从扬子地台北缘的志留纪裂陷沉积到晚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断陷—坳陷盆地沉积和三叠纪裂陷沉积。现有勘查资料表明,秦岭地区沉积岩容矿型金矿大多集中在泥盆系和三叠系,少量分布在志留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沉积岩容矿金矿类型有细碎屑岩容矿的变形变质动热改造型、碎屑岩薄层灰岩容矿的韧性剪切带型、钠长角砾岩钠长板岩容矿的热水喷流型、碎屑岩碳酸盐岩容矿的浅成低温热液( 热泉) 型和含碳泥质岩容矿的推覆构造型5 种。该区金矿控矿条件为盆地边缘隆起带控矿、热隆起周边剥离断层系统控矿、不同岩性界面的推覆构造及剪切构造控矿和多期活动的深大断裂控矿  相似文献   

11.
张玉明  张保平 《矿产勘查》2020,11(10):2142-2148
河南省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东段二郎坪地体中,通过矿产调查和矿区勘查工作,发现矿体呈脉状产出,含矿围岩以小寨组绢云石英片岩为主,矿石类型为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种。赋存矿体的二郎坪群小寨组变质岩地层中Ag,Au含量较高,为矿源层。矿床流体气相成分和氢、氧同位素特征,成矿流体系统与造山型矿床的特征基本一致,其成因类型可归为造山(层控)型变质热液型矿床。对该区成因机理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在二郎坪地体东段的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健  王昊 《矿产勘查》2019,(5):1068-1074
河南芦家坪银多金属矿是一个典型的碰撞造山带型脉状矿床,产出于北秦岭褶皱带二郎坪地体早古生界二郎坪群内,矿体形态较为简单,表现为单脉,主要呈似层状或不规则状,金属矿物以独立矿物(银金、辉银矿)、硫化物形式赋存,银、铅、锌共生关系密切。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成因,查明矿床具明显的碰撞造山改造作用、后期岩浆热液强烈叠加,属造山型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西秦岭造山带岩浆活动发育,成矿作用密集,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地区。夏河—合作矿集区是西秦岭地区重要的矿集区之一,区内目前已发现早子沟、加甘滩两个特大型金矿及多处中小型金矿床(点),目前对区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构造演化、成岩成矿时代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但对区内的构造环境存在诸多争议,本文通过分析矿集区内侵入岩时空分布、岩石学特征及其TTG岩石组合,讨论了矿集区TTG岩石组合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性质,进而分析了其与矿集区内金成矿的关系。根据矿集区内花岗岩类岩石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与投图研究,矿集区内岩浆岩岩性主要为闪长岩一花岗闪长岩一石英二长岩一黑云母花岗岩,多属于I型花岗岩,具大陆边缘弧花岗岩(CAG)的特征。岩浆主要来源于玄武质洋壳的脱水熔融,为洋壳基性岩浆和大陆上地幔岩浆的混合物。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该TTG岩石组合与其西延出露的高镁安山岩构成组成极性,表明西秦岭造山带是由一系列微板块与许多小洋盆组成的具有多幕俯冲的多岛洋盆。在石炭纪—三叠纪经历了洋壳俯冲、板片断离及陆陆碰撞的演化过程,在此期间岩浆活动为金矿成矿提供了热液,促使地层中早期汇聚的含金物质再富集,在热动力驱动下沿有利构造方向运移,并不断萃取周围岩层中的金,在构造有利部位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4.
刘凯  赵亮  任涛  王瑞廷  让昊  成欢  丁坤  王超 《矿产勘查》2020,11(5):849-857
柞水—山阳矿集区是秦岭造山带重要的矿集区之一,近年来随着找矿勘查及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铜、金等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相继勘查发现多个大—中型矿床。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些矿床的形成与晚侏罗—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矿床多就位于区域性三级控矿断裂及中酸性小岩体附近,矿区热液蚀变强烈,显示岩体活动提供了成矿作用所需的能量和物质来源。文章通过对柞水—山阳矿集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特征分析,划分了柞水—山阳矿集区的成矿构造带及成矿区带,提出下一步找矿方向,对矿集区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南部非洲新元古代卢富里安(Lufilian)铜钴矿带是全球最主要的铜、钴产地,该成矿带中除了传统上最著名的沉积型铜钴矿以外,还发育有大型的MVT型铅锌矿、沉积型铀铜矿、变质热液型铜金矿和镍铜矿。文章通过整理研究该成矿带内已有的年代学数据,归纳总结该成矿带漫长复杂多期次的成矿作用,划分其成矿年龄范围大约在880~500Ma之间,大致可识别出7个期次;区域上长期的矿化作用时间、多期次成矿作用可能是该矿带中沉积型铜钴矿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广、品位高的原因。结合该成矿带中地层和构造特征,其大致经历了6个演化阶段:(1)裂谷形成初期;(2)裂谷发育高峰阶段;(3)裂谷发育后期热松弛阶段;(4)区域性伸展构造运动阶段;(5)沉积成矿盆地倒转阶段;(6)广泛的造山运动和区域性变质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16.
柳玉虎  郭大鹏 《矿产勘查》2020,11(10):2126-2133
蒿坪沟银金铅锌矿床位于河南省西部熊耳山有色贵金属重点成矿区,华北地台南缘与秦岭造山带交接部位,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太古界太华岩群高级变质岩系,属于薄脉状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带控制。含矿构造破碎带以北东向为主,其次为近南北向。该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换(主压应力由近南北向转向北西—南东向)时期。北西—南东向主压应力场利用、改造已经形成的近南北向主压应力场产生的断裂构造体系,产生新的断裂构造组合,提供导矿和容矿空间。文章提出该矿区找矿潜力很大,并指出了下步找矿的重点部位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沙沟矿集区位于豫西有色金属重点成矿区,华北地台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相接带,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新太古界太华岩群高级变质岩系,属于薄脉状构造蚀变岩型矿床,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含矿构造破碎带以北北东向为主,其次为近南北向和北西向。该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换初期。北西西—南东东向主压应力场迁就、利用、改造已经形成的近南北向主压应力场产生的断裂构造体系,原来的断裂构造的产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叠加了新的力学性质。文章认为该地区找矿潜力很大,并指出了下步找矿的方向和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18.
秦明  杨贺杰  何玉州  左娅  杨华 《矿产勘查》2018,9(4):596-602
梅子沟金矿区位于华北古板块与扬子板块的接合部位——秦岭多金属成矿带东段朱夏断裂带中部,两侧被深大断裂所夹持,构造、岩浆活动分为多期,且频繁叠加。研究区赋矿岩石主要为碳硅质板岩,最主要的控矿、导矿及容矿断裂为纵贯本区的红石崖—水洞岭韧性剪切带,该区圈定的15个金矿体,都产在韧性剪切带中。研究分析了梅子沟金矿床特征、找矿标志,总结了矿床成因,认为矿床类型为变质—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