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场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地层水产出问题日益凸显, 处理后达到外排标准的成本高。文章从气藏地质特征、采出水水质分析、 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分析、回注层储集能力等方面研究了新场气田须五段产出地层水回注的可行性, 并在室内开展了回注水对储层岩心的伤害试验。结果表明:须五段巨厚的泥页岩砂岩互层及层内水平缝发育特征,有着较大的储水能力;采出水成分复杂, 但经预处理后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好;对岩心的伤害小,回注后储层渗透率 仅下降1.23%; 储层中的砂岩层具有中等偏强水敏、弱碱敏特征,泥页岩层具有中等偏弱水敏、弱碱敏特征。  相似文献   

2.
针对边底水气藏开发中后期产水量上升、污水排海量超标的问题,文章以某边底水气田为靶 区,开展了边底水气藏污水回注井层优选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区域井层优选技术,综合地震属性、反演预测、 测井解释和生产动态等,优选出4套回注层位及4口回注井。研究成果已应用于靶区首次污水回注试 验,单井日注水规模达100~250m3,回注总量超过1.1×104m3,有效防止了污水排海从而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5)
本文针对沈阳油田沈161块、沈95块等低渗透砂岩油藏特点、储层物性特征、污染等原因导致注水井注水压力升高、注入量下降的现状,开展了多氢酸解堵增注技术的研究与试验。现场应用情况表明,该解堵技术可有效解除地层污染,提高注水井近井地带渗透率,降低注水压力,提高注水量。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3):294-295
近几年川西气田须家河组气藏试采力度加大,产出地层水量大幅上升,高矿化度地层水处理难度大,处理外排面临着较大环保隐患。目前对气田水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是异层回注处理。但对不同气藏的气田水,同时进行回注时,要保证回注成功和回注系统正常运行,必须对水质进行配伍实验。针对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川西气田须家河气藏地层水与蓬莱镇气藏水的水质特征,进行了水质、储层配伍性实验,从而了解影响回注的因素,并提出注意事项与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红山嘴油田于1990年投入注水开发,在注水开发中,由于注入水水质不稳定,注水配伍性差,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系统结垢严重,注水井井况恶化,修井频繁,注水井测调合格率低。经过对红浅稠油污水可行性评价及论证,实现了红浅稠油净化污水回注红山嘴油田,污水回注后需对污水回注地层后储层伤害、腐蚀结垢趋势进行动态跟踪评价,确定净化污水对注水指标的影响程度及影响因素。通过对污水回注效果动态跟踪表明,污水回注后红山嘴油田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消除了注水系统结垢,污水回注地层后储层伤害得到有效控制,年可节约油田清水用量73万方。不仅如此,还在合理利用外排污水,减少环保压力方面,为稠油污水回注提供技术储备和技术示范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江杰  钱涛  蹇惠兰 《城市勘测》2013,23(5):44-46
气田开采的同时将产生大量的气田水,气田水具有成分复杂、矿化度高、氯化物含量高的特点,不能直接排放。目前很多气田采用回注的方式处理气田水,存在注入水外泄,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的潜在风险。根据川西北气矿气田水的水质特点,结合气田水处理现状,对气田水回注过程的环境风险及风险防控措施进行分析。以龙7井的跟踪监测为例,阐明气田水回注监控的预警功效,降低了回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7.
