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开展的文化广场项目,已成为其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需要对其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本文以开封市珠玑巷文化广场为例,关注广场的空间构成和使用特点,通过实地测绘、现场观察和访谈,分析行为与空间的关系,总结使用需求。经研究发现,广场的使用有早晚高峰,小群活动频率高;人们在不同空间中的停留时长有显著不同,偏好有文化特色、绿植适中、有围合感的环境;使用者中的老年人较少(8%);近一半的人群(44%)从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及休闲活动。建议文化广场在建设及改造中,加强对本土文化的重视,在增强旅游吸引力的同时满足本地居民的需求,考虑各类使用行为的时空特点。  相似文献   

2.
南京长发中心位于南京市繁华地段中山东路上,是南京市中心核心商业办公区。项目用地处CBD超高层区的东端:玄武湖-总统府-南京文化广场-长发中心南北轴线的终端。 设计中采用开放的底部空间使得北部的文化广场得以延续;办公楼双塔的形态既是南北轴线的对景又延伸了这一轴线。在150米的双塔底部是一个下沉式的商业广场,一个条形的玻璃长廊从地面插入地下把人群顺利地引入下沉的广场上。 在双塔的南部是一个幽雅的种满大量乔木和草坪的绿坡:在绿坡之上是两组塔式的135米/90米高的住宅。绿坡之下是底层商业。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由粗放扩张走向存量发展,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重视人群需求与资源配置的匹配正成为当下城市研究的重要议题。因此,针对当代城市中行为模式日臻多元化、个性化的人群,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识别并解析不同城市人群的时空行为模式,以实现对城市人群的整体性刻画,正成为需要重点攻克的技术难题。本文试图综合利用LBS定位数据、业态POI数据和城市用地功能数据等多源大数据,以及时空行为识别技术,来精准把握城市人群的时空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时间序列、空间分布、行为模式”3个维度的数字画像构建技术,最终形成基于时空行为的人群数字画像实证解析,精准有效地识别出不同城市人群的时空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4.
公共设施设计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使用者对广场的印象。本文以淮南市会战纪念文化广场为例,利用使用后评价理论(POE),对使用人群、行为和广场内公共设施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造设计策略,以期为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乡村公共空间不同于城市公共空间一蹴而就的建设模式,它是在村民漫长的生活过程中,通过对环境的适应性表达自发建设形成的。文章通过对仙娘溪村活动人群的行为调研,引入环境行为学的概念,对特定环境下的人群行为模式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溯原始乡村公共空间自发性建设的特点,从人群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两个层面,对乡村公共空间环境内交通空间的安全可达性、公共空间的设施丰富性、服务空间的功能丰富性提出相应的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场作为开放的校内活动场所,它聚集了不同人群的各种行为模式,本文从人的行为模式研究出发,通过对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的体育场进行调研、分析、总结,掌握人的基本行为模式,指出基于行为模式下的高校体育场空间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城市发展已进入存量优化改造时代,提升空间品质是当下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北京东高地生活区是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航天社区,位于旧城区。该文以北京“东高地生活区”为研究对象,梳理了空间行为分析相关理论,采用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研方式分析了该地区不同年龄人群的空间行为规律,剖析了人群对该地区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运用空间句法软件分析路网与活动场地的人群行为,总结出目前存在空间构成不完善,设施需求不匹配,文化氛围不浓厚等问题。以提升环境品质和发扬该地区航天文化为目的,构建了慢行步道系统,更新已有文化广场活动空间和区域文化节点,提升区域文化氛围,以期为同类型生活区公共空间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上海的文化广场改建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深大的地下剧场工程。遵循科学的施工原则和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文化广场主体结构和地下基础工程顺利完成,周边环境得以安全保护。工程的成功实践对在城市中心区域、复杂条件下的深基坑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某国际博览中心展馆建筑进行性能化设计与评估中,人群疏散时间的模拟计算最为重要。在分析人群类型、人群密度、反应时间区间、不同行为模式等条件下,利用模拟软件Building EXODUS对4个场景的疏散时间进行模拟计算,并对疏散时间的计算结果进行讨论,对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疏散时间的主要因素包括人群的步行速度、反应时间、极端行为等;疏散时间随弱势群体人群比例的增加而延长。  相似文献   

10.
对苏州平江路历史保护街区的街巷空间进行了分析归纳,从街巷使用人群的行为模式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相关论证,指出只有结合空间使用人群的行为模式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利用,才能真正完成历史街区的使命和传承.  相似文献   

