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区绿地空间建设对美化生活环境、增强邻里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北京市回龙观社区为例,综合实地调研与网络开放数据,应用空间句法模型分析关联性空间影响因素和局部影响因素对社区绿地空间使用效率的影响,目的在于促进邻里交往,优化社区绿地空间布局。结果表明:1)小尺度范围的空间拓扑可达性和座椅、健身器械等基础设施的分布数量均与社区绿地空间使用效率有正相关关系。2)相较于社区绿地空间样本总量和居住小区绿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公园绿地的使用效率对座椅、健身器械等基础设施的分布数量依赖最为明显。3)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得出社区绿地空间使用效率主要受座椅设施分布数量和小尺度空间拓扑可达性的综合影响。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绿地硬化铺装面积、基础设施数量等局部影响因素对绿地使用效率影响最为直接但不稳定,受社区类型和不同季节影响差异较大,而以小尺度空间拓扑可达性为代表的关联性空间影响因素对绿地使用效率影响稳定。  相似文献   

2.
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论述,对其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针对当前研究的主要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公园绿地的影响因素,将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以便优化公园绿地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从公园使用率的三个影响因子出发,研究公园形态、大小和区位对公园服务效率的影响。以沈阳市公园为例,运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问分析等手段,分析沈阳市公园绿地的服务效率。结果表明:带状公园、大型公园、城市繁华地段公园的人流量更大,所带来的服务效率也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人群的动态分布是公园内部活力及外部需求规模的关键表征,如何基于物联感知下的人群分布数据,识别并提升公园活力(即使用效率)的问题亟待解决。【方法】以天津市为例,识别差异化情景下公园绿地的活力强度、波动性特征及模式,进行服务半径内动态的需求规模与公园活力的回归分析。【结果】活力模式分类下,各级公园主要由“高强度-低波动”的锚点类、“低强度-高波动”的游离类构成,且社区公园整体使用效率高于综合公园;另外,需求导向的人群规模及波动因素对社区公园活力的影响较大,而供给导向的外部功能及内部构成等则是提升综合公园活力的关键。【结论】人群分布的实时监测为即时识别公园活力提供基础,并有助于提升公园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与其体力活动水平和健康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且严重依赖绿地自身及周边建成环境。针对既有研究多集中于可达性分析的局限性,从可达性和吸引力双重视角出发,结合大连市老年人绿地活动调查数据,深入探究建成环境与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的统计学关联性。研究发现:与空间临近性相比,绿地实际可达性对老年人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不同绿地类型影响老年人的使用频率,社区公园和游园是高频体力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外,高品质的绿地环境、与居住用地相混合、临近生活性街道,以及周边多样化网点布局,均可正向调节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为营造老年友好型绿地,从空间配置、场所塑造、路径可达和功能诱发4个方面,提出结构化的建成环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绿地建设水平有很大关系。但对于绿地建设水平的城市间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了解还很有限。本研究基于中国省会城市的社会经济调查统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绿地建设水平的城市间差异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国省会城市市辖区绿地率平均为8.1%(1.8%~34.5%),人均绿地面积平均为58.4m2(27.1~190.6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均为14.0m2(7.9~32.0m2)。市辖区绿地率及人均绿地和人均公园面积在不同城市间存在很大差异,并且没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多元统计分析表明,绿地建设水平的城市间差异同时受到城市化水平、经济水平、自然气候和城市规模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并且对于反映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的不同指标,各类影响因素的贡献也存在差异。因此,应该针对不同城市,明确各自绿地建设的关键限制因素,采取各自适宜的措施和对策,提高城市绿地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新数据环境下从网络抓取的公园绿地数据、居住小区数据、街景图片数据和小区人口数据,在GIS平台上,通过网络分析,对北京老城范围内公园绿地的服务水平、空间可达性和社会公平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北京老城公园绿地总体服务水平较低,且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性。服务水平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北京老城东南部与二环路周边,服务盲区主要分布于北京老城西部地区。进一步结合居民的社会经济指数和需求指数进行研究可以得到,北京老城公园绿地服务水平高的区域,高房价居住区的占比有所增加,高人口密度的居住区占比有所降低,北京老城公园绿地分布存在一定不公平性。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应更新公园绿地的评价指标与规划方法,考虑周边居住区的居民社会经济地位及需求状况,提升公园可达性,从而提升公园绿地资源供给的效率及公平性。  相似文献   

8.
