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对城市历史街区景观的概念、性质及作用分析,指出城市历史街区景观界面是历史街区保护及城市居民认知其环境的重要因素,并从成都市大慈寺历史街区的实地调研出发,分析了该街区的景观界面构成,探讨了历史街区景观界面的保护与更新设计方法及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
以潮州恢复历史街区古牌坊、整饰街区骑楼、辟建商业步行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通过对历史街区景观要素的分析,针对牌坊与骑楼之间的景观关系,强调景观定位的作用,并阐明城市景观设计在历史街区保护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从景观美学的角度,以地方人文资源为背景,以城市街区为研究对象,探讨景观美学营造的本质与方式。城市街区景观美学营造的本质是激发街区使用者的集体潜意识以进行景观创作;城市街区景观美学的营造方式包括街区景观的肌理之美营造、街区景观的色彩内涵之美营造、街区景观的体验之美营造、街区景观的历史之美营造、街区景观的文化之美营造和街区景观的艺术之美营造。  相似文献   

4.
韧性景观有利于构建生态城市。文章基于生态韧性理念,研究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韧性景观。其分别从宏观的城市山水空间韧性景观体系、中观的历史街区韧性景观体系和微观的宅院韧性景观体系等三个层面深入剖析多层次韧性景观分布特点、空间形态特征和营造设计特质。揭示“城市-街区-宅院”联动的多元尺度韧性景观设计可以营造高效稳定的街区韧性空间结构,应对城市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以期构建和谐人地关系,为绿色、活力、健康的生态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紫雯  王媛 《城市规划》2004,28(7):14-20
近年来,国内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造成了部分城市景观破坏的现象,这就需要在城市建设中运用整体性的规划手段,保护城市的特色。文章通过对杭州传统历史街区景观特质的调查研究,以环湖地区为例,从景观的空间网络结构、景观特征要素、建筑空间分布格局、建筑尺度以及细部特征几方面出发,分析了该地区内不同功能街区之间的景观区别与渗透联系的整体协调特征;详细地阐明了传统景观的整体性分析方法与原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探讨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与视觉思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人的影响作用,结合沈阳的历史文化特色,对当前沈阳的城市景观建设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结合城市历史发展特点和街区特色,划分不同的城市景观区域,以凸显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7.
历史街区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人文情怀展示着城市的情感记忆,本文从景观感知的视角入手,从体验者感知、空间感知、业态感知、公共设施感知四个角度,建立福州上下杭历史街区景观感知评价体系,据此评估上下杭历史街区景观感知发展水平,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景观感知提升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城市街道景观更新设计的研究和探讨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空间要素更新问题,归纳了街道景观更新设计的影响因素,讨论和探索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更新的策略及方法,为城市街道景观更新,城市景观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倪妍 《现代装饰》2015,(1):57-58
城市历史街区的角色和功能作用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有关历史街区景观设计的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本文试从历史遗产设计改造的视角,提出"让市井生活回归街区的景观改造"、"时尚商圈"二个代表性类型的历史街区景观改造设计案例,探讨历史街区生态景观如何进行特定地域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再生途径。城市历史街区的角色和功能作用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有关历史街区景观设计的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本文试从历史遗产设计改造的视角,提出"让市井生活回归街区的景观改造"、"时尚商圈"二个代表性类型的历史街区景观改造设计案例,探讨历史街区生态景观如何进行特定地域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再生途径。  相似文献   

10.
边境城镇的景观特色设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启澜 《城市规划》1998,22(4):57-60
1边境城镇景观分类1.1宏观分类:形态分类城市外部的空间形态,是城市景观的外延;它呈现一个总的、综合的形式。准比,边境城镇有以下几种分类:11.1按结构分类[1](1)矩形格网;基本模式是一种矩形的道路网,将城市划分成若干街区。这在古代的中国、日本...  相似文献   

