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期中央政府一些大举措中,"一带一路"为静寂多时的中国西部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憧憬,中国的西部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任何发展不应以破坏这些为前提,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然而现实开发中的破坏却又往往难以预料,除了归罪于资本和商业外,专业人员自己是否想清楚了。承接前面两期从建筑学角度的讨论,我们也邀请了历史遗产和城市规划等多学科青年研究者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学科交叉讨论。  相似文献   

2.
专题讨论     
<正>在中国高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由于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差别,内陆地区较沿海地区发展经济落后,为了平衡发展,政府提出诸多的发展策略、实际资金和政策鼓励和支持内陆地区发展。在近期中央政府一系列大举措中,"一带一路"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也为静寂多时的中国西部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憧憬。然而,十几年前的地方政府对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贯彻执行",却造成了历史上最惨重的一轮历史名城浩劫。中国的西部有着丰富的历史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1):136-137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而厚重的国度,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中的传统法律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德主刑辅"、"无讼"、"慎刑"、"民本"及"天人合一"的思想,以期为我国新时代法治建设探寻历史根源,为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是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而急迫的工作。在快速城镇化时期,由于缺乏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意识,许多城市采取了"大拆大建"的旧城更新方式,城市传统环境风貌和历史文化遭到了严重破坏。一座座高层建筑紧邻历史文化街区拔地而起,造成城市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基础设施应对不足、历史文化断层等问题。原有尺度灵活的小街区合并为功能单一的大地块,造成传统城市结构破坏、可达性降低、城市活力低下等现象。快速建  相似文献   

5.
常健  叶茂 《华中建筑》2014,(11):146-150
该文以分形的视角重新审视以传统城市、古典园林、古建筑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其与分形同源于自然的建筑创作思想,其"不谓分形"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分形性的建筑创作实态。呈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分形多层次自相似迭代组织思想、分形有序与无序,简单与复杂统一的几何形态的深厚渊源,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至今的魅力本质。同时更为当前延续历史建筑文化的精髓,探索未来分形于建筑文化领域的发展的趋势提供了一定的启发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于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城市历史地段而言,更新与保护永远是一对分不开的孪生体,他们貌似相互矛盾却又存于一体。本文借由"对仗"这一我国历史悠远的文人标准,对宁波天一阁历史地段进行了重新审视,进一步发掘其潜在文化价值,并对多种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和景观要素进行"对仗式"整合。在历史地段当代价值自我实现的基础上,对具有历史"语境"地段的城市更新与保护进行了探索,引发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对城市历史空间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编者絮语     
正西学东渐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重点放在"引进"和"拿来",本土文化日益没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知日渐成熟,但国民的文化焦虑却与日俱增,探寻中华文化根源已经成为新一代中国人的共同行动。哪里才是中国文化基因所在?恰逢其时传统村落步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民众将传统村落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根脉。传统村落是放大版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自2003年启动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工作引发  相似文献   

8.
孔惟洁  何依 《城市规划》2018,(1):101-106,111
"非典型名村"指那些没有列入"历史文化名村"或"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历史村落。在这类村落中,历史源头清晰,传统生活尚存,却没有成片的传统风貌民居和完整的历史空间结构,历史信息通常以零散化的形式隐含在现代机体中。这类村落的数量庞大、涉及面广,是延续传统文化生活的载体。作为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之外的"边缘性"群体,由于缺少相关的政策约束、资金投入和建设引导,随着快速城镇化带来乡村剧变,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残存在现代化的夹缝中,乡愁无处寄托。本文以宁波市东钱湖下水村为例,通过农耕环境的整体保护、历史节点的集成串联、院落单元的重点修复等选择性保护措施,针对乡村社会记忆和文化复兴,来探讨"非典型名村"的保护与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1,(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遍布全球各地。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
当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改变了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同时为儒家伦理的实现带来了巨大挑战。李泽厚以"文化心理"的"情-理"结构解释儒家伦理与中国人的关系,但这一结构在当下却面临着超越知识分子规划的巨大解构。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说,强调中国人要对自身的文化传统有"自知之明",这可以为我们今天应对挑战、实现儒家伦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野。当代的文化与伦理建设,可以将"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自觉"作为分析中国实际的方法,强调其方法论意义。我们应抱着一种既不复古又不全盘西化的态度,找寻儒家思想的当代定位,实现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而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