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中国味道的城市珍藏之——平门府初印象 平门府位于历史悠久,闻名天下的苏州古城的核心区中轴线上,南携北寺塔,东临拙政园,俯瞰观前街。占尽古城风华,尊贵之气,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2.
图片新闻     
《建筑与预算》2009,(3):F0002-F0002
拙政园 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大的园林,也是中国大园林之一,山水并重,以池水为中心,沿池畔建楼、台、亭、榭,有房浮水上之感,园中建筑朴素、平淡、并富有诗情画意,曲经通曲廊,静水观荷艳,明代风格。  相似文献   

3.
苏州园林极重视借景,由于运用得体,手法灵活,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一、远借苏州园林的借景遵循“俗则屏之,嘉则收之”的原则,拙政园对北寺塔的远借便是突出的一例(图1)。从拙政园中部入口“倚虹亭”  相似文献   

4.
绍兴有着2 500年的建城史,历经几个朝代的扩展和演变,形成了多层次、整体性的独特的山水空间体系,有着从地理宏观尺度到庭院园林微观尺度的空间连续性,从勾践小城到如今绍兴古城的时间连续性。现代城市的发展,较大程度改变了绍兴传统的城市空间和山水面貌。但总体来说,并没有跳出"山水城市"的范畴。尤其是2000年以后对山水格局的重塑和古城保护的措施,拉大了整个城市的格局,重构了城市水网骨架,传承了山水空间,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使绍兴成为一个现代山水城市的佳例。  相似文献   

5.
卜复鸣 《园林》2007,(7):14-15
苏州古典园林大多以山水为布局中心,或以山为主,以水为辅;或以水为主,以山为辅。而水亦有聚散之分,一般大园之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但却能宾主分明,如拙政园中部园林。小园之水,则大  相似文献   

6.
周以和 《四川建筑》2000,20(Z1):23-26
自贡市属于浅丘地貌,小山小水、青山拥翠,碧水含秀、山水相融.市郊农村有坡地必有冲田,有山丘必有小溪,两山夹一水的市区,解放时也曾经是青山夹岸、碧水中流;林木葱葱、清流迤逦,粉墙黛瓦藏于万绿丛中.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生产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中有些问题值得探讨.自贡市已经确定要建成山水园林城市,如何在规划小区(组团)中体现"山水园林"是城市规划师、建筑设计师和管理者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历史上营造最早的史前古城。考古发现,城头山古城存在原始宗教崇拜和祭祀场所。本文在前人考古发掘的基础上,从园林视角系统地梳理出城头山古城内与祭祀活动相关的遗址和遗迹,并推测城头山古城存在祭祀园林萌芽。 城头山古城祭祀园林萌芽主要体现在坛庙园林、祠庙园林、陵园三种 类型上,并分析了其园林特征,为我国史前园林研究提供新的考古史料与视角。  相似文献   

8.
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其传统园林依泉而生,独具特色。本文分析了济南城市的山水特色和传统园林的造园特色,包括空间布局特色、掇山理水手法、植被配植手法,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9.
苏州相芳巷住宅小区为建设部全国策三批住宅试点小区之一。作为位于具有250O年历史的古城内,旧街坊成片改造试点项目,同时又是国务院对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后体现保护古城风貌的住宅试点小区,具有特殊的意义。一、小区概况相芳巷小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部,在古城54个街坊中属第12号街坊内,四周以园林路、白塔东路、狮林寺巷为界,占地3.61公顷。小区北有苏州古典名园狮子林和拙政园,向东步行10多分钟达东园,西离北寺塔约400m,南距著名的观前街商业中心约gOOm。该区域出行方便、闹中取静,实为集商业旅游、居住和休想于一体的“…  相似文献   

10.
章婷婷  郑曦 《风景园林》2017,24(8):105-111
中国古代城市营建与区域风景系统是相互适应、协调发展的关系。本文以南宋时期(1127—1279年)绍兴古城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为研究对象,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出发,梳理山会平原区域风景系统的组成,包括自然的山水以及人工干预后的水网体系;并探讨构建于该系统之上的古城营建特征,从中探索城市的分区,包括衙署、居住、商肆、仓场、码头等与区域风景系统相互适应的关系。提出区域风景系统是城市发展营建的基底,城市与山水紧密结合,二者相互调适、持续发展,最终呈现出独特的城市形态与人文内涵。以期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对城市特色与风貌保护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金天天 《景观设计》2020,(1):66-73
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的西南部为设计师园展区。与国内外城市展园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主题不同,设计师园主要展示的是设计师个人的思想理念与艺术手法。设计师园共有五个,每个展园占地面积约2000 m^2。"山水间"花园地块不远处有起伏的山丘和蜿蜒的水面,地块旁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山、水、竹成为设计师构思花园主题时三个关键元素,中国山水画意、传统园林精神、竹的文人气质三者相通,于是便有了藏在竹林之中、充满山水诗意的"山水间"花园。  相似文献   

