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转型期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期间.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主要表现在郊区化、城市土地利用优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新城市空间浮现、公共空间失落、历史文化街区消亡等方面。影响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主体是政府、企业、个人。政府通过制度和政策经营城市空间,企业通过市场实现对城市空间的组织,个人主要通过对居住空间选择等来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居民活动共同驱动着上海城市空间重构。  相似文献   

2.
魏景 《中州建设》2004,(5):61-61
城市中的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空间的变迁往往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形态,城市的文化以及城市观念处在全面深刻的变革之中。城市不再仅仅是对人的地域归属的表达,而是从真正意义上归属了本位主体:居民。因而城市的公共空间也越来越体现出这种归属的变化。城市的市民生活摆脱了从居所连接办公室以及连接到极少数个人节点空间的点线游戏,开始在公共中伸展。在这一演进过程中,广场见证并影响着这种城市公共空间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公共文化空间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基调,随着城市的加速发展,人们对公共文化空间的需求增加,不仅需要满足人们对使用的需求,还应该起到将文化具象的作用。历史文化是城市的根,而地域性文化建筑则是体现文化特征的典型载体。因此,将地域性与公共文化空间结合,是最能够满足人们使用需求和精神归属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现代城市生活使人们越发忽略城市中的公共空间,但是城市生活的本质是交往,城市文化属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只有激发人们与空间的互动,才能营建出具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处于公共空间中的当代艺术作品不只是供人欣赏,它能够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连接历史空间和现代空间,形成视觉焦点和视线通廊,激发人们对公共家具的多样使用启发思维、促进心灵与艺术的交流。公共空间与当代艺术的结合可以为公共空间注入活力,对于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公共空间"概念既反映了西方政治价值观的变迁,也映射了城市空间功能的历史巨变和城市文化内涵的转变.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问题贯穿了西方社会空间哲学和社会发展史观的一系列核心价值领域.本文系统回顾了西方政治哲学和空间社会学理论对于公共空间价值问题的认知与思考,并结合对当代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功能变迁的分析,提出了公共空间的价值危机问题和在"社区"组织框架内重建公共空间的地方文化价值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与人们日常活动息息相关,本应是城市最具活力的地方,目前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水平很低,难以应对减量提质的新时期城市发展诉求。本文试图引入城市治理理念,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参与协作的治理模式来充分表达和协调人们的多元诉求。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过程中,政府以"掌舵人"的身份,依托精细化、智能化的手段,注入多元文化要素,调和市场和社会力量,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和内涵,为城市注入活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国外公共空间建设的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放松的场所,是人们进行公共活动与交流的地方,它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性的公共生活,体现着城市的精神面貌。好的公共空间可以改善周边的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可以反  相似文献   

8.
公共空间是城市新区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和交往的社会场所。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问题不仅体现着城市新区的城市面貌,更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本文从公共空间的美学特征出发,指出城市新区公共空间在形态、环境、意象等方面和谐统一的营建原则与策略,从而提升新区的人居环境建设,满足人们对城市美、生活美、社会美、文化美的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9.
唐莉英 《四川建筑》2007,27(6):55-56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公共空间已经成为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基础,促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它的意义。文中从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意义、社会责任及符号意义三方面初步探讨了城市公共空间的非语言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宁德蕉城老城是宁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记录着具有宁德特色的传统以及沧桑经历,集中体现了宁德的城市特色。本文通过对宁德蕉城旧城历史发展变迁的整理,并以城市历史文化特征为背景对城市历史遗存进行梳理,着重分析历史遗存与城市现状公共空间的关系,发现城市历史的价值,思考蕉城老城及宁德市的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由行为场所理论看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晶  柴寅 《山西建筑》2008,34(3):25-26
对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并对行为场所理论进行了探讨,选取居住小区环境中多个具体的典型场所,从行为场所理论来分析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成败得失,以帮助人们创造出满足更多的人性化需要的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2.
纪晨  李珍琪 《城市建筑》2013,(24):50-50
近年来,由于城市公共空间问题而引发各类冲突事件频频发生,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和实践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规划体系的分析,明确如何科学地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为创建和谐社会及城市发展更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张文 《建筑与文化》2014,(7):162-163
早在人类建筑文明形成的古希腊时代,容器一类的城市公共空间场所就随着人的行为活动的需要诞生。原始的公共空间活动场所如神庙、广场、浴场、甚至教堂的都为人日常的祭祀,集会,交谈提供了空间需求。建筑发展到近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的自身发展,城市具有了无限蔓延和无序的特质。单一的城市公共空间场所不能够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多元性的,以人为本的符合当代城市居民身心需求的公共容器空间才是解决城市归属感有序性缺失的唯一途径。本文以武汉天地的空间场所营造为例,阐述一二。  相似文献   

14.
谢丹 《山西建筑》2009,35(11):19-21
针对滨水地区是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通过对其特点总结及实例分析,提出了滨水区城市设计应突出滨水区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作用,营造亲水空间,重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与整体性的策略,从而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5.
黄灏 《福建建筑》2013,(2):22-24,65
当代城市空间形态正朝向系统化、立体化渐进,一种开放的城市与建筑共通的场所观念被人们所接受。处于城市空间中的建筑界面设计,就是处理建筑和城市空间的关系。本文提出,对于建筑界面设计,我们不能仅仅是满足建筑自身功能需求,还应该更多给予公共价值层面的考量,注重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公共性的整体考虑。  相似文献   

16.
建筑综合体中城市化公共空间活力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都市主义”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建筑、城市的活力问题。建筑综合体公共空间结合城市设计,与城市空间、城市多元生活进行对话,接纳来自附近街区的人流,成为了建筑综合体、街区乃至整个城市活力的催化剂。本又将建筑综合体城市化公共空间加以分类,结合成功实例,从现象入手,分析具有活力的空间,从而进一步总结产生活力的内在因素,以期对以后创造具有活力的空间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功能主义规划思想的主导下,城市的活力正逐渐丧失,城市街道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生活场所,是城市活力的发生容器.因此,建立形态良好的街道空间,营造具有品质的街道氛围,开展丰富的街道生活,能创造出人们渴望的街道活力.进而给城市带来生机和活力,增加城市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从对公众活动的接受度的角度对城市公共空间作出新的定义.进而引出一种被忽略的城市公共空间——公共化的建筑外部空间。并对公共化的建筑外部空间的特点,对其在抵御蓄意破坏行为、保障空间安全及在支持城市生活方面的出色表现以及在补充城市中的公共空间、改善建筑与城市间的关系、改善城市步行环境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9.
地下综合体公共空间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下综合体伴随着城市立体化再开发的进程正在迅速发展,地下综合体内的公共空间设计对城市生态化、集约化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着重阐述了城市地下综合体公共空间的概念以及公共空间一体化的必要性,并从平面功能布局、交通流线组织、开放空间整合、文化意象协调、室内装修布置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进行系统化、以人为本的设计,从而建立完整的地下空间秩序,优化城市整体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