深入探测公园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空间耦合模式及影 响因素,是高效协同两者发展、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基础。 结合土地利用、POI等多源数据,借助空间聚类分析、地理 探测器等方法,基于南京主城区街道单元,系统揭示2006、 2012、2017、2020年公园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空间耦合模 式,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的规模增长滞 后于居住用地,古城区格局稳定,主城边缘变化突出;2)公 园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空间聚集趋势波动性减弱,形成高水平耦 合、低水平耦合、公园绿地主导、居住用地主导4种空间耦合 模式;3)空间耦合受自然条件的核心支撑、规划政策的关键导 向、邻里特征的辅助催化作用。相关规律有助于深化公园绿地 与居住用地的空间耦合理论,为城市宜居环境规划与建设提供 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北京3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n=609)的调查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校园绿地访问行为对大学生的情绪具有调节作用,并主要体现在对积极情绪的调节;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了“人口学特征”“潜在动机”“环境认知”“环境特征”的基础上,绿地访问行为仍然对积极情绪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R2=0.023);校园绿地访问行为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潜在动机”最主要,对访问频率、访问平均时长、活动类型都有较高影响,此外“环境特征”对访问频率影响较大,而访问时长和活动类型则受“人口学特征”影响较多;基于上述结论,对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在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导致社会阶层分化现象日益加剧,社会群体无法公平享有公共绿地资源,尤其是老年人群体。以北京市主城区133个街道的340个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改进公园绿地供给模型,基于供需关系等评价城市公园绿地供给公平性,提出公园绿地优化布局方案。结果表明:(1)改进后的公园绿地供给模型充分考虑了不同公园类型及公园质量。(2)研究区域内46.6%的公园绿地总供给无法满足老年群体需求,区域主要聚集在北京市二环至五环;相比游园、区域公园和市域公园,老年群体享有社区公园绿地供给的机会更多。(3)老年人享有的公园绿地供给未能达到社会正义的底线要求。在海淀街道、上地街道、大屯街道等区域新增公园绿地,提升望京公园、地坛公园等的公园质量是促进绿地公平性的有效手段。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城市公园绿地空间的决策提供支持,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明  杨超  戴菲 《中国园林》2023,39(10):104
城市公园绿地具有较大的生态功能,尤其对PM2.5 的消减作用显著,然而当前研究缺乏对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及 周围环境的考量。以武汉市10个公园绿地为对象,通过实地 测量PM2.5数据,从绿地的总体特征、绿色空间格局、周围 建成环境3个方面定量分析它们对PM2.5消减的影响。结果表 明:1)公园绿地规模与PM2.5消减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绿化 覆盖率具有潜在影响;2)公园绿地的绿色空间格局方面,核 心、分支越多的绿地,其PM2.5消减量越少,其中核心的贡献 度更高;3)公园绿地周围建成环境方面,最高建筑指数、建筑 密度、平均建筑高度、建筑体积密度在5个缓冲区中发挥着对 PM2.5消减的相似作用,且对PM2.5的贡献度依次递减,尤其 需注重300m范围内这4项指标的管控。从改善大气颗粒物污 染的角度,为公园绿地自身的空间格局及周围建成环境的优化 调控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园绿地雨水径流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暴雨或较大降雨强度的条件下城市绿地也会产生地面径流,在建设公园绿地的同时要考虑对公园绿地上雨水径流的收集,并回用于绿地灌溉,而不是简单排入城市排水系统。结合北京市丰台区绿源公园绿地径流的现场试验观测,提出了城市草坪绿地降雨量、降雨强度与径流量的关系,以及不同地面坡度条件下的降雨径流关系,为北京城市绿地雨水径流利用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基础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降雨量小于9mm时试验坡度的草坪绿地均不产流;次降雨量大于9mm时,绿地的径流效率与次降雨量成正比,而坡地上二者的相关性比平地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韩冰冰  冷红 《风景园林》2022,29(1):115-121
在寒地恶劣气候条件下营造舒适的城市社区绿色空间,对老年人的健康促进、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寒地典型城市长春市为例,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和街景图像等方法识别社区绿色空间和测度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绿色空间中不同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及路径,研究解决了老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内涵界定、寒地社区绿色空间质量与幸福感的关系测度等重要问题。研究发现:1)绿色视觉暴露对老人自评健康和情绪情感影响最大;2)最近公园距离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最大;3)环境维护对情绪情感影响不显著。