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旧住区更新动力的量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铭 《城市规划》2002,26(12):76-81
居民参与更新是城市旧住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而“更新动力”又是衡量居民参与更新的积极性和可行性的重要标准。运用城市规划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探讨了建构更新动力量化模型的基本框架。提出了我国亟待建立定量、动态的城市旧住区更新动力监测系统 ,为旧住区更新途径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调整旧住区更新规划方法 ,开展以“改善更新动力”为中心的社区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2.
曹苏亚 《四川建筑》2011,31(4):47-50,53
通过问卷调研了解分析南京鼓楼区老旧住区现状特征及目前更新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出发,探讨适合鼓楼区老旧住区的更新方式及重点,主要研究旧住区的更新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的时代背景下,旧工业住区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适用性已逐渐降低,并面临着物质环境衰败、社会关系网络破损萎缩等一系列问题。以往旧工业住区的更新多聚焦于物质更新与利益均衡,而忽视了更新后的社会融合问题。文章以西安市灞桥区三棉社区为研究对象,借鉴"生活世界"理论的再生产研究,从文化更新、社会整合、个人社会化三个层面探讨旧工业住区的更新策略,以期为旧工业住区更新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国情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城市土地的新开发量将越来越少,而城市旧住区的更新则存在着很大的需求,加之对社会网络的重视,渐进式的城市更新模式将日益显现其重要价值。本文以上海鞍山四村为例,分析老公房住区的更新内容、实施过程及基本经验;通过对深圳某知名房产商早期开发的楼盘的调研分析,辨析商品房住区更新改造的客观需求。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旧住区渐进式更新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旧住区渐进式更新研究——理论、实践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国情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城市土地的新开发量将越来越少,而城市旧住区的更新则存在着很大的需求,加之对社会网络的重视,渐进式的城市更新模式将日益显现其重要价值。本文以上海鞍山四村为例,分析老公房住区的更新内容、实施过程及基本经验;通过对深圳某知名房产商早期开发的楼盘的调研分析,辨析商品房住区更新改造的客观需求。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旧住区渐进式更新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章总结合肥市老城区的老旧小区在建筑性能、公共配套、道路系统、公共空间、安全管理、社区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微更新"的方式改善住区环境,明确阐述老旧小区"微更新"的内涵与目标,从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机制体系三个方面分析了老旧小区"微更新"的主要策略,并从提高住区空间环境质量、修复空间结构及功能、优化景观节点、城市人口融合、保护城市文脉的角度提出更新策略,提出"微更新"模式的平台搭建、反馈机制、细化法规,实现老城旧住区活力提升、持续更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丛蕾 《规划师》2012,28(11):117-122
历史住区保护不同于精英化的单体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其更新方式更多地依赖于自身及社会力量,政府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是形成自我更新机制的关键。研究在回顾美国历史住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德国村等案例对美国当前历史住区保护更新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实践证明,只有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历史住区才是具有生命力的住区,这种住区的形成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激励、专业化的组织管理、私人资本的投入及当地居民的自发力。我国的历史住区保护应重视历史住区配套公共政策的制定,开展针对历史住区保护与更新的公共刺激政策的研究工作,从社会规划的层面关注历史住区中居民的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8.
多层住宅的改造--旧住宅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大量多层住宅提出的局部加建方案,可使每套住宅面积增加10余平方米,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更新厨卫设备,旧住宅和老住区面貌改观,从而普遍改善作为旧住区居民主体的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水平,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使城市获得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6,(8)
本文主要论述长春市老工业区住区现状调查及改善措施,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向:一是长春市老工业区住区的现状调查,二是我国老工业区住区更新模式分析,从老工业区住区更新的动力机制分析和老工业区住区更新的规划因素两个方面。三是长春市老工业区住区的改善措施,从明确长春市老工业区住区的发展之路、加强长春市老工业区住区的保护更新、借鉴其他工业区改造的经验启示和完善老工业区住区的生态化改造策略四个方面来阐述。希望通过本文的简单分析,能够对长春市老工业区住区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情景规划较传统规划方法而言,是一种应对高度不确定未来和复杂环境情景的有效规划方法。本文以厦门市湖滨三里老旧预制板房住区更新为例,通过情景规划的六个的步骤,将情景规划方法系统的运用于旧住区更新案例中,并从中总结出适宜旧住区改造工作的新思路,以应对当下城市建设环境的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11.
王剑云 《华中建筑》2008,26(8):133-136
通过介绍和比较嵊州旧城区锻压厂地段不同时间的两次改造规划方案,该文对过去一段时间小城市旧城改造走过的历程作了历时地观察,认为小城市旧城改造走过了3个阶段,从趋势来看小城市旧城改造规划从规划理念功能定位到实施计划都进一步倾向于整体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张聪  吴光东 《城市建筑》2014,(11):372-372
本文从城市更新中的民众参与度、旧城风貌留存度、城市新区与旧城联系三个视角,剖析了城市更新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希望能减少公众冲突、保护旧城特色和增进新旧城区之间的联系,以便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提供决策与支持。  相似文献   

