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古典园林是女性文化景观生发的重要场所,其中夫妻偕隐园更是具有丰富女性特质的园林类型。论文选取晚明江南山地园林的代表——寒山别业为考察对象,以历史文献和图像语境为基本研究途径,融合女性史、园林史、社会生活史等学科内容。通过对该园林中的两位女主人——陆卿子和文俶笔下的文字、画作结合园记、史志等文献进行提取,探讨了女性意识对园林营构的影响以及园林对女性生活实践的作用;揭示了晚明时期夫妻偕隐背景下女性文化景观呈现的特点,拓展了园林研究的维度。  相似文献   

2.
坐隐园选址于安徽休宁,为徽商、戏曲家、版刻家汪廷讷所有,是晚明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环翠堂园景图》作为研究坐隐园的唯一图像史料,完整描绘了其全盛时期的园景风貌,为探析园林环境营造、解读文士生活风尚提供了重要依据。文章以《环翠堂园景图》为研究对象,从山水环境描绘、园林生活展示、人物形象刻画、园景命名隐喻四方面入手,探讨晚明文人造园特点及渴望摆脱世俗烦扰又不愿割舍世情的矛盾心态。对于解读晚明文人造园思想,丰富古代徽州园林研究成果等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3.
云光落茗杯:晚明文人尚茶之风对园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向频  刘源源 《中国园林》2012,28(4):101-104
瀹茗作为晚明江南文人闲雅园居生活的重要内容,对文人园林的物质空间、园居活动及精神意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大量涌现的晚明茶书、文人小品及日记为据,概述了江南文人的尚茶之风和造园情况,着重分析文人园林中专设茶寮、书斋茶寮、厅堂亭榭等饮茶空间的经营布置和不同品茗环境的营造选择,总结晚明文人茶艺与茶道"清""雅""趣""隐"的内涵,并论述了文人茶道与园林精神意趣的渗透和共通之处,揭示茶饮与园林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4.
隐逸作为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观念与实践经过不断地扩展与传承,植根于文人园林中,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精神诉求和必不可少的取景意向。在晚明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隐逸内涵渐趋宽泛,心隐、吏隐、时隐、身隐等不同的隐逸状态衍生出不同的"园隐"观念,并产生了大量以"隐"为主题的文人园林,这些园林在选址、景题、空间营造、要素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园隐"特色,极大地丰富了晚明文人园林的内涵与景境。  相似文献   

5.
以晚明文人冯梦祯为个案,根据冯氏文集、日记及地方史志记载,考据梳理冯梦祯于嘉兴拙园、南京大司成公署、杭州孤山草堂的园林营造与栖居,绘制杭州孤山草堂平面布局想象图,深入分析孤山草堂园林空间与风水文化的关系,并阐述冯氏注重天趣与借景的园林营构观念,赏石、探梅的意旨趣味及其在丰富多样的园居生活中所体现的雅致追求。旨在从冯梦祯的个人视角揭示园林在晚明文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探索晚明文人园林审美趣味的冲突和变化。  相似文献   

6.
周向频  陈路平  王庆 《风景园林》2021,28(1):112-117
晚明越中园林整体呈现广泛的造园实践与较高的艺术水平,但相关领域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所欠缺。以晚明时期越中地区极为显著的望族现象及家族营园风气为切入点,以张氏、祁氏、陶氏家族为例,分析其繁盛园林文化产生的背景与原因,探究不同家族各具特色的营园实践思想和家族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对形成园林地域特色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文人家族为晚明越中造园的主要推动者,并依靠数代间的持续实践,发展出个性鲜明的特征:如张氏崇尚“匠心”、强调“内省”;祁氏以对山水的责任感维系造园热情、明确造园观念;陶氏则擅长利用奇特的采石宕地貌造园。同时这些个性特征又依托各家族间的广泛交流,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地域影响。  相似文献   

