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重庆渝中半岛历史悠久,但随着城市化发展,"下半城"(山脊线以南)却逐渐衰落,历史文化的延续性遭到破坏。从渝中半岛的历史发展及现状问题出发,对"下半城"衰落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结合渝中半岛"飞机码头"地块的改造策略,从历史建筑、街巷空间、精神文化等角度对旧城改造中的历史文化延续性问题进行探究,并希望为其他旧城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有一句老话是这样说的:"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这话,自以为把一切都说透了.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风靡重庆的《重庆掌故》中,有新闻人背景的川东著名评书人王秉诚,就曾以"渝城四大家"故事来力证此言.所谓"渝城",是"重庆"在上世纪早期使用得更多的别称.所谓"四大家",是指明末清初重庆显赫的四大家族:王、简、黎、蹇.细节不用赘述,总的来说,这四大家子最红火之时,整个重庆城基本上都被其划疆而"居"了.  相似文献   

3.
位于渝中半岛下半城的历史街区经历了重庆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孕育了近代的航运码头文化和重庆近代工业,是城市交通和工业发展建设的见证。现代交通模式的改变直接导致依托于航运码头集散的工业街区的衰败。十八梯历史街区就是渝中半岛下半城为数不多还现存的历史街区之一。文章通过比尔·希列尔的“空间句法”计算和模拟,从中观层面入手,对十八梯历史街区的中心集市、2#街活化方案产生积极的讨论,验证活化策略,为此类历史街区活化找寻积极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康熙《万寿盛典图》为对象,结合乾隆《京城全图》对所绘街道场景进行转译,解析清代北京城街道活动空间,发掘中国古代街道空间的内涵特征。结果表明:康熙《万寿盛典图》所描绘的清代北京城街道场景具有极强的写实性;其次,街道活动空间包含围合式、开放式、沿街式的形态类型,空间相对独立,实质性质与"广场"相似,串联分布,在街道上具有连贯性;最后指出,由于街道上的公共活动使得街道形态由线性空间发展为树状空间,形成富有变化的场所。  相似文献   

5.
遠去的家園     
正此街靠近南纪门城墙,位于城墙之外,顺长江呈缓坡状延伸,上口是中兴路、解放西路、山城巷交会处。与南纪门正街同在古城墙外的还有伍家街、宝善街、猪行街、柴码头等街巷。南纪门是长江上游方向到重庆城的第一道城门,也是重庆城沿长江方向的最后一道城门。古城墙从朝天门建到南纪门后,就沿着天灯街(现山城巷)、雷家坡的自然崖坡向上延伸,一直到打枪坝、通远门。南纪门城门为瓮城,分内外两座城门,外城门朝西向(长江上游方向)开,城门上书"南屏拥翠"四字。南纪门是水  相似文献   

6.
北京城是一座伟大的城池,是用几千年建筑经验形成的表达模式。时代变化着,古老的城墙与城门也随着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改变、消亡或继续"生长"。在车流滚滚、生生不息的现代场景中,这些古城的遗迹所表达的正是生活的体验、文化的传承,还有质朴、美好、有序、和谐的价值。本文通过对北京城古老城门和城墙历史与现状的描述,为中国建筑设计及文化传承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7.
正白象街位于渝中半岛前端东南角望龙门和太平门之间的江边崖壁之上,街长400多米,宽100米左右。老街靠近码头,因码头运输和陆上交通的便捷而成为商贸集散地,是重庆下半城最早的人烟稠密的繁华街区。白象街在1886年就有了重庆最早的电报局。1891年重庆开埠后,英美日等多国商人又在此开设洋疔。这里还有众多的商行、票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重庆物业管理发生了哪些变化,呈现出哪些特点?企业是如何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的?在产业升级和创新经营等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重庆物业管理协会会长罗渝陵女士,倾听她对重庆物业管理行业做出的深度解读.重庆孕育着走向全国的优秀企业《城市开发(物业管理)》(下文简称《城》):和其他地区物业服务企业相比,您认为重庆物业管理行业有哪些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正  刘彤 《室内设计》2023,38(4):119-126
从城市历史景观的“共时关联”视角,重 新认识“文态环境”理念对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的 整体建构意义与人文关联价值,结合中国古代人 文空间系统对文态环境作进一步的概念界定与 构成分析。聚焦孕育重庆山水人文精神的渝中古 城,选取张云轩所绘《重庆府治全图》(1886— 1891年)作为时空断面进行历史地图转译,综合 要素空间定位与地方志相关记载,剖析处于传统 营城末期的渝中古城文态环境整体关联模式, 总结为“大观”层次“山水关联、秩序关联”的全 局模式,以及“小观”层次“属性关联、方位关联、 形势关联、景境关联”的局部模式。最终以古代 文献语汇记载为依据,凝练“应山”“取象”“对 峙”等景观要素关联营建智慧,以期为当代重庆 高质量山水城市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重庆建筑》2011,(3):61-F0003
<正>原名洪崖洞街,1982年改为洪岩洞。洪岩洞位于重庆城"九开八闭"中的闭门——洪崖门城门之外。洪岩洞街区建于悬崖下的坡地,悬崖上是城墙和炮台街、书院街(现沧白路)。崖壁上过去留有苏轼、任仲仪、黄庭坚等古代大书法家和名人的题刻,现均已消失。明代《蜀中名胜记》记  相似文献   

