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市场保有量最大的一款平地机的蜗轮箱为研究对象,选择平地机刮原生土为典型工况,测试平地机蜗轮箱的载荷谱。在时域、频域上对载荷谱信号进行预处理,基于雨流计数法对载荷谱进行统计,选用里程外推法和Goodman模型修正法得出了可在试验台上进行可靠性试验的蜗轮箱16级程序载荷谱,为蜗轮箱的疲劳寿命估计、疲劳寿命试验台设计、疲劳寿命试验研究等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磁浮列车国产化侧窗风压载荷疲劳试验情况,对试验过程中车窗应力和位移变化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经过120万次风载荷疲劳试验后,国产化侧窗可以承受风压载荷疲劳试验,能够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
汽车起重机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转台结构将受到无规则变化的随机应力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编制汽车起重机转台载荷谱的COMTRAN程序和QY16汽车起重机转台应力载荷谱的计算实例。使用该程序,可在产品设计阶段,在计算机上算出起重机转台的载荷谱,为转台的疲劳强度计算和疲劳模拟试验提供载荷依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1)
在结构件疲劳特性试验设计中,试验载荷的大小对试验的成败有着极大的影响。文章介绍了两种计算直升机结构件疲劳特性试验载荷的方法,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为直升机结构件疲劳特性试验载荷的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RMT–150B岩石力学多功能系统,对砂岩巴西劈裂疲劳破坏过程中的变形与强度特征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常规劈裂试验峰值前的变形与单轴压缩的变形特征大致相同,可分为压密、弹性、屈服和破坏4个阶段;疲劳破坏完全受到常规劈裂全过程曲线的控制,破坏时的变形量与上限载荷(应力)在常规劈裂全过程曲线峰后对应的变形量相当;疲劳试验过程中的变形量(变形速率)与时间曲线类似蠕变特征曲线,可分为初期加速、等速和加速3个阶段;疲劳上限载荷(应力)比、抗拉疲劳强度与循环次数呈负相关,疲劳上限载荷(应力)比是影响岩石疲劳寿命主控因数,试样内部原微裂纹等缺陷分布特征对劈裂疲劳寿命影响显著;疲劳上限载荷(应力)比增加导致疲劳寿命降低,而破坏时拉伸变形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PY 160型平地机半轴进行了室内模拟疲劳试验研究,包括八级作业载荷谱的确定、加载载荷谱的折算、疲劳试验和结果分析,为半轴的设计、工艺和使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国内开展工程机械零部件的疲劳试验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装载机载荷谱的测试与编制是装载机零部件进行疲劳设计的基础和前提。为了对装载机传动轴载荷与疲劳可靠性试验所需载荷谱特性进行研究,故对装载机传动轴载荷测试与载荷谱编制进行方法的探索。设计一种装载机传动轴载荷测试传感器,在装载机典型工况下进行V型铲装,从而得出传动轴载荷数据。再通过雨流计数获得了合成工况下传动轴载荷均值频次和幅值频次分别服从正态分布和三参数威布尔分布的拟合数学模型,并验证载荷均值分布和幅值分布相互独立,最后得出传动轴二维载荷谱和一维疲劳试验加载谱,通过使用试验台对一维传动轴疲劳试验加载普进行加载,为传动轴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编谱方法的发展简况构件疲劳试验和寿命估算是检验构件设计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而构件疲劳寿命试验和疲劳寿命估算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荷谱的真实性。由于构件所受的载荷通常为随时间变化的载荷,又随工  相似文献   

9.
循环载荷下纤维薄板增强RC梁的疲劳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建立循环载荷下碳纤维薄板(CFL)增强RC梁的累积损伤模型,并与增强梁的疲劳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增强构件的疲劳性能和损伤、破坏过程。试验发现CFL增强RC梁的疲劳损伤演化历程包括混凝土开裂、CFL与混凝土剥离、钢筋屈服等过程,具有明显的疲劳损伤成核、稳定扩展、失稳扩展三阶段发展规律,根据增强梁的载荷、挠度历程可以得到抗弯刚度演化历程。研究结果表明用CFL增强RC梁的剩余抗弯刚度来度量其疲劳损伤变量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疲劳损伤演化方程能够准确模拟CFL增强RC梁的疲劳损伤破坏过程,进一步结合抗弯刚度可预测其剩余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0.
水泥土三轴疲劳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载荷控制、三角波动态载荷对水泥土进行三轴疲劳试验,得出水泥掺量、加载频率和循环周数对水泥土疲劳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疲劳载荷与碳化耦合作用下结构混凝土寿命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材料层次分析了疲劳载荷与碳化作用对混凝土的耦合效应.疲劳载荷对混凝土碳化的影响可归结为它对混凝土CO2扩散系数的影响,疲劳动载荷会导致混凝土裂纹间隙因子减小,从而使混凝土CO2气扩散系数随其疲劳损伤程度增加而增大.根据混凝土承受的疲劳载荷和大气环境,建立了疲劳载荷与大气环境复合作用下的混凝土碳化寿命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疲劳载荷对混凝土损伤程度越大,其服役寿命降低就越显著;混凝土抗疲劳载荷能力越强,且运营过程中承受的疲劳载荷应力水平越小,其服役寿命就越大.  相似文献   

