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具有不同桩长、桩径群桩的桩筏基础进行研究,采用筏基无单元方法对筏板进行模拟,基于共同作用原理,以桩与桩、桩与土相互作用的解析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层状地基上不同桩长、桩径、桩体材料情况下,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一种分析方法。旨在解决具有特殊桩群,或通过桩长、桩径、桩体材料的变化、优化桩土刚度分布、调平设计时的桩筏基础计算问题。该方法可方便地用于非均匀布桩、非规则平面形状桩筏基础的计算和优化分析。与基于实际工程的大型模型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大规模桩筏基础非线性共同作用简化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分析桩筏基础非线性共同作用的简化分析方法。将单桩的载荷试验结果应用到桩筏基础的沉降分析中,从而使得沉降预测结果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将筏板假定为弹性薄板,筏板下的群桩假定为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弹簧,使用双曲线函数拟合载荷试验的Q-S曲线,并用它来模拟桩在荷载下的非线性响应。采用相互作用系数法分析桩-桩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考虑桩的“加筋”对相互作用系数的影响。为了简化计算,采用多项式拟合桩-桩、桩-土相互作用系数。使用弹性半空间或有限层理论分析土节点间的相互作用。经过实例分析比较,该方法不但可以节省大量机时,而且可以得到较满意的预测结果。该简化方法可以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工程中常用的桩筏基础,通过归纳总结这一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成果,简述了几种桩筏基础的设计分析方法,以此为桩筏基础的设计计算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提出一种桩筏基础相互作用的简化分析方法.对筏板和土体的接触面进行单元离散,在单桩弹塑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桩-桩、桩-土、土-土的相互作用关系.推导了桩土体系的刚度矩阵,得到刚性筏板群桩基础的竖向荷载沉降关系,桩的轴力沿深度的分布和桩、筏板各自分担的荷载.无需对桩和土体沿深度方向进行单元离散,简化了计算过程.由于考虑了土体的非均匀性和桩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特性,计算模型更好地反映了土体的实际性状.与有限元、边界元计算值以及实际工程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并可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8.
桩筏基础优化设计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桩筏基础的筏板对整个基础的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大多数桩筏基础设计中一直不考虑代板或桩帽的有利影响。根据这样的习惯方法设计的桩筏基础,由于设置了过多的桩,其总沉降是非常小的。然而,从经济角度出发,考虑筏板的承载能力,将基础的平均降和差异沉降均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而进行基础设计,是十分可取的。根据广泛的参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概念,即将桩权设置在相对柔性的筏板的中部,使差异沉降最 相似文献
9.
从探讨优化设计方法出发 ,建立了合理的桩筏基础优化设计模型。而后通过优化算例分析 ,获得了桩筏基础设计的一些有借鉴意义的优化结论 ,并希望籍此指导桩筏基础的设计 ,挖掘桩筏基础设计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桩筏基础设计的关键在于确定桩筏的荷载分担比及桩对减小沉降的作用。对国内外有关桩筏基础设计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分析,针对高层建筑常见的两种荷载形式,提出了在筏板中布置长桩,沿筏板边缘布置短桩的桩群布设方式。依据对桩筏基础设计参数的研究成果,给出桩筏基础优化步骤和算例的验证情况。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的数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数值方法”总的思路指导下 ,结合动力机器基础振动的特点 ,把土与基础视作一弹性共同作用体系 ,利用大型工程分析软件ADINA ,分别对简单地基条件下基础不同振型及复杂地基条件下的耦合振动进行了系统的数值试验 ,并将所得的结果与相应条件下由《规范》方法与Lysmer比拟法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对于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的系统性、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整体连接设计时基底反力和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简化计算方法 ,建立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计算模型 ,对多种裙房层数、跨数及多种主楼层数的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的共同作用进行了分析计算 ,得出了在整体连接的情况下 ,高层建筑主楼荷载和变形可通过裙房基础向外扩散 ,扩散范围有限 ,基底反力与变形的扩散范围与裙房层数、主楼层数基本无关 ,在一般情况下扩散范围均为三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将群桩筏板基础离散成桩和弹性板,桩筏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转化为桩、弹性板与地基之间的力与位移协调分析。对不同的地基模型求解相应的地基柔度系数,同时将桩作为弹性杆件求解其柔度系数,并将筏板视为地基上的四边自由矩形板,求出其在地基反力、桩顶反力和外荷载以及简支边广义位移共同作用下的位移,最后通过力和位移协调建立桩、筏、地基之间的共同作用方程并求解。算例对比表明半解析半数值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能满足实际工程计算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