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下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迁移转化机理的研究 ,建立了地下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变系数动力学模型 ,并运用数学物理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解析求解 ,同时对动力学模型中的各物性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 :地下水流速和弥散系数对于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的影响最大 ;当地下水流速比较大时 ,忽略衰变、吸附及生物降解作用的综合系数影响 ,不会造成太大误差。这对于定量化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对流 扩散状况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同时还为土壤污染预测预报、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管理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环境科学研究中的渗流力学问题,从环境科学理论和渗流力学理论出发,探讨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机制和规律、地下水多组分反应溶质的迁移模型和规律;分析了垃圾填埋场气体迁移和二次污染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挥发性有机物的迁移过程及控制机制的不确定性的两个方面和多组分水化学模型与水动力迁移模型的耦合模型建立的必要性。文中分析对环境科学与渗流力学交叉研究问题的深层次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有机污染物包气带迁移的离心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离心模型是研究有机污染物包气带迁移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它不仅可以减小模型尺寸 ,缩短试验时间 ,还可以减少迁移过程中的“指状不稳定”现象。试验过程中 ,电阻湿度计、亲水性张力计和厌水性张力计分别用来测定水的饱和度、水的毛细张力和油的毛细张力 ;图像自动记录系统获取有机污染物迁移的轮廓轨迹。通过对均质和有夹层的试样进行离心试验 ,从而了解有机污染物在包气带中运移和滞留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发展了一个多孔介质中的化学–热–水力–力学(CTHM)耦合本构模型。该模型基于文献[1]中多孔介质热–水力–力学(THM)本构模型、文献[2,3]中的污染物传输本构模型和文献[4]提出的化学–力学本构模型。在本构模型中引入化学软化函数以模拟孔隙水中有机污染物对多孔介质力学性质的影响。考虑了温度对污染物传输机制的影响。本文CTHM耦合本构模型已在多孔介质的热–水力–力学–污染物传输数学模型中建立。在CTHM本构模拟框架中对计及化学塑性效应、描述在热–水力–污染物传输耦合作用下多孔介质力学行为、在应力–吸力–温度四维空间中包含了五重屈服面的耦合本构模型发展了一致性切线模量矩阵。数值结果突出显示了污染物浓度在多孔介质化学–热–水力–力学(CTHM)耦合系统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石油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运移的多相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石油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外水文地质学者和环境学者的广大关注,并成为地下环境污染控制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了石油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迁移转化的规律、时空分布特征、控制多相流系统的本构模型以及污染去污过程滑逸耦合模型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编制的计算软件实时定量预测预报有机污染迁移转化的动态及过程,对于更科学地、更有效地控制石油泄漏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更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室内…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垃圾填埋场灾变过程预测与控制的迫切需求,结合垃圾填埋场及其周围复杂而特殊的环境地质条件,从温度–渗流–应力–化学(T-H-M-C)多场耦合角度深入分析垃圾填埋场灾变过程的演化机制与开展多场耦合研究的必要性。提出填埋气体运移的微生物降解–温度–渗流(B-T-H)耦合模型、考虑好氧和厌氧微生物降解作用的垃圾渗沥液污染物迁移转化渗流–微生物降解–化学(H-B-C)耦合模型、复合衬垫系统污染物运移渗流–化学(H-C)耦合模型以及考虑热量变化和水蒸气迁移过程对开裂过程影响的填埋场封场覆盖系统干燥开裂温度–渗流–应力(T-H-M)耦合模型,为垃圾填埋场灾变过程的预测和安全性评价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提出一套多场耦合测试分析方法与试验技术,开发集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于一体的填埋场中污染物传输的多场耦合测试分析系统。形成一套填埋场污染物多参数远程同步监测方法与技术,研制集实时监测与视频监督于一体的垃圾填埋场污染物远程在线监督系统。针对多场耦合作用下封场覆盖系统开裂问题,提出新型环保的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生态污泥腾发覆盖技术(EST)。上述研究成果可为垃圾填埋场灾变过程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手段和技术支持,同时对于丰富和拓宽多场多相耦合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回灌渗滤液运移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对流—弥散模型和填埋场中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对覆土层内的渗滤液迁移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与前人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的可行性。同时分析了水力负荷、有机负荷及配水次数等参数对回灌处理效果的影响规律,得出了这些参数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冻土地区土壤水热迁移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冻土水热迁移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建立了考虑相变潜热及土壤冻结后含冰量的土壤水热耦合温度场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了冻土区不同深度土壤的水热耦合温差场,总结温度变化趋势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对某滨海油区环境和生态进行调研分析的结果,选择一般参数法、综合估值法和数值模拟法三种方法对土壤石油污染的环境容量进行评估和模拟研究.