7.
何思娴  薛晓飞 《风景园林》2023,30(1):126-134
【目的】约园是常州现存清代私家园林中面积最大者,今仅山水格局保存较完整。当前针对约园的复原研究涵盖的时间范围跨度较大,且对其各时期园林景象的描述较为杂糅。【方法】基于对可获得史料的对比考证以及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合辨析,以首任园主赵起所居约园为研究对象,补充赵起亲友及其他约园亲历者的文章作为指导依据。【结果】细化讨论了约园构园初期的空间布局,探讨赵起约园复原方案的其他可能性。以此为基石,重点分析赵起约园的掇山置石与理水,总结山水方面的造园特点。赵起约园造园风格整体反映了清中后期江南造园的时代特色,园林空间呈现多组团、多视点的特点。作为功能复合的傍宅空间,约园同时满足了园主日常读书会友活动与追寻山水林泉之乐的需求。“岛山置水”的独特山水组织方式以及分离观赏的掇山与置石,受到晚明后“画意掇山”观念变迁的影响,兼顾了园林游观的动静体验。【结论】常州约园研究是对苏州、扬州等焦点江南城市以外晚清文人园林的山水范式与营园特色进行还原与分析的一次探索,丰富了对传统江南文人园林的共性与个性的认识,为晚清江南园林研究以及后续其他常州园林复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周向频  吴怡婧 《风景园林》2020,27(6):121-126
晚明福州著名文人曹学佺的石仓园是当时福建地区最负盛名的园林之一,其设计营造既表达了晚明文人园林普遍的趣味与手法,又呈现出较为鲜明的闽中地区的造园特征。利用文献研究法及实地调查法,对曹学佺的诗集《石仓诗稿》及相关历史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园址现状地形的勘察,对石仓园进行考据和复原,尝试还原石仓园全盛时期的面貌,并在此基础上从营造历程、布局构成、景物配置等方面对其造园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晚明时期的石仓园整体上主要呈现追求山林幽境、因借天然山水及丰富的植物造景三大特征;山下以大水池为中心环池置景,山上景点建筑掩映在林木中,景点建筑质朴疏朗且融入自然,并十分注重巧借园外之景,包括四周的山川、寺庙、田园、村庄等。  相似文献   

9.
实地考察位于浙江义乌大元村由晚明清初士绅阶层女性倪仁吉营造的香草园遗址,并结合史料复原其景观原貌及示意平面,发现香草园意匠虽与明清江南士人园林有相似性,但倪仁吉可以自由出入中门,园内主体建筑以她女性化特质强烈的号"凝香"命名,体现出女性对园林空间的主导意识;多用男性士人视野下颇具女性特征的花木造景,植物配色较明清男性在园林中为女性营造的女性空间更多彩,造景植物的选择因她所属士绅阶层而在品赏及情感表达层面有别于平民阶层女性;她的园居生活兼具男性士人情致与女性趣味,具有代表士绅阶层女性园林活动的典型性,且依据园居类型的不同选择或开敞或隐蔽的活动空间,与多被安置在男性所造园林边缘区域内的女性活动空间的遮蔽性相区别。  相似文献   

10.
晚明的清课之风盛行,清课活动和园林营造互相影响,都成为文人自我实现的手段。晚明文人费元禄提出“抗志绝俗,玩物采真”,并在其营建的甲秀园中践行自己的理念。本文通过对费元禄甲秀园的历史文献解读,分析甲秀园的选址与空间特征、园林中的清课活动、园林清课与园林空间的互动关系,探讨晚明隐居文人的园林活动形式以及清课所体现出的园居思想。  相似文献   

11.
宗琮  周向频 《中国园林》2024,40(4):134-138
《红楼梦》中园林的塑造及女性园林活动描写影响了 清代女诗人顾春的园林创作。通过对她在《红楼梦》续书《红 楼梦影》中塑造的5座园林的分析,以及参与家族园林营建情况 的梳理,总结其园林创作成果并解析文化背景和园林思想,借 此探究清代女性具体参与造园的情况,并揭示《红楼梦》与女 性园林活动的内在联系,梳理女性参与造园背后的文化脉络。  相似文献   

