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正>江南布衣杭州总部~(1))是伦佐·皮亚诺在中国承接的首个建筑项目。3月26日,在伦佐·皮亚诺赴项目施工现场会议前及现场工作期间,本刊对伦佐·皮亚诺及其合伙人马克·卡罗尔(Mark Carroll),以及项目业主杭州江南布衣服饰有限公司总裁李琳、项目中方合作建筑事务所GOA大象设计总经理陆皓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在有限场地的情况下,紧贴旧建筑进行扩建项目设计存在的难点问题,主要包括扩建项目造型与旧建筑如何共存、扩建项目流线如何与旧建筑流线相融合、新旧地下室如何紧贴共存、扩建项目核心筒安全距离、新旧建筑变形缝设置、借用旧建筑柱子、扩建建筑进排风口紧凑安排等。  相似文献   

3.
引言     
伦佐·皮亚诺于1937年10月14日生于热那亚的一个建筑商家庭。1964年他毕业于米兰工艺大学建筑学院;在学习期间,Franco Albini指导他的设计,同时,他还参与他父亲工地上的工作。在1965和1970年间,他与路易斯·康在费城共事过,在伦敦和Z.S.Makowsky 合作过。在这段时间里,他遇到了Jean Prouve, 这段友谊给他日后的工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与罗杰斯的合作开始于1971年,1977年以后是和Peter Rice,而他现在的事务所则命名为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地点设在热那亚、巴黎和柏林。伦佐·皮亚诺的建筑反映了艺术、建筑和工程三者之间…  相似文献   

4.
April  Kilerease  Tom  Fox 《景观设计》2009,(2):32-37
作为旧金山首座可持续性建筑项目之一,新的加州科学馆拥有10117m^2的绿色屋顶.这是建筑师伦佐·皮亚诺与斯坦泰克建筑事务所共同创作的智慧结晶.由于强调了生境的品质和连贯性,该项目荣膺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简称LEED)白金级认证.  相似文献   

5.
正"一进入展场,就被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淹没",这几乎是所有观众的共同感受,那么信息量究竟有多大呢?先来展示一组数据。27/120+个项目现场展台数27个,即展览从皮亚诺建筑生涯的120余个项目中遴选出27个,其中25个项目来自于皮亚诺建筑工作室成立的第二年1982年至今。  相似文献   

6.
<正>敢于打破常规,并坚定地使之付诸实现,你就会发现,你的设计已不受任何限制,并达到了自由自我的境界。——伦佐·皮亚诺这个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男人,有着不拘一格的灵魂,从他的设计中我们总能够看到对于建筑艺术不断的深入研究与创新,虽已古稀之年,却依然保留着如顽童一般晶莹剔透的心。皮亚诺对于开放式的设计和自然光效果的热爱是众所周知的,他的设计注重建筑艺术、技术,以及建筑体与周围环境的结合。他这次所做的百代基金会项目是一个旧建筑改造工程,它是位于法国巴黎德戈  相似文献   

7.
作为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在中国的首个项目,天目里富有特色的整体构想以及世界级标准的工程品质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在国内的工程条件下,这些成就能够逐一实现意义非凡。文章作者《时代建筑》杂志戴春采访了伦佐,皮亚诺事务所(RPBW)合伙人、天目里项目设计负责马克·卡罗尔(Mark Carroll)、奥洛夫·德·诺耶(OlafDe Nooyer)和goa大象设计副总经理、天目里项目深化设计负责人卿州,就天目里的设计理念解读、双方的工作方式和对话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告白 《世界建筑》2000,(4):46-49
设计: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设计选例该工作室位于热那亚以西20km的威斯马,可能是皮亚话的工作室中最为迷人的一个,由皮亚诺建筑工作室和联合国教科又组织共用,用来研究建筑对自然材料的使用。可以说,皮亚诺始终坚持的将人造技术与自然世界创造性综台在一起的想法,受到了威斯马实验室中所进行的研究的鼓舞。建筑位于郁郁葱葱的山脚下,俯瞰着热那亚湾,看上去就象精巧的透明温室──各种实验用的植物样品摆放在屋里,在室内生长,这与建筑的性质非常吻合。建筑形式还有点像当地的农家温室,这帮助业主获得了在海边山脚下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金贝尔美术馆原作旧馆由路易·康于1972年设计。伦佐·皮亚诺工作室新建的部分与这座既粗犷有力又精致柔美的旧建筑建立起一种亲密、谦恭而坦率的对话。这座新的"伦佐·皮亚诺馆"(由建筑所有人命名)可容纳博物馆日益增多的展陈和教育功能,从而将路易·康的旧馆恢复为博物馆永久馆藏陈列的用途。近年来,金贝尔美术馆的功能和馆藏都以戏剧化的速度增长,远远超出了博物馆在1970年代时所设想的规模。考虑到博物馆在展陈和教育功能空间的严重缺失,新的伦佐·皮亚诺馆提供了用于临  相似文献   

10.
"魔方"——上海企业联合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由伦佐·皮亚诺与理查德·罗杰斯设计的巴黎蓬皮杜中心建造完成.整栋建筑的内部结构完全暴露在外,并将纵横交错的管道系统作为建筑表现形式.凭借该史无前例的未来主义设计,蓬皮杜中心成为了建筑领域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Ein effizientes Lebenszyklusmanagement von Betonbauwerken erfordert die Dauerhaftigkeitsbemessung beim Neubau bzw. die Lebensdauerprognose für Bestandsbauten. Sie ermöglichen gleichermaßen eine wirtschaftliche wie auch eine nachhaltigkeitsbezogene Optimierung einer Konstruktion bzw. einzuleitender Erhaltungsmaßnahmen. Der vorliegende Beitrag behandelt schwerpunktmäßig die Dauerhaftigkeitsbemessung. Dabei werden weniger die Schadensmechanismen auf Bauteilebene beleuchtet als vielmehr die Methodik des Übergangs vom Bauteil zur Gesamtkonstruktion. Ebenfalls wird dargestellt, wie die Interaktion dauerhaftigkeitsrelevanter Einwirkungen modelliert werden kann und wie singuläre Risiken (z. B. Spannstahlkorrosion) in einer Gesamtbetrachtung berücksichtigt werden können. Service life design in concrete construction – From the deterioration process related to components to safety analysis of whole structures Relevant methods for the lifetime management of concrete structures are the design for durability relating to new structures and the lifetime prediction relating to existing structures. These methods allow to manage the entire lifetime of a concrete structure while avoiding cost‐intensive maintenance measures and corresponding downtim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sign for durability. Major emphasis is put on the presentation of methods to describe the behaviour of the concrete structure as a whole resulting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eterioration effects on the member level. Based on the fact that different deterioration mechanisms occur in combination with each other, procedures for modelling interactions and singular risks (e. g. corrosion of tendons) are dealt with as well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