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南京东园是我国江南私家古典园林的典范,对后来的园林营造产生了巨大影响。可惜东园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也一直未被细致、全面地复原出来。所幸有东园相关的古代文献资料流传至今,为东园复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对东园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并深入解读,分析其造园理念,结合当时造园手法的风格特点,加上对徐氏家族众多园林的研究,从中提炼出有助于东园复原工作开展的信息,尽可能完整、准确地复原东园当时的样貌,并使用软件进行制图、建模,以分析图、平面图等多种形式,将东园直观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彭长歆  张欣 《风景园林》2022,29(9):128-134
清末广州花地馥荫园的前身为东园,两者具有空间延续与递进关系。从园林赞助人及中西赏游群体出发,通过文献考证及图像分析,并应用层次叠加法,廓清东园时期的园址范围,以及馥荫园的旧园遗存与再造部分,探讨空间格局演进的历史逻辑及文化生产等。研究表明:馥荫园继承了东园南侧的宅院区并向南改建、拓展,改变了东园时期以北侧荷塘区为主景的布局方向;与东园雅集所形成的诗文等文化产品相比,西方游客通过摄影与绘画记录馥荫园的景物,外销画、摄影及铜版画等各类图像作品将馥荫园的视觉形象与文化内涵以更直接的方式向世界传播。这一过程不仅是营造主体、空间格局与使用方式的转变,也隐含着清末广州园林文化生产的转向,成为清末岭南园林近代转型及现代性构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贾星星  张青萍 《中国园林》2021,37(4):133-138
"花屏"是明清园林中一项独特的造景细节,也是明清园林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大量明清园林的园记、园图等史料的考察,梳理了"花屏"的多样形式、功能和造景手法,并探析了这一造景形式的历史演变、审美变迁及其原因。分析了"花屏"经过从对西晋石崇"锦步障"和南宋"飞英会"的继承和延续,到明代"花屏"的兴起与流行,再到晚明文人对其审美情趣的转变,以及清代"花屏"的创新与发展这一历史演变,并阐述其对日韩园林造景的影响。通过该研究,可更加细致地认识明清园林发展中的特点和转变,也对古园复原研究、当代植物造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白居易诗集校注》中的 2800 余首诗歌为对象,根据白居易的人生经历和处世心境,探析其初期咏叹园林、中期隐逸园居到后期中隐园林的园林思想演变。以全唐诗分析系统为辅助,统计分析白居易诗歌中偏好的园林景观要素和园林活动类型,总结其园林思想演变和园林活动对其园林造景中造园要素、造园择址、园林功能规划的影响,以及造园活动中兼有文人情怀、兼济之愿和隐逸之志的园林意趣。通过诗歌探析白居易的园林思想演变与园林造景,以期能够对文人园林的研究具有启发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白居易诗集校注》中的2800余首诗歌为对象,根据白居易的人生经历和处世心境,探析其初期咏叹园林、中期隐逸园居到后期中隐园林的园林思想演变.以全唐诗分析系统为辅助,统计分析白居易诗歌中偏好的园林景观要素和园林活动类型,总结其园林思想演变和园林活动对其园林造景中造园要素、造园择址、园林功能规划的影响,以及造园活动中兼有文人情怀、兼济之愿和隐逸之志的园林意趣.通过诗歌探析白居易的园林思想演变与园林造景,以期能够对文人园林的研究具有启发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何思娴  薛晓飞 《风景园林》2023,30(1):126-134