研究分析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时空分布,预测分析污染物迁移趋势和范围,综合探讨了研究区土壤石油污染的环境容量,可为制订有关环境标准和加强土壤石油烃排放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福州市感潮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福州市江北城区感潮河网的水动力和水质特点,构建河网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耦合模型的模拟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江北城区感潮河网在景观生态补水和外江潮位共同作用下的水动力特性以及河道污染物在内河中的迁移情况。模型成果可实现江北城区河网水系景观生态补水的合理配置,为更好地改善福州市城市水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DBO模式是近年来应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领域的一种国际新型项目采购模式.本文对其基本含义、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作了介绍,分析了FIDIC制定的DBO标准合同条件,并对DBO模式与BOT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住宅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日渐成为国家住房政策的重点.本文界定了保障性住房的概念,分析了保障性住房的特点,并结合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意图,借鉴国外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发展过程,对我国今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政府应起的作用及代建制、工程总承包等建设模式在保障性住宅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强夯法中几个问题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强夯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夯锤质量、夯锤底面积与加固效果之间的关系,得出在夯击能相同条件下,锤越重其加固效果越好等一系列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运用系统分析技术进行水污染控制系统的规划是现代水质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水质模型对整个规划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较详细地综合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水质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并评价了水质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旨在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PKPM系列软件楼板模型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剑飞  杨育人 《建筑科学》2008,24(1):100-103
根据PKPM系列软件中关于楼板模型的计算假定,阐述了不同楼板刚度模型的应用,并从有代表性的若干工程设计实例分析了楼板刚度对局部和整体设计结果的影响和可采用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晓菊 《特种结构》2009,26(1):39-45
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的结构响应与实测响应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偏差。利用结构现场实测的响应信息修正其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使得修正后结构有限元模型计算的响应值与试验值趋于一致,此过程即为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本文对结构动力模型修正和静力模型修正的一般理论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有限元模型修正中的若干重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改变传统的城市地质工作和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粗放形式,弥补传统的地质学研究模式、工作方法与技术手段的不足,在总结分析传统地质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的基础上,通过提取、完善数据库中的钻孔信息和地层信息,利用三维平台接口将地层信息进行三维可视化建设,构建三维地质模型,从而为地质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陈宇飞 《江苏建筑》2007,(B12):69-71
介绍了Partnering模式的概念、特征和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张家港市工务处在材料采购中实际运用情况,总结了在材料采购中Partnering模式的相关组织结构、工作流程以及实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应用Kachanov损伤模型表征沥青砂损伤的增长变化律,将Burgers模型与损伤因子进行耦合,构建出能够描述高黏弹沥青砂3阶段蠕变全过程的蠕变损伤模型.借助高黏弹沥青砂的弯曲蠕变试验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相关模型系数和蠕变损伤演化曲线.将此蠕变损伤模型曲线与试验结果及Burgers模型曲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蠕变损伤模型能准确描述高黏弹沥青砂的蠕变3阶段特性,拟合相关系数达到0.998.  相似文献   

20.
基于莫尔-库仑模型,结合含水裂隙岩体的本构关系及演化方程,在FLAC3D提供的二次开发程序接口基础上,利用VC++程序语言实现了计算过程,并编译成动态链接库文件进行加载和调用,得到了含水裂隙岩体的数值模型。通过一个简单数值模拟实验,验证程序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得出采用莫尔-库仑模型模拟出的结果比含水裂隙岩体本构模型的结果要偏于保守。将含水裂隙岩体的本构模型应用于一实际巷道的开挖围岩稳定分析中,其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的数据较吻合,再次验证了该含水裂隙岩体数值本构模型的正确性,可用于含水裂隙岩体巷道的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