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透水混凝土作为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透水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优劣是影响其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文章简要概述了透水混凝土在抗冻性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耐磨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因素对透水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效果和规律,并对透水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未来研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结合透水混凝土的研究现状,从功能与力学两方面,分析了透水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规律,重点阐述了透水混凝土性能调控的规律与方法,提出透水混凝土工艺优化调整思路,有利于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普通透水混凝土由于其特殊的骨架-孔隙结构,使得其力学性能相比普通混凝土较差。在这种特殊的结构下,骨料与胶凝材料之间的黏结性,是影响其各项性能优劣的重要原因。聚合物掺合料可以有效改善二者之间的黏结效果。针对这一问题,主要简述了掺入聚合物材料对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透水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对聚合物改性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一定的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用关键材料,透水混凝土因其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备受关注。通过概述透水混凝土组成及结构特征,探讨了"绝对体积"法、"比表面积"法等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阐述了影响透水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与透水性能的诸因素,并针对透水混凝土在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大力推广,透水混凝土作为解决热岛问题的新型建筑材料被广泛研究。文章以透水混凝土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了透水混凝土在材料组成、工作性能、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且对透水混凝土的推广和应用做出了期望。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掺加建筑垃圾的混凝土骨料制备的路用透水型彩色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抗碳化性能和耐磨性能与水胶比、聚丙烯纤维掺量、及颜料掺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胶比对路用透水型彩色再生混凝土的冻融性能、碳化性能和耐磨性能均有明显的影响;掺加矿渣对路用透水型彩色再生混凝土的冻融性能有较明显的有利的影响,对碳化性能和耐磨性有不利的影响。适量添加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耐磨性能和冻融性能有一定有利影响,但掺加太多有不利影响,掺聚丙烯使透水性能显著降低,对碳化性能无明显影响。颜料掺量对彩色再生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冻融性能、碳化性能和耐磨性能等耐久性能方面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NaOH溶液对稻草纤维进行改性,研究NaOH溶液浓度及浸泡时间对改性稻草纤维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改性方案;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改性稻草纤维掺量及纤维形态对透水再生混凝土透水系数、力学性能以及抗冻性能的影响,并在试验路段进行铺设。结果表明,NaOH溶液的最佳浓度为4%,最佳浸泡时间为12 h。随改性稻草纤维掺量增加,透水再生混凝土的透水系数有所增大,其中丝状改性稻草纤维掺量为4.8 kg/m3时透水系数达到最大,为8.22 mm/s;透水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呈下降趋势,而劈裂抗拉强度、拉压比和抗冻性能均有所提高。试验路段验证了透水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和透水性能的整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透水混凝土增强剂对不同浆体用量的透水混凝土抗分层性、抗压强度、孔隙率、透水系数和抗冻融循环次数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透水混凝土增强剂对不同龄期透水混凝土浆体物相组成的作用。结果表明:透水混凝土增强剂能够有效改善新拌透水混凝土浆体易剥落沉底的现象,并提高硬化透水混凝土的力学与抗冻融性能;透水混凝土增强剂的作用体现在消耗氢氧化钙、抑制其结晶生长并加速水泥熟料的水化,减少浆体和界面过渡区内的微观缺陷,促进透水混凝土后期强度和耐久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单掺和复掺粉煤灰与矿粉对透水混凝土力学及透水性能的影响,优选出了TC20透水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并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分别单掺0.05%、0.10%、0.15%、0.20%的塑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对透水混凝土力学、透水和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粉煤灰、矿粉增大了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孔隙率和透水系数;与聚丙烯纤维相比,掺塑钢纤维试件的抗压强度、孔隙率、透水系数均较高,抗冻性能较好。综合考虑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透水性能和抗冻性能,推荐复掺15%粉煤灰与15%矿粉,并掺加不超过0.10%的塑钢纤维。  相似文献   

10.
透水混凝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透水混凝土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总结了透水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透水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包括性能研究、配合比设计、试验方法和施工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对透水混凝土需要开展的进一步研究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