13.
李红艳 《规划师》2006,22(12):34-38
西安莲湖历史风貌区保护性规划研究探索了如何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尊重地域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并获得一些启发:保障体现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旧城改造应以保护地域文化为前提;旧城改造要找到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环境就是价值;尊重地域文化,体现城市规划的生态保护观.  相似文献   

14.
杜莹 《山西建筑》2008,34(11):36-37
指出了在历史街区保护改造和旧城更新通常理解中的误区,介绍了历史街区和旧城的概念,从适用范围和具体措施两个方面阐述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以制定完善的城市保护与更新规划,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政府组织编制了129.9平方公里的沪灞生态区总体规划,对区内的发展,建设均有周详的考虑,但对紧邻的纺织城旧城区几乎未涉及。纺织城曾是西北最大的棉纺织工业基地,如今支柱产业衰落,成为日渐凋敝的“旧城”,出现多种急需解决的问艇。由于纺织城与沪灞生态区在西安市发展中均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若将二者建设完全割裂开,将使新区的建设不能促进旧城的更新,对西安市整体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不利。虽然学术界关于新旧城发展已进行了许多探讨。但是较多地只是针对旧城和新区出现的问题分别进行,在互动关系的研究方向,由于各地发展地区,城市的差异甚大,国内的城市规划学科尚未有成系统的理论,也无可直接应用的成熟经验。本论文以西安纺织城和游矗生态区两者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对其互动建设进行了论证及方案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的内容是“三旧”改造概念在历史文化名城老城核心区更新中的作用和价值.尤其侧重于其在更新实践中的推动或限制因素。本文的相关结论都是基于对佛山市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岭南天地)的案例研究,结论显示,“三旧”改造概念在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存在部分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更新总是会遇到各地方所特有的情况,这常与“三旧”改造概念的假设前提不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国家的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和普遍运用的实施机制。但在中国的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还相当有限。扬州市文化里的老城更新,全过程地运用公众参与机制,为中国的老城更新提供了具有首创价值的实践范例。扬州市的案例表明,公众参与不仅是实现可持续的老城更新目标的必要路径,也是在城市更新领域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的善治目标的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城市室外风热环境,尤其是旧城住区中的风热环境对于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意义重大。以武汉大智门地区老城区为例,针对武汉夏热冬冷的地域气候特征,结合城市风道改善风热环境的理论,提出在旧城改造中构建通风廊道空间设想。通过综合数学模型描述气流和热传导特征,考虑外界横向侧风(盛行风)、自然对流和热辐射传导机制的影响,得出研究区域内现状情况下以及改善方案中的温度和风速分布。经过分析对比不同改造方案,提出在旧城区内营造连续、贯通风道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郭冠颂 《规划师》2007,23(8):35-36
历史悠久的工业厂区往往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广州水泥厂改造与更新规划运用生态学边缘效应的概念及其运作机理,探讨旧城中心边缘地段的更新、发展机制,实现土地功能使用效益最佳化;注重对厂区原有建筑和环境的保留和利用,引入现代景观设计的概念和手法,使新旧建筑有机结合,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  相似文献   

20.
老城的街巷空间从发生到发展,均由生活于其间人们的需求而成就。当代老城街巷的空间更新和品质提升,建设的规则与逻辑亦当如此。就北京老城的物质空间而言,其保护与更新从整体到合院有多个层级,各层级涉及到的价值和内涵又存在差异,由此落实到空间更新中所聚焦的关注点就各有侧重,并使得老城空间更新在方法上有了类型乃至流程的差别。北京老城的保护与空间更新,在街巷和合院层级与人群日常生活的对应最为紧密。基于此,在这两个层级的空间更新中,将关注点从硬环境的“器物”转向软环境的“人群”,即从器物空间更新转向对基层居民需求的关注,以延续老城空间在街巷和合院建造上的规则。老城空间保护与更新的层级不同,关注点和类型的多样,利于形成各层级之间的相互协同,以完善老城空间更新的规则逻辑和持续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