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资源配置和利益调整的重要手段,越来越表现出以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为主要目标的公共政策属·『生。在现代公共管理模式下,城市规划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从传统规划思想较多地关注空间物质环境,向更多地关注“人”转变,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综合性规划。在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城市规划亟需变革与创新,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引导作用不断加强。公众参与、利益均衡、公平效率将成为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制度设计和公共选择机制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单一计划经济决定和单一市场经济决定的城市规划均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研究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的生态理性规划范式,纳入中华理性的思想,是对传统的理想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城市规划的修正和改善.分析生态文明作为城市生长的文明背景的时代要求;认识城市是具有意志、智慧和尊严的生命体,并充分尊重城市生命,作为根本前提;以大智移云技术和复杂科学作为城市规划技术和思想体系的支撑;不断发掘城市发展规律、尊崇城市规律.以上四个层面是生态理性规划范式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分析了规划思想的历史变革,提供了生态理性规划的具体案例,阐释了新时代的城市规划必须以生态文明的建构为目标导向,以创新为引领的新发展理念为基本动力,尊重城市发展和城镇化的基本规律,方可实现未来城市发展的多元统筹协调以及人类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方现代理性规划是在社会进步而城市发展遇到阻碍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人们对城市发展的理性思考本文分析了理性规划的发展脉络,论述其从注重工具理性到强调价值理性的演变,并指出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Z1)
<正>公共理性是指公民具有的超越个人眼界和直接功利目的,以遵循社会基本规范为原则,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工具进行思考的一种行为能力或者意志,是公民素质的直接体现。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担负着未来社会的建设责任,影响着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并且大学生最有禀赋成为具有公共理性的公民,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公共理性,对于构建文明和谐的公民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善治是现代民主社会治理的最佳状态。城市规划善治主张管理主体多元化,强调政府对社会的公共服务。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城市规划善治的基本价值诉求。城市规划善治的实现存在政府权责失衡、崇尚效率至上、公民参与权欠缺等困境。要实现城市规划善治,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等突出问题,必须务实规划行政问责制、构建责任政府、扩增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广度和深度,并健全完善城市规划决策体制和规划内容.  相似文献   

6.
马进军 《华中建筑》2008,26(11):122-126
该文从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强调城市人文属性的重要性,阐述城市公共空间之于城市人文属性的意义,以及人文属性的表达过程和表达元素,并以丽江国际商贸城概念规划项目为例,探索表达城市公共空间人文属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指出理性城市规划在西方城市规划发展脉络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从方法论角度入手,对西方理性城市规划模式及其对我国当代城市规划的影响进行了评析,提出应以时代的发展眼光全面看待理性规划模式的看法,以促进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1990年代初以来,西方的城市研究学者对中国城市的公共空间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来自城市规划、城市地理、城市经济、社会学、建筑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得以互相交叉、补充,勾勒出了一幅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演变的大致图蒂。该图景立足于西方的研究视角,将中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早期传统城市公共空间、晚期传统城市公共空间、通商口岸与民国时期的城市公共空间、计划经济时代的城市公共空间、市场经济时代的城市公共空间。在各个阶段,影响城市发展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皆不相同,由此形成了在物质形态和公共用途上都迥然不同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归纳起来,西方的研究成果表达了贯穿整个演变的3个重要变化:从“强权政治”到“商业社会”、从“控制”到“脱离”、从“封闭的墙”到“开放的街道”。  相似文献   

9.
西方视角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0年代初以来,西方的城市研究学者对中国城市的公共空间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来自城市规划、城市地理、城市经济,社会学,建筑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得以互相交叉、补充,勾勒出了一幅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演变的大致图景.该图景立足于西方的研究视角,将中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早期传统城市公共空间、晚期传统城市公共空间,通商口岸与民国时期的城市公共空间、计划经济时代的城市公共空间、市场经济时代的城市公共空同.在各个阶段,影响城市发展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皆不相同,由此形成了在物质形态和公共用途上都迥然不同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归纳起来,西方的研究成果表达了贯穿整个演变的3个重要变化:从"强权政治"到"商业社会"、从"控制"到"脱离",从"封闭的墙"到"开放的街道".  相似文献   