对油层所在层段进行压裂注水驱油可以提高油田采收率,而确定注水的流向是合理部署注采井网的重要依据。利用电磁波地应力测量新技术对周庄G1井地层注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查,并将探测得到的电压值换算成地应力值,研究表明,地应力值的大小与富水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低地应力值对应于强富水,高地应力为弱富水或不富水。从注水层段地应力纵向和平面分布及含水层厚度3个方面分析注水影响范围及富水性平面分布特征。探测结果显示:在G1井东部40 m及SW50 m处存在2个近南北向地应力低值条带,为注水后富水的区域,其后的采油实际资料证实了探测结果的可靠性,为油井旧井挖潜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气田采出水的水量小、含盐量高,回注通常是更适合的环境处置方案。回注的主要环境风险是井 筒内腐蚀造成泄漏后的土壤、地下水污染。文章在分析气田采出水水量、水质和污染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回注处置井的目标构造选择方法,提出地下水污染最关键控制参数是注水静水压力低于“可利用地下水”的低水 位(高度)以保证下方注入水不会上侵,回注处置目的层必须位于可能的饮用水源之下并有可靠的隔离层;提出井筒必须具有连续完整性,以保持注水构造与可能饮用水源的隔离;同时提出相应的检测/运行管理需求和控制措施,即可采用模型预测、检测、试验等方法分析采出水的腐蚀、结垢特性,通过投加适当的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等措施控制井筒腐蚀/结垢,为气田采出水回注环境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避免水驱气藏产出污水排海而引起海洋污染问题,开展了水驱气藏回注能力评价技术研究:以物质平衡为基础,确定不同气水界面和饱和度分布下的可注入总量;建立井筒管流模型,确定不同注入量下的 摩擦阻力、井底流压,预测注入泵压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回注指标优化图版,可快速优化回注井的瞬时注入量。研究成果已初步应用于靶区首次污水回注试验,单井日注水规模达100~250m3,回注总量为1.06×104m3,有效避免了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淑英 《城市勘测》2014,24(3):22-26
文章对塔中四油田注水管线结垢腐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结垢的主要因素为回注水中高浓度的钙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形成的碳酸钙垢;影响腐蚀的主要因素为回注水质呈弱酸性,氯离子和硫化物含量高,氯离子和硫化氢的协同作用加剧了管道的腐蚀。另外,注水管线中井口流速慢,压力降低,注入水质不配伍等因素都会导致结垢腐蚀。因此,应主要选择针对碳酸钙类型的阻垢剂和防氯腐蚀缓蚀剂以减缓塔中四油田管道结垢腐蚀。  相似文献   

11.
重庆西部地区地下热水分布规律及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重庆市西部地区天然温泉及人工揭露的温泉资料,应用统计、规律性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市西部地区地下热水的形成及各背斜轴部、翼部、倾没端的分布、埋藏、运移,以及水量、水温、水化学特征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地下热水的分布、运移严格受本区的地形地质构造条件和上覆盖层的制约,地下热水主要分布于高隆起开启型、半开启型背斜的轴部及翼部,地下热水主要顺背斜构造线作纵向深部运移;地下热水的水量、水温及水化学特征的变化,从背斜轴部向翼部、倾没端水量增大、水温增高,水化学类型由重碳酸盐型水逐渐过渡为硫酸盐型水。在宽缓的向斜构造区,储热水层埋深大,地下热水径流滞缓,水化学类型为氯化物型水。重庆市西部地区地下热水资源丰富,分布规律明显,开发前景广,为重庆市旅游业、浴疗业、养殖业等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再生的天然资源。  相似文献   

12.
山东聊城市唐庄地热水热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凤凯  李建华  胡亚召 《山西建筑》2010,36(26):170-172
针对聊城市唐庄地区地热井地热水热储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该区地热水很多水化学指标都达到了矿水浓度,具有重要的开采价值,并指出该区地热水主要热储层为新近系馆陶组中粗砂岩、砾状粗砂岩等地层,盖层为第四系和新近系明化镇组黏性土、砂性土、砂层等地层。  相似文献   

13.
