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包括近期发生的云南漾濞和青海玛多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要求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国防灾减灾工程学术会议已分别在南京、哈尔滨、深圳、武汉、广西成功举办五届,值此建党10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2.
正"第三届韧性城乡与防灾减灾论坛"于2021年4月10-11日在上海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地震学会可恢复功能防震体系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城乡韧性与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韧性城市与智能防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和《建筑结构》杂志社共同承办。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多名全国防灾减灾领域的权威专家出席了本届论坛,来自全国各地196家单位的700余名学界、业界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3.
《防护工程》2014,(1):29-29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主办,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和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拟于2014年8月中旬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会议将就近年来工程结构毁伤效应与安全评估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展开研讨,欢迎全国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及工程技术人员踊跃投稿并参加会议。论文经会议学术委员会审查通过后编入论文集,并评选优秀论文,部分优秀论文将在《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和《防护工程》期刊正式发表。  相似文献   

4.
第二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于1987年11月9~14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这是继1984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之后,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地震工程学术委员会联合召开的规模较大的一次地震工程学术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科研、设计,高等院校和从事地震、抗震防灾工作的管理部门以及学术团体共92个单位235名代表。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5月12日是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增强社会各界对消防工作的关注,强化全社会的防火意识,各地消防救援部门围绕主题,精心谋划,联合相关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升广大群众防灾减灾及火灾逃生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防灾减灾经验证明,城市防灾与减灾工作必然要走综合防御的道路,通过建设和不断完善城市综合防御体系,增强城市重要工程与生命线要害系统综合防灾能力,保障城市和居民的安全。本文以苏州市抗震减灾规划为例,首先分析了城市建设抗震防灾存在的问题,然后对防灾空间布局规划对策、防灾空间布局、救灾骨干网络布局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为相关抗震减灾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逐步推进旧城改造事业,城市化进程得到持续深入,高层建筑仿佛雨后的春笋,在全国各个城市中拔地而起,促使我国建筑业驰骋发展。文章首先分析在建高层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类型,接着探讨基坑工程防灾减灾面临的关键问题,最后提出在建高层建筑基坑工程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和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每 4年一次的地震工程领域的学术盛会 ,于 2 0 0 2年 1 1月 7日~ 1 0日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此次会议由东南大学承办 ,协办单位有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河海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本次会议的的中心议题是围绕现代地震工程进展展开的 ,分强震观测、地面运动与震害 ,场地效应和地基反应分析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鉴定、加固和改造 ,隔震与振动控制理论和应用 ,生命线工程和重大工程抗震 ,抗震试验技术和结构试验研究、城市防灾减灾及标准和规范共 8…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近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印发通知,明确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对做好2021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10.
《岩土工程学报》2009,31(9):1383
<正>《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是国家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建筑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建筑结构、地下建筑与基础工程、防灾减灾、桥梁工程、建筑材料、建筑学、市政工程、  相似文献   

11.
张望  刘婺 《山西建筑》2014,(26):255-256
分析了在建工程灾害的特征、危害性和影响波及程度,结合土木工程行业目前在建工程的防灾减灾的薄弱处及发展要求,重点研究了土木工程行业在建工程灾害较为合适的防范对策,提出了在建工程较为系统的防灾减灾的新举措和新思路,对施工阶段的防灾减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消防》2012,(9):F0002-F0002
5月12日是第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弘扬5方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各地消防部队积极组织防灾救灾应急演练,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面向社会普及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进一步提高全民防灾避硷意识和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可追溯到1922年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设立的"结构部"和"路工学部"。1924年,东南大学工科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我国著名土木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任校长,为本学院的学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院拥有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点,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及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学科,结构工程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设有一个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四个二级学科,拥有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权,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目前设有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2个系,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安全与防灾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与景观等8个研究所和土木与交通实验中心。拥有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外专局堤坝工程安全与防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江苏省岩土工程  相似文献   

14.
文中指出我国城乡建设的高速发展,使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文中还探讨了城市与工程的防灾减灾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层动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基本摸清全国重点区域自然灾害风险情况等八大防灾减灾工作目标。《规划》提出的八大目标包括:——基本摸清全国重点区域自然灾害风险情况,基本建成国家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信息平台,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统计核查和信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我国自2009年起,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2010年,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社区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通过各地对社区综合减灾工作认识的不断加深和综合减灾新做法、新经验在社区的运用,一个个具有完善应急救助预案和鲜明减灾特色的示范社区正在形成。桥北村位于浦东惠南镇,是惠南镇唯一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就让我们通过他们的预警机制,看一看示范社区的防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由北京力学会主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承办的2016年防灾减灾高峰论坛于9月20日在北京召开。论坛邀请了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卫明副司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亚勇研究员、北京建筑大学张爱林校长、中国工程院范维澄院士、中国消防协会李引擎副会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郁银泉教授级高工和住建部防灾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金新阳副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做好首个"防灾减灾日"的宣传活动,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中国地震局、北京市人民政府2009年5月12日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联合举行了"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并召开"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正常开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广泛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防灾减灾工程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正>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可追溯到1922年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设立的"结构部"和"路工学部"。1924年,东南大学工科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我国著名土木桥粱专家茅以升先生任校长,为本学院的学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院拥有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点,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及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学科,结构工程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设有一个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四个二级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