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方法是一种性能化评价方法,目前在我国建筑节能标准中被推荐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多问题。对国内外不同建筑节能性能化评价方法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我国围护结构性能化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措施,提高了围护结构权衡判断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节能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各国的标准和规范中,节能建筑的评价指标主要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性能化指标两大类。本文分别阐述了这两类指标的概念,重点介绍了目前已有的几种典型的节能建筑性能化评价指标和方法,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此外,还简单介绍了我国既有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所采用的评价指标、方法及有待进一步改进之处,并通过分析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节能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工作提出了几点初步建议。最后,提出了应把握目前的机遇,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节能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观点,并以此推动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对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我国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俄罗斯《公共建筑与个人住宅人居可持续性评价制度》的节能方法。从系统能耗保障控制、建筑节能设计优化、能量回收与可再生能源利用3个方面对2个标准中的节能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个标准中节能方法覆盖面基本一致,但强调点有所不同,我国标准节能指标设定更加丰富、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西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该标准的编制背景、主要内容、当地居住建筑的节能目标及节能设计的方法.针对该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特点,以当地社会自然条件及建筑居住环境的实测调查为基础,提出该地区适宜采用被动式太阳能供暖为主、主动式太阳能供暖和其他供暖方式为辅的供暖方式.标准的节能设计计算采用了规定性和性能化两种方法,引入负荷集热比作为评价建筑节能性能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于动态基准的节能率评价方法,通过典型公共建筑模型数据库中的分布数据加权计算对GB 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效果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评价。结果表明,标准修订后由围护结构、供暖空调设备和照明设备能效提升产生的全国公共建筑能耗整体降低21.6%。考虑到标准中对可再生能源应用、给水排水系统、电气系统以及全新风供冷、冷却塔免费供冷等节能措施的要求,总能耗降低约30%,为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对比我国北方地区不同时期的居住建筑节能标准与发达国家相关标准,发现我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尚有待提高。以某多层住宅为例,按照我国建筑节能率的计算方法,计算出芬兰2008年与2010年节能设计标准可以达到的节能率水平;并对实现不同节能率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方案进行了分析,找出我国北方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再提高的瓶颈问题,包括高性能围护结构保温产品匮乏、现有产品的成本过高以及新风耗热量比例过大。建议在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产品与技术的同时,加强国内产品和施工工艺的研发,采用有组织通风换气的热回收,以及加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供能系统中的应用比例等应对策略。探讨了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再提高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建筑节能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建筑新能源节能技术等不同节能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为建筑节能的深入开展拓宽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比较分析中韩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节能条款对于我国建筑节能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韩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SEED)节能指标的评价依据为韩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韩国《建筑能源效率认证标准》,结合这两项标准及中韩两国的能源特征,详细介绍了G-SEED节能评价指标及评价方式,并将节能评价指标按照建筑与围护结构、供暖通风与空调、照明与电气、能量综合利用四部分与我国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了分值权重的对比分析,发现韩国居住建筑注重建筑与围护结构,公共建筑注重照明节能与能源追踪记录,而我国的节能评价指标则更注重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即设备与系统的选择与优化上,其权重甚至达韩国的2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不断深入,节能玻璃在建筑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不同地区相继发布了相关的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同时也发布了相关的节能玻璃产品标准及测试方法标准。光学性能和热工性能作为建筑节能玻璃最主要的节能特征指标,这些指标能否达到设计要求或标准要求至关重要,本文从建筑玻璃光热性能指标及现场检测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解读和概述。  相似文献   

10.
殷显焕  宋永发 《建筑节能》2009,37(10):19-22
通过对目前并行的两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对比分析,提出最好用性能性评价指标来控制节能设计的观点,并针对其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方法,最后建立了熵权决策法在节能设计方案优选中的应用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优选的这一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Ein effizientes Lebenszyklusmanagement von Betonbauwerken erfordert die Dauerhaftigkeitsbemessung beim Neubau bzw. die Lebensdauerprognose für Bestandsbauten. Sie ermöglichen gleichermaßen eine wirtschaftliche wie auch eine nachhaltigkeitsbezogene Optimierung einer Konstruktion bzw. einzuleitender Erhaltungsmaßnahmen. Der vorliegende Beitrag behandelt schwerpunktmäßig die Dauerhaftigkeitsbemessung. Dabei werden weniger die Schadensmechanismen auf Bauteilebene beleuchtet als vielmehr die Methodik des Übergangs vom Bauteil zur Gesamtkonstruktion. Ebenfalls wird dargestellt, wie die Interaktion dauerhaftigkeitsrelevanter Einwirkungen modelliert werden kann und wie singuläre Risiken (z. B. Spannstahlkorrosion) in einer Gesamtbetrachtung berücksichtigt werden können. Service life design in concrete construction – From the deterioration process related to components to safety analysis of whole structures Relevant methods for the lifetime management of concrete structures are the design for durability relating to new structures and the lifetime prediction relating to existing structures. These methods allow to manage the entire lifetime of a concrete structure while avoiding cost‐intensive maintenance measures and corresponding downtim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sign for durability. Major emphasis is put on the presentation of methods to describe the behaviour of the concrete structure as a whole resulting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eterioration effects on the member level. Based on the fact that different deterioration mechanisms occur in combination with each other, procedures for modelling interactions and singular risks (e. g. corrosion of tendons) are dealt with as well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