【目的】约园是常州现存清代私家园林中面积最大者,今仅山水格局保存较完整。当前针对约园的复原研究涵盖的时间范围跨度较大,且对其各时期园林景象的描述较为杂糅。【方法】基于对可获得史料的对比考证以及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合辨析,以首任园主赵起所居约园为研究对象,补充赵起亲友及其他约园亲历者的文章作为指导依据。【结果】细化讨论了约园构园初期的空间布局,探讨赵起约园复原方案的其他可能性。以此为基石,重点分析赵起约园的掇山置石与理水,总结山水方面的造园特点。赵起约园造园风格整体反映了清中后期江南造园的时代特色,园林空间呈现多组团、多视点的特点。作为功能复合的傍宅空间,约园同时满足了园主日常读书会友活动与追寻山水林泉之乐的需求。“岛山置水”的独特山水组织方式以及分离观赏的掇山与置石,受到晚明后“画意掇山”观念变迁的影响,兼顾了园林游观的动静体验。【结论】常州约园研究是对苏州、扬州等焦点江南城市以外晚清文人园林的山水范式与营园特色进行还原与分析的一次探索,丰富了对传统江南文人园林的共性与个性的认识,为晚清江南园林研究以及后续其他常州园林复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坐隐园是明万历年间汪廷讷在其家乡徽州休宁修建的一处私家宅园,现已湮没。但以坐隐园为主要描绘内容的《环翠堂园景图》有幸保存至今,从中可见坐隐园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园林景致不逊于其他江南名园佳构。本文基于《环翠堂园景图》以及相关文献史料,图文结合,相互佐证,对明代晚期坐隐园的园林布局等进行考析,以期重现其历史园景。  相似文献   

8.
陈意微  袁晓梅 《风景园林》2017,24(10):110-116
蔷薇是中国传统园林应用中历史悠久的重要造景植物。通过考察历代诗词、园记、园图、园论等史料,探析中国传统园林蔷薇类群发展及其配置手法演进、审美趣味变迁,并指出蔷薇从早期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野蔷薇,发展到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的类群;配置手法从简单走向丰富多样,并且日益同其他景观要素有机融合;审美趣味从早期对蔷薇色、香、姿的笼统描述及艳情意趣,发展到对蔷薇格韵的高下品评,以及对不同配置手法的雅俗鉴赏。蔷薇造景历史反映了传统园林植物栽培从实用到观赏,并逐渐提炼出形式多样的艺术化配置手法的基本演进历程及植物品评标准的复杂变迁。  相似文献   

9.
晚明苏州文震亨香草垞示意平面复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嘉燕 《园林》2019,(12):9-15
香草垞作为文震亨所建所居之园,是其造园理念的再现。但鉴于此园已消失且史料残缺,目前相关研究仍未深入。由此,本研究通过文献考察,结合文震亨生平脉络,推断出香草垞的建园时间及景观要素,并对其示意平面进行复原。再基于示意平面深入探究香草垞的造园意匠,挖掘出其园林构筑中运用的繁简相宜法则及互观景观格局。本文为探析明代苏州文氏家族园林营造意匠的演变及晚明苏州士人园林研究提供考据。  相似文献   

10.