11.
地面铺装更具人性化若干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风貌也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发生着变化,对于人行道及广场的规范建设,人们总在期待人性化舒适度不断提高。她们的铺装以追求愉悦色彩、创意和图案,富有人性的让步行成为一种乐趣的人行道和广场与建筑物、树街道及风景的和谐是大家追求的目标。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求以人为本的地面铺装艺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赵玫  高巍 《华中建筑》2006,24(9):51-54
该文从环境行为学的视角,时清华大学校园中几个广场的空间环境与行为状况进行调查,分别从“使用者”与“设计者”两个角度观察、分析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做出评价、提出建议,进而研究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探讨如何达到这种互动.实现一个积极参与、为人考虑、富有生命力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公共设施角度的城市人居环境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人居环境是人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体现,它除了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外,更多的受到人类各种活动的影响.本文以城市内部人居环境为研究尺度,从人的行为特点和需求出发,选择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等公共设施因子作为评价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因素,在将人们的日常生活分为基本生活圈和城市生活圈的基础上,研究城市内部人居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以南京市为例,定量评价城市内部人居环境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不同层次人群需求的满足情况,发现城市内部人居环境分布具有明显的圈层分异的特点,不同层次人群需求的满足情况有所差异,并提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南京护树运动的分析,从保护价值与民生价值的视角,解析了政府与民众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行为上的逻辑差异,指出两种逻辑标准下的文化遗产保护拥有不同的概念框架和度量单位,具有不可公度性。由此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进行了反思,提出沿袭营造学社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方法,用"全部文化史"的视角"依科学之眼光作系统之研究"来实现城市转型下的文化遗产保护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15.
简洁而不简单的城市公共空间——上海嘉杰国际广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城市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而更重要的是应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使广场的使用更进一步的贴近人们生活。上海嘉杰国际广场通过对自然的追求,文化的引用,实现了将开放性、可留性、文化性、休闲性等多种性质集为一体的广场。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自如的运用了广场设计的元素,设计了一个不落俗套,简洁大气的城市公众活动交流美化中心。  相似文献   

16.
皇家广场作为巴黎城市重要的历史性空间保存至今,经过了多次甚至不断的“再设计”改造。以景观设计学专业视角,通过观察与实地调查就皇家广场“再设计”选径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城市历史性空间作为城市时空坐标与公共生活载体的特征。社会文化、设计学、人类需求层次、心理学、行为学等研究的“再设计”途径,主要包括把握地域文化延续城市格局、强化可迭性、引入新设计元素、营造适合当今使用的环境、设计复合型的使用活动等,它们可为我国城市历史性空间的延续高效利用提出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Local and urban squar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presence and participation of people and in their interaction promotion.Alexander explained the profound geometric rela-tions and discipline in nature,using the concept of life phenomenon theory and living struc-tures.He believes that humans can revive creatures through creating strong centers and an integrated whole.This study selects Avicenna tomb square and center of Aqajani Beig neigh-borhood,Hamedan.The main research questions include what the role of Alexander's theory of living centers is in promoting the social interaction in local and urban square and which pattern of Alexander's theory mostly affect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squares and how the individ-ual factors impact social interactions in local and urban squares.Results reveals that patterns of Alexander's theory are efficient in promoting social interactions in local and urban squares.Individual factors are not effective in this regard,but strong centers and urban square contra-dictions are more effective in resident's social interactions than that of void spaces and strong centers.Architects,planners,and urban designers can apply the results in designing new urban and local squares.  相似文献   

18.
Local and urban squar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presence and participation of people and in their interaction promotion. Alexander explained the profound geometric relations and discipline in nature, using the concept of life phenomenon theory and living structures. He believes that humans can revive creatures through creating strong centers and an integrated whole. This study selects Avicenna tomb square and center of Aqajani Beig neighborhood, Hamedan. The main research questions include what the role of Alexander’s theory of living centers is in promoting the social interaction in local and urban square and which pattern of Alexander’s theory mostly affect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squares and how the individual factors impact social interactions in local and urban squares. Results reveals that patterns of Alexander’s theory are efficient in promoting social interactions in local and urban squares. Individual factors are not effective in this regard, but strong centers and urban square contradictions are more effective in resident’s social interactions than that of void spaces and strong centers. Architects, planners, and urban designers can apply the results in designing new urban and local squares.  相似文献   

19.
影响福州市人口空间变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敏敏  魏樊 《规划师》2006,22(9):60-62
福州市人口仍不断向中心集聚,但中心区人口已有向外扩散的趋势.影响福州市人口空间变动的有地理环境、文化环境、政府的政策导向、城市规划等宏观因素,产业调整、土地供给等经济因素,以及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因素.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香格里拉地区因其千姿百态、民族各异的传统村落而成为村落文化景观富集区,但目前的规划重物质而轻文化。总结传统村落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村落文化景观的内涵,论述“场景人物精神”三者的辩证关系,提出从文化景观视角进行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研究。以小街子村为例,说明场景、人物、精神这3个要素在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系统中的协同作用和统一关系,得出以下结论:避免仅关注村落“场景”而忽视“人物”和“精神信仰”,注重文化景观系统及节点要素的梳理和维护,保护历史文化要素空间,审视“外力”,守住场所精神,建构出“文化-空间-时间”的村落文化景观多维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