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Planning》2014,(3)
随着我国对大学的建设和时代的发展,大学逐渐由精英化过渡到大众化。高效招生幅度增加,教职工人数的增加,同时大学更加城市化,开放化,校内的机动车辆越来越多。机动车辆的增多在方便了人们交通的同时,也改变了校园安静,宁静的氛围。影响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产生交通隐患。本论文针对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的交通空间研究,分析当前校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有的解决方法,提出自己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寒地高校开始大量建设。步行作为高校学生校内主要出行方式,步行空间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常的出行体验。寒冷气候和机动车交通严重影响着高校步行空间的使用,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塑造高品质的步行空间,对现阶段提升寒地高校的整体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步行者的角度,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步行安全性、空间适寒性、体验多元性的优化设计原则及具体设计手法,为我国寒地高校步行空间的优化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丁华 《重庆建筑》2011,10(5):15-18
以高校校区的基本建设为切入点,针对当前大学校园交通联系日益复杂、机动化程度上升而引发的交通冲突、道路拥挤、停车空间不足等问题,从概念与理论研究入手,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以确保校园交通安全、顺畅、环保为目标,运用校园空间布局、交通管理与交通组织相整合的系统设计方法,对校园交通组织建设进行了系统分析与阐述,并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巴南校区为例,基于师生的行为分析提出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改善的相关策略,期望提出的设计思想有助于构建安全高效宜人的高校交通组织系统。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贵州大学校内交通车运行的现状,结合校园交通的特点,从使用者需求、路线设置、交通管理制度等方面,探讨了高校校内交通车路线及站点的规划方法,对高校校内交通规划的实践应用和理论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高校校园规划现状、各功能区雨水排放特点以及校园绿化的需求出发,对国内外校园绿色建筑设施进行研究。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校园实际情况,在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和都市设计研究基础上,提出对校内绿色建筑系统进行都市模式建设的见解。布置4块区域改造方案,构建校园内水资源网络和合理的身边小环境,丰富校园内的规划体系,在校内绿色建筑系统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3)
高校学生的生活已经渐渐离不开校园网络媒体,校园网络媒体的建设和发展也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校园网络媒体特别是高校网络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体形式正日渐崛起,在传播特点、功能定位等方面有其创新和独到的地方,同时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也存在缺陷和不足。本文以山东大学"学生之家"网站为例,介绍高校网络媒体,阐述功能定位,分析现状问题与前景,对于如何更好的建设高校网络媒体进行积极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针对市政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实验实训条件不足和校园环境改造资金有限等问题,提出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应依托校内已有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并结合校园改造项目,在节约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建立与校园景观和人文环境相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公共实验实训基地和专业特色实验实训基地的规划方案。其建设内容紧紧围绕市政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结合校外实践基地需求与校园建设改造规划,以各类专业实验实训教学项目为核心,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以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并改善校园硬件设施与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给教学和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对和谐校园建设和素质教育也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对校园多种不良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缺乏,并在论述责任意识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责任意识教育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南京高校为例谈大尺度校园道路系统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志宏 《山西建筑》2007,33(26):50-51
以南京三所高校的新建校区为例,对大尺度校园道路系统的交通属性和场所属性进行了调研,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思想,为今后构建安全、高效、宜人的高校道路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校内实习基地是当前土木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薄弱环节。文章以实习基地与校园景观一体化、认识实习和测量实习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现有实习资源、学生全程参与建设为思路,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了校内实习资源利用以及新建校内实习基地的选址、路径、水体、桥梁、构件、绿化等具体建设实施问题,并对其效果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薛欣欣  吴璟 《华中建筑》2010,28(11):94-97
当前中国许多大学校园建设规模较大,由于校区规模大,规划中考虑功能分区时又往往将同类功能区块简单地合并在同一空间区域中,导致校内日常交通的通行距离很长,学生出行普遍依赖自行车,由此引发的自行车交通问题日益凸显。该文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揭示此类大学校园存在的自行车交通问题,并由此思考其设计中存在的规划格局、细节设计的疏漏,为此类新建大规模大学校园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孟继兵 《城市建筑》2014,(2):187-187
我国政府对于高校建设长期以来都很重视,在这个充满知识的地方,大学校园景观则是体现学校风貌的标志,优美校园景观可以为身处其中的师生带来积极影响。本文将介绍大学校园景观的综合特点及雕塑在景观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陈玉鹏 《城市建筑》2013,(6):131-131,134
高校校园建设工程是最能反映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施工质量指标的工程建筑。但是,目前高校校园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当中,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本文对高校校园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健康理念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景观作为校园人居环境及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问题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基于健康理念的校园景观是健康景观从医疗领域到社会公共领域的拓展与延伸,是健康理念与景观设计结合的产物。高质量的校园空间环境的设计不能局限于考虑校园景观,而是要更加注重人在校园中活动的影响因素及景观建设过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文章以健康和健康景观的理念为背景,针对大学校园景观建设中现存的相关问题,从生态环境、空间环境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着手,探讨适宜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景观设计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校园文化的内涵基础上,分析了校园文化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探讨了建设支持性校园文化的若干路径。研究表明:建设支持性校园文化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必然要求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绿色大学建设正在向纵深发展,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节能减排、创建绿色大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对位于不同气候区的9所高校进行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从绿色大学理念、绿色教育、绿色活动和绿色行为等各方面,分析绿色校园文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应从宣传、教育、管理等方面加强绿色校园文化培育,促进绿色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前阶段国内大学校园建设热潮的总结以及对当前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实践和研究工作的初步整理,从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从功能、城市、文化与环境、技术管理等方面对大学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做出论述.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确立极大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由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至 21 世纪初,我国高等院校规模迅速扩张,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的需求,科学地调整好校园建 设的模式,学者们深入开展了校园规划的研究与设计实践,使得这一时期的校园规划特征明显。从我国教育变革的背 景出发,通过对相关文献及大学校园建设项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这一时期高校的建设主要通过就地挖潜、就地扩建、 异地新建和建设大学城等方式来解决“用地矛盾”,该时期高校校园的规划设计策略主要有:注重功能布局的多元性、 自然文化的独特性、交往空间的层次性、交通流线的周密性、校园结构的开放性、建设发展的弹性和尊重自然的生态性。 接着,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指出国家政治政策的变革和社会科技经济的进步为高校建设进一步发展带来最直接推动力, 并影响了高等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校园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也为了满足全新教育理念的需求得以进步与发展,并受 到相关学科所带来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已经进入到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需要新建大量的新校园。论文结合低碳城市理念,针对中国当前大学新校区建设的现状,从校园的用地规模角度入手,提出合理的大学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建议,为中国大学校园的可持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武汉大学为例谈高等院校校园道路交通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思齐  赵涛  杨红 《山西建筑》2012,38(24):29-31
以武汉大学为例,分析其校园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此探讨我国高校校园道路交通规划中需注意的问题,指出高校校园道路交通规划应遵循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据校园总体功能布局进行设计,力求安全、高效、舒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