坐隐园选址于安徽休宁,为徽商、戏曲家、版刻家汪廷讷所有,是晚明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环翠堂园景图》作为研究坐隐园的唯一图像史料,完整描绘了其全盛时期的园景风貌,为探析园林环境营造、解读文士生活风尚提供了重要依据。文章以《环翠堂园景图》为研究对象,从山水环境描绘、园林生活展示、人物形象刻画、园景命名隐喻四方面入手,探讨晚明文人造园特点及渴望摆脱世俗烦扰又不愿割舍世情的矛盾心态。对于解读晚明文人造园思想,丰富古代徽州园林研究成果等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对于文化意境的营造、审美情趣的传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瞻园作为南京古典园林的代表,建于明朝,后经刘敦桢先生主持修复,其植物造景手法集合了刘敦桢先生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认识与研究,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南京瞻园的植物配置进行观察和研究,寻找不同情境下瞻园的布植手法,并进行归纳总结,以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进行具象的初步探索,为后期中国古典园林建设以及古典园林修复的植物造景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文字及图像史料结合的文献考证及现场调查和梳理保定古莲花池的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研究了古莲花池清中期重要的图咏资料,考证及分析了园内有关植物造景特色包括主要植物的位置及其意境,分析古莲花池规划设计对荷花文化内涵的借景,得出结论:清中期古莲花池的植物造景艺术在该时期全园整体生境、画境、意境的营造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中国园林史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南京随园是清代江南三大名园之一,可作为清代私家园林的经典案例。此园在袁枚购得后逐步改造,直至太平天国时期被损毁。为提升园林复原的原真性,该文通过史料的搜集整理与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厘清随园的历史发展脉络并对其进行考究,将各区域的园林要素叠加,推导园林的总平面图,为南京随园复原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文字及图像史料结合的文献考证及现场调查和梳理保定古莲花池的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研究了古莲花池清中期重要的图咏资料 , 考证及分析了园内有关植物造景特色包括主要植物的位置及其意境,分析古莲花池规划设计对荷花文化内涵的借景,得出结论:清中期古莲花池的植物造景艺术在该时期全园整体生境、画境、意境的营造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中国园林史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小淞刘晓明 《古建园林技术》2020,(151):68-71转下期
本文通过文字及图像史料结合的文献考证及现场调查和梳理保定古莲花池的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研究了古莲花池清中期重要的图咏资料 , 考证及分析了园内有关植物造景特色包括主要植物的位置及其意境,分析古莲花池规划设计对荷花文化内涵的借景,得出结论:清中期古莲花池的植物造景艺术在该时期全园整体生境、画境、意境的营造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中国园林史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古"名家必有名园",清代南京随园因其主是文坛大家袁枚而名声大噪,对当时江南的文人园林甚至后世私家园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之乱。通过史料搜集,对园文、园诗、园图等资料进行解读,从"三境合一"出发,结合袁枚自身的性格特点,对随园植物景观进行探讨,梳理总结出随园的植物景观特色:1)植物品种丰富,配置方式多样;2)植物功能多样;3)植物经营体现"生态学"思想;4)利用植物自身人格寓意,传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5)造景的同时传达生活情趣。一方面可通过植物景观窥探当时随园的盛况,饱览秀美的风光,另一方面也对江南文人园林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7.
止园是明末常州著名的园林,是明清江南园林兴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陆续发现的园诗、园记、园图等史料为止园复原分析提供了可能。本文从园林背景、空间复原和营造特色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止园的历史沿革及研究意义,以止园图册为主要依据,结合园记,对空间结构关系进行提取重构,复原出园林平面,并从水体、山石、植物、建筑展开,探讨其造园风格与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英国对世界园林艺术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但是,长期以来,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关系是中外学者争论的问题:第一,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否受到过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第二,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该文以一个外国学者的视角,通过分析比较中西方不同园林所体现的要素、设计手法、表现方式,论述了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起源、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以及中西园林的相互影响;通过梳理大量史料,分析中国园林西传等问题,较全面地研究了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园林以写意自然山水园著称,体现出“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特点。其中假山,这一必不可少的设计要素在园林设计中占有弥足轻重的地位。刘敦桢先生曾经说:“假山是中国园林中最为灵活、最为具体的造园手法。”“最为灵活”指假山在园林中复杂的功能和用途,其空间形态无定式,既是工程材料同时又有造景作用。而“最为具体”则指假山造景可实现性强,手法多样,虽然“无园不石”,但都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20.
寓园是以寓山为基础改造的私家自然山水园,不同于大多数江南私家园林。寓园的营建过程历时十年,且园主人有极高的园林素养并对营建过程妥善记载。同时,有大量关于寓园的图文园林文献流传后世。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梳理了寓园的营建过程及营建者,进行了寓园的初步景观平面布局结构复原,并结合实际造景和人文情趣两方面归纳了寓园景观的风格特征,并在结论提出寓园的造景既是祁彪佳个人审美和情趣的产物,也是明末江南园林整体特征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