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常健  邓翔  秦军 《华中建筑》2006,24(9):107-109
荆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水文化博大精深,水对城市形态的演变发展至关重要,荆州水文化包含了部分楚文化与三国文化.通过对水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的初步研究,探求荆州城市景观设计与建设新旧共生的载体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蕾  李红 《华中建筑》2006,24(3):119-122
城市滨水区经历了原始自然文化、工业时代的产业文化、新时期之初滨水开发的消费文化,直至今天的滨水生态文化。在这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城市滨水区与自然和广大社会公众的利益经过长期的隔阂.又重新融合到一起。针对这一过程,该文在总结现代滨水开发活动的技术与社会推动力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学意义城市滨水区的四点转型机制,认为现代城市滨水区开发机制的核心问题是混合功能的开发.并借助传统地域文化的辐射作用.将滨水区重新带回自然与人的身边。  相似文献   

3.
城市水文化、水景观与水景政策报告——湖州的案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韦亚平  郭水尧  陆伟 《规划师》2002,18(1):39-43
结合湖州的案例,旨在探讨在当前的城市发展背景下,如何利用城市的重大市政工程契机,更好地制定、运用城市政策报告,挖掘城市水文化内涵,引导城市特色水景观建设,进而达到城市水文化与水景观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地建筑中的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江南的灵魂,柔水三千织出了水乡江南的旖旎风光。人们与水为伴,与水争斗,与水共存。水的温柔、水的清新、水的奔流、水的力量都融进了吴地建筑中。因此,无论是城池的规划、村镇的建设,还是民居的营造都具有水域的特点,做到了拒水之害,用水之利,弥补天地之缺憾,这一切足以说明吴地建筑中必然渗透着水的文化。水孕育了吴文化,吴文化就是水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水文化的概念及其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分析了滨水城市水文化的埋没与退化甚至破坏,提出塑造滨水城市水文化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塑造和提升水文化的具体措施,现代城市千篇一律的现状应提起人们的注意,将营造滨水文化作为滨水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试论水文化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是人类生命之源,城市要生存离不开水,并形成不同类型的水文化现象。我国古代在水文化观念上,既热爱水,又对水产生神秘感,由此派出生智性、德性、神性、灵性等理性认识.历史愈悠久,这种认识积累愈深,在思想和技术上对古代城市建设和规划产生多方面的深刻影响。本文对我国城市水文化的产生发展、地域分布、性质类别、成因影响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城市景观中的水景设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景观中水景设计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从城市景观、天园之水、风水之水、水文化等方面,对21世纪的水景设计及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发展方向等进行了多方位探索。  相似文献   

8.
水系是城市建设的基底和重要资源,由城水、人水关系衍生出的水文化是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以漳州市"水城"规划为例,总结水文化建设对水城风貌的重要性,提出并阐释城市风貌视角下水文化景观(载体)建设的实施步骤,即现状分析与水文化挖掘、空间重塑与水文化筛配、载体优化与水文化呈现,控制与引导更具有整体性和可行性的水文化景观分类建设,激活城市现有水体及其文化载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9)
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过渡的关键时期,转变水利发展观念,提升水利文化内涵,是时代赋予现代水利的重要使命。淮河不仅造就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现象,也形成了独特的淮河水文化特点。本文通过阐述淮河水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分析了淮河水文化的功能价值,探讨了淮河水文化建设规划实践问题,指出淮河水文化具有整合功能、规范功能和传承功能。旨在大力弘扬优秀的淮河水文化遗产,发展繁荣现代先进水文化,既保护和挖掘历史遗留的优秀水文化,又创造与时俱进的现代水文化,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护水意识,淮河水文化的发展对于促进淮河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文化传承是当前城市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丰富内涵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海绵城市系统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文章以湖州市为例,针对水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总体规划层面依托水系布局,提出水文化的空间格局,并以水文化传承为切入点,提出了通过保护与修复水文化载体、构建"水文化+水景观"的海绵城市生态体系等方法来建设海绵城市的应对措施,探讨海绵城市建设进程中水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期为其他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传承与发扬特色水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刘春玲 《中外建筑》2014,(11):88-89
