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贡坚  郭珩 《山西建筑》2008,34(12):75-77
通过介绍历朝历代祭祀制度的修改和变更,以龙川胡氏宗祠建筑为例,讲述中国祠堂建筑"殿、寝、门、堂"之制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祠堂建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往往离不开生动的建筑场所,然而文学语言的描述,往往无法满足读者对于建筑场所的空间感受,大部分借助于读者自身的想象。因此,本文试从场所精神的角度解读白鹿祠堂,包括:白鹿祠堂与白鹿原的环境关系、祠堂的格局、祠堂里发生过的故事以及祠堂的最终命运四个方面,阐释了祠堂与自然、人、社会的巧妙关联性。从而,较全面的再现白鹿祠堂的场所性与空间感,为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建筑场所提供一种可探讨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始建于清代的江氏家庙为例,通过对该祠堂建筑的选址、形制、装饰以及功能等四个方面进行历史文化层面的解读,揭示潮汕祠堂建筑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潮汕的祠堂建筑选址及环境营造体现注重风水的传统人居环境观念,建筑形制表征了礼仪有序的宗法礼制等级制度,建筑装饰反映了人们精致细腻的审美追求,建筑的使用功能则突出了礼乐相济的崇宗敬祖思想。  相似文献   

4.
城镇中历史建筑的改造已逐渐成为一个设计的主题。而祠堂建筑又体现出不同于其他历史建筑的特点——功能的时间性,即除了特定时间用于祭祀外,大量时间段处于功能空白状态。在此基础上,文章以平江县县城祠堂为例,提出功能更替的改造思路,一方面置入新功能以利用平时大量时间段的空白空间,一方面用可逆性的改造方法保证建筑能于特定时间还原传统文化活动空间。建筑在时间轴上完成两种功能的切换,使城镇祠堂的祭祀文化得以传承的同时,又能填补城镇发展中的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5.
以中山的祠堂建筑为考察对象,在对219座祠堂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现存祠堂的布局形制、头门立面样式的类型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总结归纳了祠堂的地域性特征,以期从建筑及其历史文化的角度认识中山地区的祠堂建筑。  相似文献   

6.
徽派建筑以其“粉墙矗矗、鸳瓦鳞鳞,棹楔峥嵘、鸱吻耸拔”的独特风格耸立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林,而祠堂则是徽派建筑的代表。何以见得?因为徽州是程朱礼学之邦,其封建宗法制尤为突出,而这种封建宗法制是以祠堂、宗谱、族田来维系的。“徽州聚族居,最重宗法”,“姓各有宗祠统之”,祠堂成为徽州诸姓氏的代理人。“相逢哪用通名姓,但问高居何处村”。明程一枝《程典》卷一九《宗法志》第三中说:“人之生也,本之为祖,统之为宗,散之为族,祖也者,吾身之所自出,犹木之根也,有生之道,莫先于尊祖。”如“祠宇未兴,祖宗露外,而广营私第,纵祖宗不责我,独不愧于心乎?”所以尊祖是封建宗法制的首要原则,兴建祠堂,正是为了尊祖敬宗“社则有屋,宗则有祠”的古徽州人义不容辞的崇向,在这  相似文献   