11.
彭青  潘峰 《山西建筑》2007,33(11):50-51
在系统地规划思想指导下,介绍了城市景观地域体系的规划原则,并以武汉市为例,从景观轴的布局、景观点的区位选择、景观带的布局、景观区的建设等几个方面对武汉市景观地域体系的规划建设进行了探讨,为居民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2.
景观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过去20年中世界各国主要开展的研究与实践分析及作者研究总结,提出景观学社会需求与工程实践、景观学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整体框架,指出景观学学科领域的关键问题。针对中国社会需求,结合国际景观理论前沿,对景观学领域今后15年内的基本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景观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8大研究方向及相应的40项课题。  相似文献   

13.
董璁 《中国园林》2019,35(7):40
风景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使其成为一类的并非功能属性,而是建筑所在场所,即风景环境。对风景建筑的评判要看其对风景的贡献,好的风景建筑应当具有"风景性",能够召唤"场所精神"并"开启一个世界",使自然对象转化为人眼中的风景。因地制宜是风景建筑的创作原则,建筑通过顺应自然条件获得其形式,自然山水的独特性决定了风景建筑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刘涛  蔺宝钢  程圩 《中国园林》2022,38(2):99-103
在文化强国背景下,红色文化景观的价值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过程中需进一步突显.从文化景观理论视角,以陕西省3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研究对象,构建红色文化景观游客感知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感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正相关性,并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忠诚度;感知质量与整体形象是感知价值的重要因素,且相互影响;感知质量包括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论述室内莆观设计的目的基础上,依据空间形态和表现内容划分室内景观的类型,提出室内景观设计的设计必须考虑室内景观设计的文化性以及科技与信息多元化。在积极的生态环境保护设计主题下,结合当下的设计时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相似文献   

16.
视觉关注度与审美偏好是衡量城市景观元素感知属 性的2个独立变量。这2个概念往往易被混淆,且鲜有研究探 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甄选出既受人关注又受人喜爱的景观元 素。通过将城市景观照片作为测试媒介,结合眼动分析法与审 美偏好测试,量化分析了城市景观元素的视觉关注度与审美 偏好。结果显示:1)相比自然景观元素(山体、树林、水体、 草地),人工景观元素(现代建筑、传统建筑、桥梁、道路)更 易受到关注;2)不同自然景观元素对审美偏好的贡献差异显 著,水体审美偏好显著,而山体偏好表现负向;3)在易受到 关注的各类景观元素中,传统建筑、桥梁等偏好显著,现代建 筑偏好表现负向。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提供 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倞 《风景园林》2017,24(10):34-43
巴塞罗那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城市再启动计划",将城市快速路的建设与公共空间营建紧密结合起来,以此作为实现城市复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研究巴塞罗那快速路所遵循的交通效率与公共活力并重的发展战略,分析快速路与景观网络相结合的巨大潜力,从快速路作为连贯的城市景观廊道、快速路交叉口与景观节点的结合、快速路作为整合区域景观网络的骨架3个方面,归纳了巴塞罗那基于快速路的景观网络构建的核心策略。最后,总结了巴塞罗那不再将快速路的建设看作是一项单独的城市交通改善工程,而是在不断尝试将现代道路的快速交通需求与传统街道所具有的引导公共流动的能力结合起来的最优途径,对中国城市的快速路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学地理学视野,以白鹿原地貌形态之“实”和文学描述之“虚”共同建构其文学景观,探究白鹿原文学 景观与白鹿原乡土景观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其文学景观与乡土景观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梳理白鹿原生态、生产、 生活的乡土景观体系,为当下的乡土景观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城市景观形态的类型及其精神作用 ,探讨了福州城市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20.
周斌 《山西建筑》2011,37(24):198-199
溯源于中西方哲学思辨,从道路设计理念、建筑主从地位、水体驳岸设计、地形改造方式等硬质景观要素入手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中西方古典园林硬质景观差异,以期促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