"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是我国每一座城市面临的一个命题。华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独特优秀的地方文化汇聚成华夏文化,尤如百川灌海。为何破解这一命题,一是厘清城市的主流文化,从建筑形式到内容的统一,尤其是老城区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载体;二是拓展新区对城市文化的延续,不能千城一面,高楼林立,文化传承湮没在城市发展之中;三是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要有个性,特别是将城市文化的传承融入城市的发展之中,"一方水土一方人"就是文化的传承,更为城市发展定下了基调,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依托境内丰沛的水系资源,广州市提出打造"花城、绿城、水城"的战略设想。规划以构建岭南生态水城为总体目标,从水城指标、水城生活、水城交通、水城文化和水城景观5个方面提出广州水城建设标准,规划形成"一江两片、北树南网、点线结合、干支分层"的整体水网结构,并从水功能区划、岸线控制体系、滨水区指引、规划实施等方面提出规划策略。规划充分体现了城乡规划与水系岸线规划的高度结合,具有创新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婧  周科 《重庆建筑》2012,11(4):19-2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促成了许多各自独立规划、独自完善的居住区,在这些居住区聚集的地区,地域文化、人文历史正逐渐湮没。而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控制城市空间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生产质量和城市景观艺术水平的有效手段,如何在已经或正在建设的地区中发挥其作用,是城市规划工作者们又一新的课题。本文通过"鸿恩寺传统风貌区城市设计及商业策划"项目,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欣  高若飞 《山西建筑》2006,32(14):12-14
通过对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在古代城市建设中所形成的特色景观的论述,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巨大影响,指出对古代优秀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继承,对当代中国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所具有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实践看我国文化对城市规划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启林 《规划师》2000,16(1):8-9,12
我国城市规划已由经济、技术问题为主,逐步增加文化内涵。新的城市文化将由我国传统文化与外来优秀文化,通过广大群众实践检验筛选重组融合中逐渐形成。我国传统文化是城市规划编制,创新,灵感取之不尽的源泉之一。现代城市规划最终将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是海绵城市实施建设的重要依据,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统筹引领作用。通过剖析以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为指针的海绵专规编制存在的局限性,从问题识别、目标确定、规划措施3个层面对西北半干旱河谷型城市的海绵专规编制提出优化建议,纳入"山–水–城"系统分析方法,增补细化水土流失治理比例等目标指标,整合优化对应的规划措施,提出一套适合中国西北地区以"治山、理水、润城"为核心框架的海绵专规编制思路,并结合西宁海绵专规编制实践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该文阐述了蓬莱市海滨城市标志性地段城市设计的规划理念、资源背景、主要项目设置等,体现其规划特点是以蓬莱古城文化底蕴为依托,以发展城市旅游为主题,从中提炼城市的主次脉络,以达到地域自然特色与人文特色的融合,强调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回游路线,使之成为发展旅游的特色。说明了城市设计应立足当地地域资源,使历史文化得以再生,创造出既有满足本地人们的归属感氛围的城市面貌,又有融观光、休闲、体验、居住于一体的旅游环境,由此规划设计也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规划创意的思维层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时代的到来 ,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现代城市是一个多系统、多层次高度复杂的综合体。经济体制的转轨、城市空间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 ,使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本文着重讨论了新世纪城市规划的思维观、信息时代下城市规划的新创意及从空间布局的角度探索城市规划新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9.
城市规划编制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充分发挥其调控与引导作用。结合当前文化强国的大背景,详细阐述了城市总体规划应主动承担弘扬主流价值、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历史使命的理论依据,深入探索了文化考量下的城市规划编制思路与方法,提出了以文化引导城市战略实施、城市产业发展、城市空间发展的理念与路径。重点结合宁夏永宁县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阐述了在以文化为考量视角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思路、方法及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城市及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怡青 《山西建筑》2009,35(14):37-38
通过对城市、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三者之间关系的论证,提出城市文化是城市的轴心脉络,并对规划设计过程中城市文化的创造进行初步论述,阐述了创造城市文化的积极意义,提出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法和城市设计手段在当代城市的发展塑造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