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晓策  张浪 《园林》2022,(4):45-50
"徐州—上合友好园"位于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的国际展园区,总面积约2000 m2.设计以上海合作组织为背景,展示"上合"精神及各成员国特色.以命运共同体、和合文化为立意缘起,提炼无限、合一的设计主题,并通过图形提取、主题演绎、空间生成表达主题立意,形成三层平面与多样立面融合的空间形式.最后通过发散与连结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省内展园"安康园"设计的介绍,从地域山水地貌的空间艺术构架提炼,典型文化主题景象选取,现代展示园林空间组织以及景象空间对原型的凝练、抽象、转化的设计构思过程,探讨了传统造园主题立意及景象空间营造的艺术手法,在现代山水展示园林中的传承和演绎。展园以安康的自然山水为景象展廊,以山水文化的主题景象为展示焦点,将安康的地域特色以空间场景画面的形式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3.
正前言演绎,即以史为镜。景观演绎就是基于场地历史文化演绎场地景观空间。景观是生态与文化融合的产物,生态与文化的场地复现,具有创新性、重复性、循环性。历史文化是时空的积淀,将时空与现实空间的对立统一进行景观营造,就是设计将突出的演绎手法。人文山水演绎是蟠龙山公园的设计特色。基于蟠龙山人文历史的丰富底蕴实现文脉的复现、山脉的修复与水脉的延伸。蟠龙山项目应用山体修复环境改造与人文景观空间营造两种设计手法相互交融,形成时空上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4.
在陈从周先生100周年诞辰之际,阐述云南安宁陈从周园林文化纪念馆的项目背景和设计构思,以纪念和缅怀陈先生的园林思想和治学成就。该园馆设计以"梓室"为源展开,在性质和空间上与相邻的楠园实施分离,纪念馆格局为集中式,主要功能为园林文化展示与学习研讨等。设计构思受陈先生"以情悟景""以情看物""诗情画意"等园林思想启发,通过中国风景园林的诗、画、园三位一体的感受方式,诠释中国园林诗、画、园三位一体耦合同构的深层意蕴,以期借助纪念馆这一载体,纪念陈先生的园林思想,弘扬中国风景园林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杭州园设计构思,选取西湖景观中最具创造性精神和艺术典范价值的核心要素,以西湖山水美学"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力求深刻体现西湖园林景观的艺术风格。通过对场地区域特征的深入分析,锁定以赏月文化和西湖水上园林为立意主题,以西湖十景之"三潭印月"为核心意境,并结合杭州西湖现代园林的造园特点,在有限的场地空间内,创新、重现西湖"诗情画意"的自然山水,解读由"两堤三岛"构成的西湖景观"堤岛格局"的构筑特征,诠释西湖文化景观遗产的普世价值,展示富有杭州特色的景观作品。  相似文献   

6.
以绩溪博物馆为例,探析基于文脉传承的展陈建筑公共景观意境营造。研究因地就势留住场地记忆,尊重、传承、演绎与有机更新当地地域文脉、古徽州之韵与项目基地特有的属性和文脉,再现场所记忆、文化与博物馆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宁国翠竹公园是由张浪教授设计团队于2003年设计完成,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西津河畔,占地约8.67 hm2,历经十几年的风雨,至今依旧尽显其特殊的魅力,依然令人们心驰神往。本文基于风景园林有机生成设计理论研究,根据原场地所属的"本底资源"和"地域人文"来构建植物配置有机的"空间形态"和"空间风格",对宁国翠竹公园有机生成的过程进行逻辑演绎与科学解释。在此理论指导下,本文以"琴乐"与"竹林"的场地特征与名人文化这两种元素相结合,视场地为琴身,视设计为拨动的琴弦,使得最终有机生成的设计谱写为洋洋盈耳的竹林乐章。  相似文献   

8.
《中国建设信息》2013,(13):16-21
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和岭南园林被誉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三大流派。中国园林博物馆将这蜚声海内外的三大传统造园艺术浓缩在一楼室内展园的三个展厅展出,游客可以在一个地方尽享三大流派精华。中华园林文化的代表:苏州园林中国园林博物馆一号室内展园是以苏州庙堂巷"畅园"原型为中心的苏州园林风格展示园。展园场地为45×30米矩形平面空间,展园总面积  相似文献   

9.
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于室内空间布局的要求除考虑其功能外,还需要从空间艺术美学的角度对其布局进行优化,其中,博物馆作为文化展示的重要空间之一,结合不同空间展品的差异性,在空间结构布局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区别.博物馆展陈设计与空间布局不仅关系到展陈内容在空间布局上的合理性,同时也将影响人们的参观体验,通过优化博物馆展陈设计与空间布...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博物馆展示陈列艺术形式为主题,探索在展陈空间设计中如何承载地域文化,如何利用现代陈列形式来表现地域文化,将展示内容的丰富性与展览方式多样化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集中地打造地域特色,以更好的呈现历史内涵和科学价值。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安徽省博物馆徽州古建筑陈列案例,进一步从实践中探讨地域文化设计语言和博物馆展陈空间相结合,营造环境氛围,凸显展陈内容,展示徽州的地域特征及时代特征。为当下地域特色博物馆展示设计提供参考,并具有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园林是承载养生活动的载体,是养生思想的外化体现。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中承上启下的时期,也是养生思想实现“神性 -人性 - 理性”转变的关键时期。论文从养生“理性”精神的内涵入手,从园林中园名景名的语义变化为研究起点,通过文献梳理、类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养生理性精神对园林空间形态演变和意境生成的影响与作用:一是“起居养生”促进园居空间多元化的生成;二是“闲情养生”丰富了园林建筑的类型;三是“动静结合”强化了动观空间与静观空间相互结合的营建思想;四是“形神兼养”为园林意境与养心精神的融合提供了共通的思想基础。最终揭示出宋代园林空间在功能、形态、情趣等方面的演变特征与养生思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臧亭  张浪 《园林》2022,(4):51-57
空间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山地园林因其独特的地形环境特征在更易生成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为复杂的空间设计要素.当代山地园林空间设计应当基于其功能定位及环境要素需求分析,选择适宜的空间构成方法,进而生成丰富的景观空间效果.以"徐州—上合友好园"为例,探讨当代山地展园从设计立意到空间生成的景观空间设计语言表达方...  相似文献   