7.
祠堂是古徽州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祠堂戏场建筑作为徽州传统戏场建筑的一种典型类型,对于维护宗族制度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徽州地区10余处祠堂戏场建筑,结合文献阅读以及修缮复原设计,将其空间功能分为引导空间、入口空间、表演空间、观演空间、仪式活动空间和祭祀空间,同时对其相对应的祠堂前广场、仪门、戏台、前天井及廊庑、享堂、后天井及廊庑、寝殿的空间形态加以分析,旨在为徽州传统戏场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伴随中国城镇化的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乡村文化重要载体与公共空间的祠堂,其功能发生了剧烈重构,然而学界对其功能及空间演变特征与动力机制关注还相对不足。基于尺度政治理论,以江西唐江卢氏宗祠为例,运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村落祠堂功能及空间演变与动力机制。研究发现:祠堂功能演变经历了传统祭祀与乡村教学向工业生产的功能演变(1978-2000年)、工业生产功能褪去与传统祭祀有序复兴(2000-2012年)、传统祭祀向红色旅游功能提档升级(2012年至今)3个阶段;祠堂的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经历了脱节-错位-对应,并带动祠堂周边传统建筑与空间的成片开发、多样功能植入与活化利用;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弱势方利用垂直尺度、水平尺度、表达尺度重构卢氏宗祠所处的尺度,转变了强弱势双方的权力关系,推动祠堂功能演变与乡村振兴。进一步丰富了多元主体下的乡村治理理论,也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与利用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祠堂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本文以古竹村的祠堂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古竹村文化背景,通过实地调研,对祠堂的背景、选址、平面以及空间特征进行研究,把握传统祠堂建筑的形制特征,为祠堂建筑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无锡惠山祠堂群以其整体祠堂群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好、祠堂数量最多、祠堂类型最完整等特点,近年来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关注。依据文化景观的理论解读无锡惠山祠堂群的建筑文化价值与景观价值,并对祠堂建筑的遗产保护与景观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郑小露 《山西建筑》2010,36(16):19-20
结合潮汕地区地域特色和人文历史,探讨了近代潮汕祠堂建筑装饰工艺特点,从装饰风格、装饰技艺、审美特征三方面阐述了近代潮汕祠堂建筑装饰工艺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及其艺术效果,得出其典型特征为"礼乐相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龙自立 《山西建筑》2009,35(1):66-67
指出张家界普光寺是一座具有艺术多样性的寺庙建筑,它集寺、观、阁、祠等建筑形式于一体,汇释、道、儒、武等宗教文化于一流,保留了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建筑装饰艺术,并从普光寺的建筑艺术多样性着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顺谢氏宗祠,位于湘西永顺县灵溪镇连洞村,始建于公元 1867 年,为“三进”合院式建筑,是湖南传统宗祠建筑的典型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在土地革命时期为抗击湘西军阀,在祠堂两侧封火山墙上留下了湘西乃至湖南省现存最大的红军宣传标语,赋予了宗祠特殊的时代烙印,祠堂也因此在后来得以幸存。通过对宗祠建筑本体以及在“红军”标语文化影响下的历史沿革进行研究和梳理,发掘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历史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琪  李坚 《华中建筑》2012,(2):178-183
龙氏家祠是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为祭祖所修建,是云南民国时期云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该文通过龙氏家祠用地的外部山川概貌和周围环境的叙述,从风水形势法觅龙、查砂、观水、点穴等诸意象表述和揭示为何龙云母亲墓地和龙氏家祠选址于昭通迴龙湾这一地方,并且概要分析了龙氏家祠建筑群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亦受风水学的影响。通过该文希望重视中国建筑风水学,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15.
以中山地区祠堂的梁架为考察对象,在对200多座祠堂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祠堂梁架的类型及在建筑中的使用情况、不同部位的梁架特点,以及梁架与祠堂形制之间的关系,分析其背后的历史原因,以期从建筑及历史文化的角度认识中山地区的祠堂和梁架。  相似文献   

16.
王晓华  王瑛 《山西建筑》2008,34(3):16-17
介绍了民国傅公祠西部祠堂院和东部接待区的建筑组织方式和建筑形式处理,并对其多元的建筑语言现象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从中得出民国傅公祠四种建筑语言处理方式,以期为同期相关的建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平顺龙门寺始建朝代早、修建朝 代多、建筑规模大,在同一区域的佛寺建筑 当中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龙门 寺的实地调研与测绘,将其建筑组群布局与 单体建筑型制与同时代同类型建筑进行对 比研究。以时代更迭下建筑格局演变作为轴 线,揭示不同时代佛寺建筑格局特征演变的 差异,以及龙门寺在不同时代所形成的建筑 规模与布局规制,并揭示其历史演化过程中 所体现的时代差异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峰 《华中建筑》2012,(3):48-53
太白祠灾后援建工程是河南省对口支援江油市第二批交钥匙工程之一。施工自2009年5月始,至2010年5月竣工,历时一年。该文为此次维修工程的工程报告,主要就太白祠内文物建筑的建筑形式和主要施工工艺进行了叙述,对文物建筑的修缮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技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孔诏 《山西建筑》2010,36(2):28-29
对孔庙建筑的起源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闽南传统建筑的分析,介绍了闽式孔庙建筑布局体制,指出孔庙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具体象征,是中国传统思想理念在建筑中的体现,以提高人们对孔庙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