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百年回首,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经历过光荣,也饱受失意。随着西方文化在近代军事、经济和宗教等力量作用下传入中国,中西方建筑文化由相遇到冲突、选择,使中国传统建筑秩序失之平衡。虽然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秩序在文化整体上有着更多的相似,但具有革命性的现代建筑文化则需要打破一切,它的冲击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形式,还包括相应的政治、经济、生活、价值观念等。正因如此,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一直处在传统与创新、个性化与多样化的双重困扰之中。这样的文化危机时代,也正是历史的转折时期,天将降大任于当代建筑师,建构中国建筑新文化和新秩序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要求。 1、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确定 在当代的时空背景下,对中国建筑文化进行确定,显得异常困  相似文献   

2.
赵辰 《世界建筑导报》2011,26(6):108-109
中国的当今文化已经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其建筑文化也已经汇入了世界的当代建筑文化之洪流。但若是讨论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来认知中国建筑的文化特色问题,至今,我们依然被大量的误解、杂念所困扰着,而难以清晰地表述。其实,中国建筑的"百年辛路"正是这样一种"自我认知的辛苦之路"。今天我们应该看到:"土木/营  相似文献   

3.
文化作为人类生活形态的凝炼与表征,其发展特征与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本文试图从城市生活的角度,重新诠释文化建筑的内涵与存在意义,并着重分析当代文化建筑应对城市生活的建筑形态与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4.
庄旭 《广东建材》2008,(3):116-120
岭南建筑文化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建筑文化,受到大量的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而影响的程度在岭南建筑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各个时期不断深化。本文介绍和讨论了在西方建筑文化与岭南建筑文化并存的萌芽时期,在把西方的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形成新的岭南建筑风格的融合发展的兴盛时期和在建国以后至今融合了西方先进建筑文化使岭南建筑成为更富有地域性特色的现代岭南建筑的系统成形及鼎盛时期岭南建筑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探讨了西方建筑文化对岭南建筑文化的影响,充分肯定了西方建筑文化对岭南建筑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7)
城市建筑尤其是历史建筑记录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城市改造与扩容,不应以牺牲历史建筑为代价,而应高度重视与保护历史建筑。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妥善学习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才能"走出去",与各种文化比肩、平等交流并长久立于荣耀之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着5000年历史文化,在建筑方面有着独具一格文化和涵养。加上现代融进了西方建筑文化,形成当今现在有的建筑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建筑文化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也融合了西方文化的先进特色和因糽,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分析了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的融合以及发展史,阐述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以及中西方建筑文化融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历史演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生存式祥系统,因此,探讨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必然是地域文化研究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来探讨东西方建筑文化方面的一些差异性,并且从语言元素、语言逻辑和语言风格三方面对其展开了具体论述。文章认为加强文化的“交流”而不是“取代”,促进其“多元化”,而不是全球文化“均一化”,这样才能够促进人类文化的进步,未来的建筑文化必然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伍江 《时代建筑》1991,(3):26-30
中国近代建筑史,是一部东西建筑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历史。这种碰撞与交融是从两个方面同时进行的。一个方面是入侵的西方建筑文化对中国原有的建筑文化所采取的排斥、压制,继而不得已又加以利用乃至最后与其相融的过程;另一个方面是中国原有的建筑文化对入侵的西方文化所采取的对立、羡慕进而吸收并与其相融的过程。西方的建筑是随着洋枪洋炮的入侵而一道涌进中国的,因此一开始就带有一种胜利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内核浅议中西建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内核的角度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阐明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不同,以便我们对中国的传统建筑和西方的建筑体系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作为当代文化的强势语境,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建筑领域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最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同时,也带来了先锋的设计理念和时髦样式,对全球各地的地域建筑文化产生了冲击.  相似文献   

12.
建筑生态文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当前建筑文化的困境和传统建筑文化、工业时代建筑文化、建筑生态文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生态文化的基本哲学内涵和其特征,以及建筑师应为迈向全球的建筑生态文化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地域性主导下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彤宇 《城市建筑》2009,(8):107-109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中国现代化进程进入深化阶段。文化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文化涵盖人类文明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两个方面。建筑虽然可被纳入物质文化范畴,但也体现出鲜明的精神文化属性。建筑文化,实际上是人类的居住文化。无论是在野蛮时代,还是在文明时代。建筑文化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张正明 《华中建筑》2005,23(2):13-13
近代的中国建筑,一如梁思成在60年前就已经指出的,遭遇了“在‘改善’的旗帜之下”牺牲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危机。现代的中国建筑,虽不无明显好转的一面,却也有严重恶化的一面,总之,尚未从危机中解脱。时至今日,外来的西方建筑文化已成为头角峥嵘的强势文化,故有的中国建筑文化已沦为风烛摇曳的弱势文化了。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建筑文化在近代的相遇,使中国民族建筑产生了相应的变革,出现了许多新型作品,与此同时产生的对建筑“民族性”问题的探索延续至今。中国民族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初始冲突中产生的变化、发展隐含着方向性。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的延续性,而建筑形式的变化实质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论建筑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中外建筑》2010,(12):73-80
建筑艺术是由技术支撑下的观念表达,它以物质的形式肩承了一定时代的文化意义。建筑的风格、形式、结构是社会发展综合变量的产物,而不仅仅是设计师个人的产物。欧洲19~20世纪初围绕着"建筑如何发展"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单独强调风格、形式和结构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忽略了建筑的社会文化意义。本文结合西方建筑发展史简述了西方建筑的社会文化意义,对于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全球经济正朝着一体化发展的同时文化也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通过对地域文化与建筑空间设计的关系的研究,给建筑空间设计提出新的创作方法理念;同时又是对地域文化传承发展的方法研究,通过建筑空间设计使得地域文化更好的应用于建筑环境设计与建筑空间设计,增加当地居民实际的生活感受和精神需求,创造出更人性化的建筑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9.
梅青  四维 《中外建筑》1998,(2):19-20
建筑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文化标志。建筑文化与人类其他门类文化一样有极强的渗透性。 中国自19世纪中叶开埠以来,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南京条约》后,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作为外来建筑文化与闽南建筑文化交汇点之一的鼓浪屿,其建筑展示了一个西方建筑文化在中国由被排斥、否定,到被模仿、合成直至消化吸收、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运用这样一个过程,向人们揭示了中西建筑文化的碰撞、互动到交融的历史。 鼓浪屿,素有“万国建筑博览地”之称。有闽南固有风格,  相似文献   

20.
张良皋 《新建筑》2007,(3):52-58
叶廷芳先生肯定中国人创造的文明先进、文化灿烂,但从明代中期开始衰落。他以为原因在于中国文化传统和文化心态。他从对历史之误读,而采纳了自“五四”以来的流行说法,把中国之衰落归咎于中国文化本身,忽视了清朝入关之承袭绝对皇权专制而实施300年民族压迫,置中国命运于万劫不复之地。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中国建筑在明代已露头的文艺复兴也被中断。叶先生正文从七个方面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反思并提出本于良好愿望的建议,由于立论基点之欠正确,几乎全盘不得要领。笔者主张:中国建筑传统必须继承,保护遗产必须具有继承传统的积极目标,更须放眼世界,通过中国建筑的文艺复兴补课,达到整合东西方建筑文化成为世界体系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