13.
园林是承载养生活动的载体,是养生思想的外化体现.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中承上启下的时期,也是养生思想实现"神性-人性-理性"转变的关键时期.论文从养生"理性"精神的内涵入手,从园林中园名景名的语义变化为研究起点,通过文献梳理、类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养生理性精神对园林空间形态演变和意境生成的影响与作用一是"起居养生"促进园居空间多元化的生成;二是"闲情养生"丰富了园林建筑的类型;三是"动静结合"强化了动观空间与静观空间相互结合的营建思想;四是"形神兼养"为园林意境与养心精神的融合提供了共通的思想基础.最终揭示出宋代园林空间在功能、形态、情趣等方面的演变特征与养生思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如今人们随着生活质量提高,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展厅作为一个传达信息、相互交流文化的公共空间,在满足人们观展需求中也不断探索新的展示模式。本文主要探讨了近年来新起的沉浸式体验的一个起源以及它的展现方式,如何与人进行互动并且在这种形式下的展陈空间中观众身份次序的变化。希望能够为展陈空间设计提供新的设计表现形式,以多元化的设计理念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在实地考察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以沧浪亭、拙政园为例,分析了古典园林造园思想源于场所、形式互为补充的特点,总结出互补性设计理念,提倡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应尊重场所,与场地特征相协调,强调设计的主题构思、解决问题的途径来源于场地自身,主张设计的过程就是与场所交流、协调和延续场所精神的过程,通过选用具有关联性、互补性的景观元素,构筑有机的空间结构,创造健康、优美、宜人的人居境域,促使场所生态、人性、文化和谐统一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风景园林设计作为一种创作活动,其本源是一个有机逻辑生成推演的过程。本文针对现今一些风景园林设计中因偏离其创作活动本源,从而出现异地复制设计、主观臆断设计等诸多问题的现象,回归本源,阐述自下而上的风景园林有机生成设计方法,揭示其延续性、系统性、独特性、动态性四大整体特征,筛选出本底资源、地域人文、服务功能、人本关怀、空间形态、空间风格等六大生成要素,并阐述各生成要素间的拓扑关系,以及各要素有机推演生成方法。目的是通过风景园林有机生成的设计方法学研究,实现设计与自然资源、设计与使用者以及设计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和有机延续,实现场地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西北海蓝海银湾生态文化住区规划设计从“安居”的需求出发,基于“形式追随生态”“形式追随文化”两方面的规划设计诉求,以“大园林院落”方式区别划分,又以“小庭院空间”加以凝聚,形成“一轴、三环、七院落”的空间结构;在景观序列上,设计启园、和园、畅园、留园四个园林;绿色设计以大型景观绿地为中心,形成多个主题院落空间;文化设计借鉴本土地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蓝色海洋文化,营造文化氛围,提升住区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8.
项目创造了新的岭南园林空间,将带有一定生态理念的地域性园林空间与本园的鼎文化主题作有机的结合,进而融入到园区周边的大自然———青山环抱的热带雨林之中。镇园之宝“九龙宝鼎”在园中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力,也塑造了风景区特有的形象,增加了景区的神秘色彩和历史深度。  相似文献   

19.
李雷  许健宇 《中国园林》2012,28(2):23-29
以曹州牡丹园改造工程为例,探讨园林改造项目的设计理念及方法。公园改造设计既应与原址有机结合,还需要综合考虑功能、文化、生态效应等多方面因素。牡丹园的主题是牡丹,作为一个展示传统文化特征显著的现代公园,既需要挖掘牡丹文化、融入传统文化特征,还需要满足当代大众的审美情趣和游览习惯,这就需要设计提出一个融合并创新的方案。文中,阐述了从项目初期调研至项目实施的总体思路和设计要点,通过改造前后设计思路的设计内容对比,反映了设计师对待改造类设计的工作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第十届武汉园博园的片区主题“园林与人文艺术”出发,设计以“忧乐文化”为立意主题的岳阳园。“巧于因借”,绘邻园亭子入景墙;“嘉则收之”,纳远山翠黛入屏中,使“忧乐文化”和“地域文化”巧妙的结合于一体。并结合外部空间环境、以雨水花园为载体,营造以“忧乐文化”为主题、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园林意境。本文采用提炼承载“忧乐文化”的景观元素;进行烘托“忧乐文化”的景观布局;融入 “渗、滞、蓄、净、利、排”的低影响开发理念等多种手法,以多功能调蓄水体为中心展开设计,通过平面设计与竖向变化有机结合,营造层次丰富的园林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