10.
刘杰武 《山西建筑》2007,33(25):47-48
城市公共空间开发管理是目前国内城市规划的热点问题,重点对华侨城生态广场这一成功的案例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套企业开发管理公共空间的模式——华侨城生态广场模式,以利于对现阶段中国企业开发管理公共空间做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李立勋  辜桂英 《规划师》2011,27(3):26-32
在当前社会结构多元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传统区域规划的工具理性逐渐被弱化,价值理性逐渐向公共理性提升.作为协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个人理性与国家(区域)理性、大众理性与精英理性的概念和理论,公共理性被逐步引入区域规划领域.<海南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是全国第一个省域城乡全覆盖的区域性总体规划,是...  相似文献   

12.
颜强  陈建萍 《规划师》2011,27(5):82-87
城乡规划的本质是制定和实施调控城乡空间资源的公共政策,如何在民主与法治轨道上引导规划公众参与,并平衡权力、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是规划部门面临的最大难题.对此,应分析权力、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及其冲突的处理原则,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其在规划公众参与中的作用,正确处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黄媛  邱灿红  蔡哲 《中外建筑》2012,(12):76-78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维系一座城市生命所必备的内在力量。而公共文化设施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公共文化设施对营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发扬城市地域文化有重要作用,它使城市家园更加舒适和宜居。本文通过分析岳阳市公共文化设施现状并及不足,并结合其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从设施、城市及人三方面来提出其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设计策略,力图对岳阳市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发展及规划提供参老。  相似文献   

14.
公共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关键点,对城市规划水平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有利于城市规划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落实“上海2035”总体规划,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内涵,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载体,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社区。上海市新一轮单元规划要求向上承接总体规划,向下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调整,重点统筹协调生态空间、公益性设施和文化风貌等底线型内容,落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选取上海市黄浦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采用步行指数方法,试图揭示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可步行性和合理性,以及与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布局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新一轮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可步行性较高的街坊主要分布在老西门街道和半淞园路街道;单元规划居住用地空间布局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格局具有高度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编制与优化布局提供参考,并可为其他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兴宏 《城市建筑》2014,(29):16-16
城市规划管理是对城市社会资源的分配过程,关乎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公众积极参与与否,对城市规划管理的合理及科学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的内涵出发,对其在规划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杨毅 《城市建筑》2014,(17):21-21
如何完善我国城乡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城乡规划的民主、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城乡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就成为了必要的话题。本文分析了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公共服务设施是城镇整体生活水平与社会文明程度的代表,同时也是城镇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居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空间载体,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公众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关研究成为焦点,但这些研究多集中于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较密集的区域,而相对于布局松散、规模偏小的内蒙古草原城镇少有涉猎。本文以内蒙古草原城镇为研究对象,探索均等化视角下内蒙古草原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适宜性规划布局,为草原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邹韵  程文 《建筑师》2021,(2):56-64
本文以美国尤其是加州历史上的重大生态事件和生态文明意识的发展为时间线,探讨美国公众、专家以及政府对生态事件的应对.在此背景下,结合尔湾新城的城市规划史料和文献资料,探讨其城市规划过程中针对生态问题的具体策略;采用ArcGIS软件作为工具,进行样本的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对尔湾新城的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对其目前的地表景观构成的空间表征分类状况和总体状况进行可视化、定量化解析,把握其构成规律.该研究成果既用以拓展研究深度,又有助于今后制定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框架,标志着我国规划工作的重心由问题导向的"多规合一"转向任务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总目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主要任务可分为两大方向,一是落实对"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二是解决好"城镇村"的建设与治理问题,后者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市县和乡镇级规划将成为整个规划体系实质上的重心。本文从实现生态文明的理论与路径入手,探讨了生态文明的空间表达本质,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在实现生态文明目标的过程中所应承担的任务和相应的规划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