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体育锻炼是增强我国居民身心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机结合,构建更加科学可行的体育锻炼教学和实践体系.近年来,学界针对体育建筑营建及对体育运动的影响展开研究,陆续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著作,以期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刘志军所著《当代中国体育建筑的建设历程与发展趋势》基于历史发展的观点,结合自身多年一线体育建筑实践经验,以典型案例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1949年至今我国体育场馆建设的历程,分析了影响体育建筑发展的多重因素,从选址与城市规划、功能与运营模式、建筑造型等方面阐述当代中国体育建筑发展演变的过程和未来体育建筑可能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当代体育建筑建设历程及对体育运动的影响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并聚焦体育建筑的规划属性和特点,对体育建筑的前期调研、中期规划设计、后期落地评估等链路做了详细总结,整体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体育运动推动体育建筑进步的角度入手,以国内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为脉络,对我国从建国至今60年来的体育建筑发展历程做了整体性的回顾,最后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及发展目标,对我国体育建筑事业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后工业时代的来临改变了英国体育建筑的发展历程,为其带来了不同的发展前景。通过对英国后工业时代体育建筑发展流变进行研究,同时结合国内体育建筑发展现状,探讨后工业时代技术理念的介入对于国内未来体育建筑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回顾北京大型体育建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北京大型体育建筑功能可持续发展要求和功能可持续发展特征,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功能发展导向的大型体育建筑空间演变特征与模式,并对冬奥会背景下的北京大型体育建筑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结合中国体育文化的语境,梳理了中国近代体育建筑在西方体育文化移植的背景下的发展历程。为使中国近代体育建筑得到恰当的保护和利用,有必要利用谱系学的构建来梳理其源流发展,该文总结了八种中国近代体育建筑的类型。最后尝试建立类型、风格、思想、技术的历史谱系,刻画中国近代体育建筑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6.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开合屋盖体育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类型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开合屋盖结构能够满足体育建筑空间在室内和室外两种条件下的使用要求,为体育建筑带来了全天候使用的便利性。本文回顾了开合屋盖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建筑策划的特点。分析了建筑设计的要点,并探讨了经济性与安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欣 《云南建材》2014,(11):165-167
大型的竞技体育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发展为体育建筑的交通、环境和功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全民体育的背景下,竞技体育建筑怎么实现可持续利用与发展,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竞技体育建筑策划特点、竞技体育建筑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竞技体育建筑采取的策划方法等方面,对全民体育背景下的竞技体育建筑策划进行分析,研究了我国竞技体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德国装配式建筑经过了大板建筑、模块化建筑和轻型小住宅三个发展阶段,其历程启示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不仅要提升装配率,还应注重新材料的运用、住宅个性化需求和农村住房建设,提升建筑品质。该文探讨德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并论述对我国的启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体育建筑的发展历程为纵向线索来分析生态思想在其中的沿革过程,并循出体育建筑生态化走向的发展趋势,从而根据体育建筑的若干特点再从横向进行分析,确立体育建筑生态化设计理念的环境观、文化观及时代观,以期对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的“人文、绿色、科技奥运”精神提供理论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上海近代体育建筑可追溯到1840年,它们反映了中国近代体育和建筑随着历史和社会变迁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上海近代体育建筑的保护价值并归纳了其由租界内建设跑马场到国人自建体育场馆的历史进程。上海近代体育建筑的保护改造经历了三次浪潮:建国初期政策引导下的第一波功能更新的改造高潮;改革开放后基于赛事标准和舒适度的第二波保护改造高潮;21世纪基于提升城市环境和技术革新的第三波保护改造高潮。同时揭示了上海近代体育建筑的保存现状和问题,并探索了其保护改造模式及趋势。  相似文献   

11.
体育建筑功能的多样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晓晴  夏玉英 《山西建筑》2007,33(10):54-55
从体育建筑设计的现状出发,指出体育建筑的功能多样化是体育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出了实现体育建筑功能多样化的措施,阐述了实现体育建筑功能多样化所带来的良好效果,最终达到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膜结构在体育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贾丽欣  王德炜 《山西建筑》2009,35(28):74-75
指出体育建筑要求跨度大、造型优美、环保节能等,但普通的结构形式很难同时满足这些要求,而膜结构的出现填补了这项空白,通过实例分析,研究了膜结构在体育建筑中的应用,以推动膜结构在体育建筑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可持续发展的体育建筑的含义与特点,对全寿命周期体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并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拆除五个阶段作了论述,以实现体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肖辉  刘洪燕 《城市建筑》2013,(17):15-18
赛事导向的大型体育建筑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触媒.同时.城市发展带来大型体育建筑的区位、交通、环境以及功能需求的变化.在城市发展背景下.大型体育建筑如何实现可持续利用值得探讨。本文分析城市发展对大型体育建筑发展的影响.研究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大型体育建筑功能演变.探析大型体育建筑可持续利用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城市发展的大型体育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材料性能的优化及结构技术的进步,为现代体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基础和技术的支持.本文重点讨论混凝土在体育建筑中应用的历史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6.
罗鹏  董赵伟 《城市建筑》2013,(17):19-22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城市体育场馆逐步受到重视并正在成为建设的重点。由于中小城市在人口规模.经济水平、技术能力等方面与大城市存在差异.其体育场馆不能简单套用大城市的设计建设模式。本文通过实际调研与分析.提出适宜性是中小城市体育场馆设计建设的核心思想.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从规划布局适宜性、功能规模适宜性、技术适宜性与形象创作适宜性四个方面阐释中小城市体育场馆的设计对策,旨在探索适合中国现实需求的中小城市体育场馆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大型体育场馆动态适应性设计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针对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动态适应性设计的理念、设计原则与设计对策,倡导体育建筑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面临多重复杂的问题,快速发展的局面、广泛的歧异性理解以及现行有限而单一的体育场馆标准正在影响体育建筑的科学发展。本文试图梳理问题,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体育公园的现代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俊  孟祥彬 《中国园林》2005,21(4):35-38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大众体育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就提出了体育公园的概念.体育公园的出现,成为城市居民在满足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之后,追求更高层次生活质量的必然趋势.针对目前我国对体育公园认识的不足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重新认识体育公园及其规划特点,从而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满足大众要求的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公园.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840年-1949年近代北京四合院相关实例的调查,采用划分时期(清代末期、民国时期)、分类研究(历史文化、空间构成、细部构造)的方法,归纳总结出近代北京四合院的发展脉络及建筑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