12.
贾珺 《中国园林》2007,23(5):87-90
继园又名三贝子花园,是清代北京西郊的一座大型私家园林,其旧址在今北京动物园内,当年曾经是游人如织的游览胜地。其中引御河之水入园,形成丰富的水景和分散曲折的岛屿,周围以连绵的土山环绕,随地形起伏布置形态丰富的长廊、亭榭,叠石、藤花点缀其间,水中密植莲花,陆地种植了大量的柳、槐、榆等高大树木,景致十分优美,并富有自然野趣。通过文献考证和遗址调研,对继园的历史沿革、基本布局以及造园手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明末江南第一名园——弇山园随着时代的变迁,原始名园实体消逝的问题,通过王世贞的《弇山园记》还原了弇山园的山石、水体、建筑、植物等造园要素,深入剖析了弇山园的精湛的造园艺术,洞悉弇山园的造园精髓。  相似文献   

14.
张志强  郑曦 《中国园林》2022,38(7):133-138
以《东庄图》和《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的城墙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和园林历史情境互证的方法,通过由图到园和由园及城的系统分析,解译了这2套园林绘画中城墙形象出现的画理依据、造园因素和城市风景文化情结,认为城墙形象在沈周和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的园林题材绘画作品中具有指示园林地望的作用,同时城墙也是当时城内和城外园林的重要借景对象;随着城市的功能转移,城墙周围的城市边缘区域对于园林的布局起到空间的牵引作用,究其原因与被内外城河环绕区域丰富的园艺空地和良好的水运交通分不开,最终形成了半村半城的园林和城市的空间耦合关系。旨在为苏州古城历史上形成的园林和城市风貌关系的传承和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黄玲玲  刘滨谊 《园林》2020,(4):82-89
城市规划设计及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考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对自然系统的保护,特别是对自然水循环的很好处理。本文以苏州太湖园博园为研究对象,在营造园林景观的同时,将海绵技术运用到绿地景观的建设中,打造了江苏省首个"海绵型郊野公园"试点工程,不仅满足造园功能需求,也展示了海绵城市理念与建设成效。通过对海绵城市相关概念及现状研究,针对园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阐述海绵城市具体的技术设计及应用,希望能将海绵城市理念及技术,运用到绿地建设中,更好地与城市景观融合在一起,也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游览型公园持续发展提供价值性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园林设计理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程 《山西建筑》2010,36(31):349-350
针对法国凡尔赛宫和中国拙政园园林形式的不同,从地形要素、水体要素、植物要素、小品要素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对园林和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中西方各自不同的造园理念。  相似文献   

17.
轩玉鑫  沈一 《城市建筑》2014,(6):217-218
文章从布局形态和园林小品大小两个层次,以及“环、线、点”三个方面综合分析了汉风酒城古镇水体景观空间的塑造手法,探讨理水技巧。由于其水体景观空间塑造手法的实用性和鲜明性十分突出,在当下古镇泛滥建设和水资源匮乏的环境下,这种塑造手法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王越  仝晖 《中国园林》2021,37(1):62-67
明清济宁古城水系发达、经济繁荣,是鲁西南最重要的漕运咽喉。以重要运河城市济宁为研究对象,探讨鲁运河影响下济宁古城风景体系特征,具体包括运河水利景观风貌和古城风景体系两部分。其中,运河景观风貌包括泗水、汶水、北五湖、南四湖构成的天然河湖,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引水、分水、蓄调系统建立的运河水脊独特水利景观风貌;古城风景体系则从城址变迁、城池形态、水网体系、水利营建、功能格局和城市意象6个方面探讨因水而生、因河兴市、因市而荣的古城风貌特征,以期为济宁运河风貌保护、文化传承及城市更新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区域自然山水对营造诗意的栖居环境具有根本性作用,探究传统智慧中基于自然山水格局的都市区域景观营造的理论方法至关重要,隋唐长安都城区域景观是综合性、区域性考虑的典范。首先研究关中自然山水空间内外层次与组织结构,然后将研究区分为外圈边界关隘层、中圈水利农田层、内圈城市本体层,从结构、模式、分区、选址、朝对关系、借景、轴线等角度讨论结合关中自然山水格局的区域景观营造方法。研究所得结果显示:山、塬、原、滩、河嵌套穿插的山水空间,4类关隘景观,6类水利农田景观区,"高敞-六爻"模式的空间规划原则,以南山为阙的朝对关系,融合南山峰谷与功能需求的非均衡复合轴线景观等。对隋唐长安都城区域景观营造与自然山水和谐统一的方法措施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区域空间规划等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堪舆学是综合天文学、地理学、星相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中国古代人居环境科学,皇家建筑、陵寝、园林的选址规划布局等无不需要提前征询堪舆师的意见,其理论传入民间,广泛应用于村庄、民居等的选址与建造,并逐渐演变形成民间的一种习俗文化。苏州拙政园是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的典范,经历代有官员、商贾身份的主人设计与修建,形成今日之典雅形态。本文运用堪舆中的形法派和理法派理论对拙政园的格局进行分析,以探求拙政园中堪舆理论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