邓娟 《重庆建筑》2014,(1):61-62
西藏日江公路改建工程桥位上部覆盖2~4m厚的砂砾层,下部为砂岩的特点,介绍砂砾层中挖孔桩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我国西部白垩系富水基岩的热物理特性,采用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技术的Hot-Disk 热常数分析仪对不同温度(-30 ℃、-20 ℃、-10 ℃、-5 ℃、0 ℃、10 ℃、27 ℃)、不同含水(干燥、微量含水、大量含水、饱水)、不同粒径(中粒、粗粒)白垩系砂岩的热导率λ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饱水砂岩热导率λ随温度降低而先增大后略有减小并趋于稳定,-10 ℃时达峰值3.375 W/m·K;砂岩热导率λ随含水率ω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λ的范围在0.368-2.242 W/m·K之间,当ω=6.282%-7.539%时热导率λ较大,此时中砂岩最大热导率可达2.242 W/m·K;常温下,相同含水的非饱和白垩系粗砂岩热导率总大于中砂岩0.254~0.284 W/m·K,其中粗、中砂岩平均孔隙度分别为15.169%、21.863%,说明非饱和时砂岩孔隙度越小、颗粒粒径越大则热导率越大。可为西部白垩系地层深厚富水基岩煤矿立井冻结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与交通需求的日益提高,国内大中型城市对地铁建设的呼声愈来愈高,而联络通道作为地铁区间的必要结构,其修建难度与区间地质关系密切,一般需要配合冻结法等地层加固技术进行施工。红砂岩地层遇水后工程性质极差,采用冻结法修建联络通道时理论及经验尚不成熟。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对红砂岩地层内单管冻结温度场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改进的单管稳态冻结温度场计算公式,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探讨了红砂岩地层单管冻结瞬态温度场计算公式和稳态温度场计算公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瞬态温度场逐渐接近与其具有相同冻结锋面半径的稳态温度场,当时间取某一极大值时,两场的分布形式将一致。瞬态温度场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因此在研究某些简单的实际工程时可采用此公式进行数值求解。稳态温度场计算公式可以看作瞬态温度场公式的特殊形式,可以配合冻结壁厚度的经验取值,实际的可靠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氯盐浸泡试验,定期检测了混凝土表面处的氯离子浓度,并对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研究了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氯盐溶液浓度、水灰比和粉煤灰掺量对表面氯离子浓度大小及其累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氯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增加逐渐增长并最终达到稳定状态。随着氯盐溶液浓度的增加,表面氯离子浓度将更快地达到稳定状态,表面氯离子浓度也相应增大;水灰比越大,表面氯离子浓度累积速率越快,表面氯离子浓度越大;掺入粉煤灰可加快表面氯离子浓度的累积速率,表面氯离子浓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对现有模型的比较与修正,提出了一个更为完善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开滦范各庄井田突水特征及煤层底板 突水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与评价是煤矿突水灾害防治的基础和依据,以开滦范各庄井田为依托,从促发与阻抗突水2方面系统分析矿井突水特征和12~14煤层间砂岩裂隙含水层厚度及其特征、突水介质条件(岩性、层间距)和突水构造条件,建立煤层底板突水与地质条件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并探讨控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发生突水的水源以12~14煤层间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为主,其砂岩裂隙含水层的厚度由井田的浅部向深部增厚;含水层水压随其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呈线性相关关系,且富水性增强。煤层底板隔水性能取决于隔水层厚度及其泥岩百分比含量,底板泥岩极限厚度与水压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底板泥岩厚度的增加,泥岩层抵抗水压的能力增强,隔水性能变好,且完整底板泥岩层的抗水能力明显大于含裂隙的底板泥岩层。突水与构造密切相关,突水点最大涌水量与断层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断层突水是由于断层对煤岩层的破坏作用导致在断层附近煤岩层裂隙和孔隙增加,力学强度大幅度降低的结果,且受控于区域构造和现代构造应力环境。这些成果为井田12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与预测和井下突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氯脱硫石膏中所含氯离子杂质严重劣化了脱硫石膏的性能,限制了其在建材领域的高效资源化利用,因此开展高氯脱硫石膏中氯离子的调控技术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从氯离子的调控技术思路出发,归纳了物理吸附和化学改性技术在脱硫石膏氯离子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剖析了脱硫石膏中氯离子调控技术难度大的成因,最后展望了高氯脱硫石膏中氯离子调控技术的研究方向。本文旨在为脱硫石膏中氯离子的调控技术提供研究思路,为高氯脱硫石膏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