因此在规划寒地社区绿色空间时应以资源分配合理、服务公平为原则,增加休闲和商业设施数量以提高公园绿地吸引力,增设半开敞取暖活动设施以延长老年人绿地停留时长。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城市公园绿地指标细化的一点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芸 《中国园林》2010,26(3):9-13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的主要开放空间,是居民开展户外游憩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目前城市绿化建设的主体。但其建设过程不乏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缺乏对公园绿地规模和类型的合理分配,造成市民利用上的困难和内容上的单调。针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标进行剖析,在与国外类似指标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建设情况,从社区和城区2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尝试提出对现行人均公园绿地指标进行细化的设想,以期为今后公园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国标编制相关的城市公园绿地主要规划 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园绿地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生态基础设施。在参与国家《城市绿地规划标准》的编制过程中,通过对159个中国城市(含港澳台地区)主要公园类型发展现状的大样本数据分析,提炼相关的城市公园建设主要规划指标,包括公园绿地的面积规模、绿地率和功能分区。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综合公园的建设规模多为10~50hm^2,社区公园多为0.1~5hm^2;综合公园的绿地率平均值为75%左右,社区公园绿地率平均值为65%左右。综合公园需具备儿童游戏、休闲游憩、运动康体和文化科普4项基本功能,兼容园务管理、演艺娱乐与商业服务等配套功能。社区公园需具备儿童游戏和休闲游憩2项基本功能,兼容运动康体和文化科普等辅助功能。合理地确定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指标,有利于我国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实践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6.
胡玎  王越 《园林》2004,(5):18-19
城市中的综合公园一直是高墙森严,市民能自由出入的只有街头小游园之类的袖珍绿地。近年来,与城市综合性公园地位相近、有一定规模的开放型绿地正成为一个新的亮点。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宁波等城市已经建成不少此类绿地。这些绿地在使用中也取生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而且,建设开放型绿地的热潮正从沿海向内地推进。这一热潮会不会象建设城市广  相似文献   

17.
基于供需平衡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对优化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提高公园绿地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在精细空间尺度下对人本视角思考不足的问题,从供需两方面同时改进模型,并用于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模型从供给方改进,增加了公园绿地服务范围内服务功能多样性指标,用以衡量公园吸引力;从需求方改进,引入Huff模型,考虑了人们对公园绿地主观选择概率。以成都市三环内为例,分析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及供需现状,结果显示:1)可达性在空间分布上整体呈“西高东低”;2)可达性高的区域呈团状聚集分布;3)区域内供需关系不理想,“供给不足”和“供给匮乏”的区域总面积占比89.49%;4)供需较好的区域聚集在东坡街道及其周边。基于评价结果,对供需失衡区域进行分类,并针对性提出近期微更新、中远期规划及长期适配性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交通可达性理论为指导,对无锡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部分数据进行分析,并从步行、私人汽车出行、公交出行三种交通方式对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评价,总结公园布局特征,旨在从公园可达性角度指导公园区域设计。  相似文献   

19.
彭钰谷康 《园林》2020,(3):64-70
本文采用改进交通成本因素缺陷的GIS两步移动搜索法,根据扬州市的城市特征,研究不同出行方式下扬州市中心城区典型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结合典型社会弱势群体的游憩需求频度分布,分析研究区内公园绿地供需服务。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出行速度的提高,公园绿地供需服务状况逐渐提升;研究区内公园绿地服务供给呈现基本满足社区典型弱势群体需求的状态,部分区域仍存在缺陷;老城区因公园绿地面积小且分布零散而服务欠佳;开发区东南部、广陵区南部、江都区东南部及城市边缘区域因公园绿地分布少、交通发展限制等因素影响,其服务有待提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优化建议,以期促进公园绿地资源使用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从水资源的现状着眼,提出公园绿地的灌溉以中水为主要水源,分析了利用中水节水灌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从试验和应用的角度提出了公园绿地喷灌规划设计的构思.威海公园的工程应用表明,以中水作为城市公园绿地的喷灌用水,增加中水和自来水的切换系统,虽然初期谮投资相对较大,但节水效果较好,运行费用较低,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