11.
孔强 《华中建筑》2009,27(10):100-102
该文旨在通过对前后北岸城市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的分析,重塑文化在历史空间中的地位,引发在历史街区景观设计中对文化恢复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历史街区风貌规划中普遍存在着风貌要素选取缺乏依据、与法定规划没有有效衔接等问题.文章探讨了历史街区风貌规划中如何运用城市意向理论,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分析公众对历史街区风貌的印象,进而选取规划师认可的风貌要素.综合公众和规划师认可的风貌要素作为历史街区风貌协调的控制因素,并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的形式进行风貌要素的控制.以西安北院门历史街区为例,从实践出发论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并总结了风貌要素选取的原则和由风貌规划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整体的地景综合到跨学科的地景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景"一词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且这个概念本身即蕴含着一种固有的整体观。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就已经产生了若干种相异的安排和布置地景的方式,不同的方式运用着不同的观念和方法。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类,第一是自然科学,其中地景生态学起着主导作用;第二是人文科学,其中多运用历史地理、历史生态学、人文主义和符号学等手法的途径;第三是应用科学,主要是指地景设计、建筑设计与规划领域。每一分类都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地景。本文对不同类别的地景研究进行比较,但直到目前它们也还没有形成共同的观念、相同的目标和统一的描述语言,至于如何在"跨学科"的地景科学的框架下实现具有创造力的综合创新也就更无法明确。但必须明确的是,对于地景,无论是管理还是规划,我们面对的都是一块相同的土地,是面对同一对象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这个过程就必须采取综合的方法,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跨学科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郭喜东 《中国园林》2007,23(3):65-72
以天津园林史料为基础,沿着津城历史、经济、文化、人文、建筑发展的轨迹,多角度探究津城园林风格特色的由来。津城园林肇始于军事卫城向工商业城市的嬗变,发达的漕运和南北文化交流遂使“沽上园林”不断融入江南造园技艺,近代天津开埠后出现了西方格调的造园,600年岁月酿就了独具特色的津城园林。从历史街区风貌、历史园林、水系景观、街景绿化、植物多样性、园林生态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和构建津城特色园林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浅析厦门植物园景观资源与景观营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园的功能和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丰富和拓展。该文从历史沿革、景观资源及基础条件对厦门植物园进行分析,介绍其生态科普、历史人文、自然资源和休闲健身四个类型的景观营造等,以现代植物园为规划设计目标进行创新,以实现科学性、景观性、教育性的统一性为目标来营造不同类型的景观,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斌  周曦 《建筑与文化》2016,(9):182-184
在研究地域性景观的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以岳阳尚书坊规划设计为例,着重介绍了地域性景观特色塑造的过程和方法。在规划设计中,通过研究岳阳自身的地域环境如区位特点、尚书文化、自然资源等,基于中国古代山水骨架的塑造传统以及规划定位和自然资源基础上的地域特色景观挖掘与提炼,将场地独特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文化精神、历史传说、功能定位等融八设计方案中,营造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融合的地域性景观。  相似文献   

17.
在广州,沙基涌是历史文化保护区沙面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城市景观和历史文脉价值.沙基涌滨水地区景观规划设计挖掘历史景观价值,延续历史文脉,显化景观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设计指引,使景观设计与历史文化保护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李树华 《中国园林》2007,23(8):43-48
在查阅大量国内外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指出盆景艺术在我国形成之后的国际化进程中先后经历了3个阶段:我国盆景文化的亚洲化进程——东方盆景文化圈的形成;东方盆景文化的欧美化进程——西方盆景文化圈的形成;盆景发展成为世界性艺术——世界盆景文化圈的形成。提出我国应将盆景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葛书红  叶丹  赵锋 《中国园林》2005,21(2):58-61
北京正在实施的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文物保护工程,为突破以往文物保护工作既有的认识习惯,探索文物保护利用的新模式提供了契机.通过对文物保护与园林绿地建设结合途径的探索,阐述了在文物保护的过程中,发挥园林绿地作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期望达到文物保护与城市绿地建设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论文化地景--全球化潮流中的地景研究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文珊 《中国园林》2003,19(8):26-30
文化地景研究,是一门整合性与跨学科性的科学。地景建筑涉及人类整体的环境,以规划、设计、施工,合理而技巧地解决空间课题,提供人类更优质的生活环境。地景建筑专业一直以来无法定位在单一学科范畴,因为它并非只是表象的地形外貌,而是一种文化再现的形式,是文化反映的现象。通过论述地景与文化的关联、文化地景意涵、地景研究过往,以及文化遗产、历史景观与普通地景,在定量与定性的差异中,探求文化议题的地景研究与发展趋势,以期在21世纪全球化潮流中,为地景于文化性与地域性的方向中寻找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