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UNESCO亚太遗产保护奖的原则和标准为参照,基于对我国获奖项目的调查研究,探讨世界遗产保护发展趋势下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策略;并基于中国当前建筑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从健全体制保障、适应区域条件、提升工程完成度、改善建筑性能、提升人文环境、鼓励公众参与、利用信息平台、发展应急防灾几个方面研究我国遗产保护策略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新建筑》2008,(1):140
1背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使命是保护全球的文化遗产,在亚太地区不断推进建筑遗产的全方位保护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旨在表彰为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而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参评项目必须是建成50年以上的住宅、商业、文化、宗教、工业、办公建筑、历史街区或古城镇。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文化遗产已经是人类无可再生的宝贵财富,但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文化遗产的保护却存在着重要的危险。城市文化,是该区域固有的名片,对于城市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文化遗产,则承载了城市对于文化的表达与传扬,是与城市相为一体的。在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加强对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又要协调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必须重视起来。本文针对城市规划中文化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研究策略展开研究与讨论辩题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城市的规划与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近十年来我国有关城市遗产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研究进行了回顾。所分析的66篇文献分别从以下三个角度开展了研究:遗产保护原则和方法角度,城市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实践角度以及城市社会、管理学和经济学角度。这些研究和探索虽已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但基于可持续角度的城市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还未提及。因此在文章的最后,就未来的研究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5.
6.
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了东西方文化遗产不同的产生和延续方式。然而长期以来,作为东方文化体系的重要代表,中国村落遗产的评价与保护却缺乏从自身特点出发的考量,更多地遵从西方主流价值观影响下的遗产保护理念。从历史文化名村到最新的"传统村落"等各类村落遗产的评价标准,基本上是西方"物质真实"理念下的产物,而对居民社会组织、传统工艺技术、组织施工方式、日常生活需求等活态文化的重视不够。对比亚洲"文化真实"语境下的遗产保护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中国村落遗产的评价标准有必要在非物质文化、文化活态性、技术标准的传统性及面向未来的过程性4个方面进行补充和扩展。  相似文献   

7.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线性文化遗产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其悠久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大运河(山东段)现有文化遗产类型极其丰富,类型和层次呈现多元化,在中国线性文化遗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京杭大运河山东段为例,列举此段相关文化遗产,并探讨对京杭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合理的保护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刊记者:新时代背景下,您认为古城、古村镇保护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如何?阮仪三: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处于贫困落后状态,1983年以后经济状况好转,城市开始加速发  相似文献   

9.
姜岩  孙婷  董钰  赵雅倩  杨斯亮 《规划师》2022,38(3):110-116
文章首先根据国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相关要求,剖析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其次,以文化地理学、城市历史景观、文化遗产空间等与历史文化保护相关的理论为支撑,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工作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立足于区域遗产观,识别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根据城市历史景观理论...  相似文献   

10.
王红军 《时代建筑》2014,(6):136-137
<正>从历史文化遗产(heritage)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大,意义不断丰富来看,我们正处在一个遗产蔓延的时代。从历史建筑、纪念遗址、考古文物到文化景观以及无形遗产,遗产的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史学家大卫·洛温塔尔(David Lowenthal)这样写道:"遗产并不是我们联系过去的唯一纽带。历史、传统、记忆、神话及传记等也能使我们多样化地参与到过去的时光中,与先辈们以及早先的我们进行交流。这些通往过去的不同路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边界也不是固定的:它们相互重叠,其关注的重点也在不断地变  相似文献   

11.
陈晓晨 《中州建设》2012,(11):66-66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年公布的数据,在世界所有国家中,意大利以拥有35个联合国登记的世界文化遗产排名第一。据意大利政府文化遗产和文化活动部统计,意大利共有约2万个历史文化中心、45万座城堡和花园、3万座历史建筑、10万座教堂、2000座考古遗址、3500家公立和私人博物馆等等。  相似文献   

12.
记得二十多年前,面对兴起的又一波文化热,垂暮之年的冯友兰先生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访问时用了举案齐眉的典故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阐发了他的见解,认为东西方文化终有一日一如梁鸿孟光,互相认识接纳和整合。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建筑遗产,历史遗存古城墙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保护与再利用涉及到诸多类型价值的评价、选择与平衡。本文通过文献归纳和专家问卷的方法,构建了以保护与再利用为目标的古城墙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古城墙综合价值评价模型,并基于该评价模型将历史遗存古城墙划分成4种类型,分析其综合价值特征与保护利用途径,对探索历史遗存古城墙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保护与利用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筑创作》2008,(11):26-26
10月22日,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西安市人民政府、陕西省文物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CHINA)承办的“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本次论坛包括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5.
16.
“破坏触目惊心。遗产岌岌可危。在急功近利和无知的推动下,破坏性建设和建设性破坏齐头并进,许多遗产到了濒危的边缘,亮起了红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常用这三句话来总结当前的遗产保护状况,“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再不下决心及时保护,我们这一代人将成为千古罪人,再也无机会挽救回那些珍贵的遗产,将愧对子孙。”  相似文献   

17.
刘江峰 《建筑创作》2008,(8):172-175
论坛:2008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建筑学人在行动 节日的意义在于以国家法律规定形式表达政府导向和大众意愿,“中国文化遗产日”作为法定节日,重复传导出了国民对文化遗产的深厚感情和政府对保护文化遗产事业的高度重视。从2006年国家设立此节日以来,全国范围内的保护活动日益丰富,大众对中国文化遗产的关注正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于2008年4月召开,一致通过了《20世纪遗产保护无锡建议》。论坛创立于2006年。前二届论坛的主题分别是工业遗产保护和乡土建筑遗产保护,其通过的相关文件在国内产生了积极影响,有效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第三届明确了20世纪遗产保护,与会者达成共识,通过了《无锡建议》。认为这时期的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份,种类繁多,保存完整,反映了中国历史百年变迁和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19.
国家的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而文化遗产又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对于在城市飞速发展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存在法规问题、认识问题,也有保护方法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需求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各界对此所持的观点进行探讨,并试图通过发展文化旅游经济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