12.
贾星星  张青萍 《中国园林》2021,37(4):133-138
"花屏"是明清园林中一项独特的造景细节,也是明清园林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大量明清园林的园记、园图等史料的考察,梳理了"花屏"的多样形式、功能和造景手法,并探析了这一造景形式的历史演变、审美变迁及其原因。分析了"花屏"经过从对西晋石崇"锦步障"和南宋"飞英会"的继承和延续,到明代"花屏"的兴起与流行,再到晚明文人对其审美情趣的转变,以及清代"花屏"的创新与发展这一历史演变,并阐述其对日韩园林造景的影响。通过该研究,可更加细致地认识明清园林发展中的特点和转变,也对古园复原研究、当代植物造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夏舒婷  严敏  李早  成庚  杨箫 《中国园林》2024,40(2):138-144
竹洲吴氏园亭是南宋文人吴儆的私家园林,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由于宋代徽州园林的遗存较少,个案研究有所局限,因而园林文献记载成为研究宋代徽州园林的重要来源。以吴儆所写园记《竹洲记》为引,结合县志、文集等历史资料,首先考证并推断吴氏园亭的位置;再结合园记中的园林记述,提炼建筑、植物等造园要素及园林活动信息;进而推衍吴氏园亭的空间布局,得出空间结构拓扑图;最后,总结竹洲吴氏园亭的功能、流线,分析造园特征,还原文人造园的思想与手法。研究表明,竹洲吴氏园亭是宋代徽州文人园林的代表,扩充了江南造园史中宋代园林的研究案例,丰富了徽州园林的研究内容,为徽州园林案例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风雅的养成——园林画中的古代女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园林作为居住空间的特殊品类,是传统社会重要的女性教育空间,在园林画中多有体现。以传世的园林绘画为考察对象,结合文献史料,从女性的自然常识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和文化艺术教育3个方面探讨园林空间对于古代女性健康成长与人格完善的作用。可以发现,园林空间在古代女性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女性认识自然世界的窗口、学习生活技能的场所,以及提高文化和艺术造诣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15世纪苏州刘珏的小洞庭、寄傲园一直未有清晰的考证。据正德至崇祯的吴县方志及文人文集,发现《六味斋笔记》《文氏族谱续集》以及《清河书画舫》中新的文献线索。通过基址考证,推断文震亨宅园"香草垞"是"寄傲园"旧址,得出寄傲园与小洞庭是刘珏2个不同园林的结论。根据文献推测出"小洞庭"的大致空间布局,并对《寄傲园小景十幅仿卢鸿一草堂图》和《小洞庭图》2幅园画做了考证。阐述分析了刘珏造园对《嵩山草堂图》景构图式与景境的借鉴。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知和理解明中期的文人造园观念。  相似文献   

16.
天津曹家花园初为清末买办孙仲英于光绪二十九年在津辟建的私家园林,后为直隶军阀曹锟所有,更名曹家花园。通过对相关史料《天津市河北区历史遗迹》《津门谈古》的梳理、归纳及现场勘查、考证,针对曹家花园的历史沿革、造园风格、造园要素、空间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充分证明了曹家花园具有鲜明的造园特征,为一座既有象征晚清权贵的官式建筑风格,又具欧式建筑特色的中西合璧式私家园林。研究曹家花园不仅是为再现其历史风貌,而是要通过保护公园所处的自然、历史环境,彰显其历史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发挥遗址公园的文化影响力及与之正相关的经济拉动作用,从而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在江南私家园林的研究领域中,描绘园林的平面测绘图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精度,为获得更为精确和真实的平面测绘图,尝试以江南私家园林代表之一的拙政园为例,运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正射影像图,并收集不同历史文献中的拙政园平面图,提取其中水体、山石、建筑及植物4种园林要素,用周长、面积、形状指数等指标进行测绘精度分析,来探讨成图精度的差异以及误差来源,讨论该技术在古典园林测绘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建议,以期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段诗乐  林箐 《中国园林》2021,37(3):130-135
宁夏镇城(明代银川市旧称)位于古老的引黄灌区宁夏平原的中部,渠湖串联的区域水系为造园带来便利。聚焦于此,通过史料考证和位置复原,再现了镇城主要园林的空间分布,并系统研究其造园特征与园林风格。研究表明,宁夏镇城园林具有湖渠立园、环水塑景、水系多样与意境悠远的特征;园林风格集地域风景、贵族、文人和生产特质于一体,这与历史环境有关。填补了明代西北园林史研究的空白,挖掘了银川地区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