12.
何军拥  田承宇  吴永明 《四川建材》2011,37(5):30-30,32
本文主要研究了水泥基材料准静态压缩疲劳力学行为。试验循环载荷幅值采用准静态破坏强度的90%,得到了水泥砂浆的剩余强度和剩余弹性模量随疲劳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即亚临界压缩载荷下,水泥砂浆的剩余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其剩余强度是逐渐减小的,而其剩余弹性模量则是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不同胶粘长度、不同形状、不同材料的胶粘接头进行疲劳试验,得到最大施加载荷和疲劳循环次数的曲线。运用有限元法研究胶粘层的最大施加载荷与疲劳寿命,发现所有复合材料接头破坏的疲劳次数与最大载荷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所有测点的最大剪应力和破坏疲劳次数都分布在一个小范围内,具有较低的分散度,而与接头的形状和粘胶长度无关。表明可以把胶粘层的最大弹性应力作为一种设计准则。  相似文献   

14.
一般疲劳裂纹扩展试验都是采用恒载荷控制方式 ,在此基础上增加了 3种新的控制方式 :分级载荷控制 ,分级 K值控制及恒定最大 K值控制来执行 K值递减的疲劳裂纹扩展试验。新的控制方式更稳定可靠 ,使这类试验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根据建立的集料三维体积级配与二维数量级配关系式,编制了沥青混合料二维数字试件生成程序;结合离散元基本原理,建立了包括沥青混合料离散元模型、离散单元接触模式选择和疲劳失效判断标准在内的一整套沥青混合料虚拟疲劳试验方法;通过沥青混合料小梁虚拟疲劳试验,分析了集料分布特征对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虚拟疲劳试验能真实模拟其疲劳过程,虚拟试验结果与真实试验结果相差无几,所建立的虚拟疲劳试验方法可以作为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分析的辅助手段;集料分布均匀性对混合料疲劳寿命影响较大,混合料内粗集料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是最易疲劳损坏之处.  相似文献   

16.
以装载机动臂为研究对象,通过装载机动臂关键危险部位的动态实际作业测试,并利用雨流计数法获取危险点的应力谱和载荷谱,根据Mine疲劳损伤线性叠加原理,得到动臂载荷谱的等效载荷并评估动臂的疲劳寿命。这为制定装载机关键构件的在线监测、疲劳寿命台架加速试验及再制造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提出并总结了一种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混凝土泵车臂架疲劳寿命仿真预测方法。在针对承受复杂交变随机动载荷的混凝土泵车臂架的疲劳分析中,以混凝土泵车实际施工中所采集的工作载荷谱为载荷边界条件,将边界条件施加到由PATRAN、NASTRAN、ADAMS和FATIGUE软件所构建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中进行动力学分析和安全强度因子疲劳分析,并进行试验验证,为混凝土泵车臂架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泵车臂架疲劳载荷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泵车臂架工况繁多,获取泵车臂架疲劳载荷谱对臂架疲劳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进行混凝土泵车臂架多工况载荷谱采集试验以获取载荷谱,并进行雨流分析,统计处理,通过假设检验获取载荷谱分布规律。根据载荷谱对臂架造成的损伤进行整合编制,同时考虑载荷谱作用顺序效应和相互作用效应,提出一种全寿命载荷谱编制的方法。利用该方法编制载荷谱进行疲劳分析计算,并与实际故障信息作对比,所得计算结果与实际故障吻合。  相似文献   

19.
近代疲劳研究表明,工程结构的疲劳破坏,大多起因于结构几何形状不连续、缺陷等应力集中处,发生所谓应变疲劳。本文应用近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局部应变法估算了某装载机焊接构件的疲劳寿命。本文重点是将理论推广到实际应用,除了阐述局部应变法基本原理外,着重给出了在MTS—810材料试验机上进行的16Mn板材应变疲劳试验报告;探索了焊接件应用局部应变法的可能性;对某装载机进行了详细的应力分析;提出了较为实用的计算程序;处理了在实际工况下记录的摸拟磁带信息,获得了载荷历程。最后给出了该构件的随机疲劳寿命,为装载机的  相似文献   

20.
铆接钢结构桥梁的疲劳失效问题属于结构母材的疲劳损伤失效问题,准确分析和预测其疲劳寿命对保证桥梁结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疲劳裂纹萌生阶段铆接钢结构桥梁的疲劳损伤机理,文章开展了典型疲劳试验试件的损伤力学分析。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CDM)的经典理论和不可逆热力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在ABAQUS软件中开发UMAT子程序实现损伤场与应力应变场的全耦合分析,对铆接钢结构桥梁典型疲劳试验试件的疲劳裂纹萌生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疲劳损伤累积过程表现出早期损伤变化率小、后期损伤变化率大的非线性损伤累积特性;在结构疲劳抗力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载荷水平的不断提高,结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