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3,(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32例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32例中,Kocher-Langenbeck(K-L)入路15例,前方髂腹股沟入路6例,前后联合入路11例。均以重建钢板作内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复位质量按照Matta标准,解剖复位17例,满意复位12例,不满意复位3例。依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的评价标准,优15例,良10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78.1%。术中出现坐骨神经损伤l例,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8例,异位骨化3例,股骨头坏死2例,后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结论:术前明确复杂髋臼骨折的分型、选择正确的切口、注意复位顺序和方法、正确安置内固定材料为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3):8-12
目的:探究镍钛记忆合金弓齿钉内固定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镍钛合金弓齿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术后3个月对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愈合程度(AOFAS评分及VAS评分)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为(4.9±1.3)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9±1.1)周(P<0.05)。观察组39例完全愈合,对照组32例完全愈合,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8例(P<0.05)。观察组AOFAS评分为(94.36±5.27)分,对照组为(87.10±6.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为(0.87±0.25)分,对照组为(1.42±0.4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行镍钛合金弓齿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外固定治疗,并发症较少,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手术效果。方法对28例髋臼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的类型、移位的程度及骨折的时间,分别选择不同的术式、人路及不同的内固定材料进行手术。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28例患者骨折在8~12周愈合。按Matta评定标准:解剖复位17例,满意复位11例。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3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出现1例股骨头坏死,1例创伤性关节炎。结论根据髋臼骨折的不同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人路以及正确的骨折复位内固定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6):81-83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疗效对比情况。方法:分析本院骨外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65例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改良Stoppa入路组40例和髂腹股沟入路组25例。结果:Stoppa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均低于髂腹股沟入路组,Stoppa入路组复位质量均高于髂腹股沟入路组,Stoppa入路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髂腹股沟入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X线、螺旋CT横断及三维重建技术证实的36例髋臼骨折患者影像资料。结果所有病例螺旋CT横断面和三维重建像均明确地显示了骨折,CT横断图像可以显示髋臼负重顶的骨折及移位,髋臼后壁骨折受累面积及关节移位。三维重建像立体呈现骨折线走行方向、碎片及股骨头移位情况。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能立体直观地显示复杂髋臼骨折及关节脱位的空间位置,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1):49-50
目的:评价微创锁定板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7月在本院骨科择期行手术治疗的76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微创内固定组和切开内固定组各38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利用AOFAS踝和后足评分系统、视觉模拟量表(VAS法)和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切开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内固定组患者的AOFAS踝与后足评分和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切开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内固定组总并发症发生率7.9%明显低于切口内固定组的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跟骨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8):32-34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接受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MIPPO组和ORIF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PPO组手术时间短于ORIF组,切口长度小于OR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RIF组,骨折恢复时间短于ORIF组,疗效优良率高于ORIF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ORI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8)
目的:探讨减压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椎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减压内固定治疗的72例胸腰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后路探查减压内固定治疗者54例,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者18例。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年后,所有患者的植骨融合较好,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脊柱后凸畸形等严重并发症,伤椎高度恢复96%左右,后凸cobb角由术前25°恢复到术后5°;术前Frankel的分级为A级12例,B级28例,C级19例,D级11例,E级2例;术后Frankel的分级为A级3例,B级9例,C级22例,D级23例,E级15例,术后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为胸腰椎骨折的类型较多,病情多复杂,所以在给予治疗方案前要对每位患者的病情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考虑患者的自身状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9):26-30
目的:评价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环(Ni-Ti CAC)在消化道吻合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CBM、CNKI和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有关Ni-Ti CAC在消化道吻合术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在客观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 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1283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Ni-Ti CAC组在术后排气时间[WMD=-0.12,95%CI(-0.46,0.23),P=0.51]、手术总并发症发生率[RR=0.51,95%CI(0.25,1.01),P=0.05]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RR=0.68,95%CI(0.20,2.36),P=0.55]方面与对照组效果相当;吻合时间[SMD=-2.99,95%CI(-5.11,-0.88),P<0.05]和术后患者住院时间[WMD=-1.25,95%CI(-2.42,-0.07),P=0.04]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Ni-Ti CAC、传统金属钉吻合器及传统手工吻合法应用于消化道吻合术均安全有效,但Ni-Ti CAC较传统方法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9):123-125
目的:探讨微创胸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患者尿路规范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微创胸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尿管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化尿管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排尿训练配合度,尿路感染、菌尿和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菌尿及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排尿训练配合度及治疗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胸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患者采用尿管规范化护理可提高患者排尿训练配合度,减少尿路感染、菌尿及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显著临床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7):109-110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从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实施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优良率是100%,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治疗优良率是80.0%,并发症发生率是20.0%,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要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应用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能够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肋骨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非内固定手术治疗的73例肋骨骨折患者设为A组,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采用微创肋骨内固定术治疗的70例设为B组,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呼吸机支持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感觉、镇痛药用量、肺不张等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结论肋骨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优于非内固定手术治疗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34):105-107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92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0例行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为闭合复位组,42例行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为切开复位组。结果:9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闭合复位组优、良、可、差分别为20、21、6、3例,优良率82.0%;切开复位组优、良、可、差分别为18、19、4、1例,优良率88.1%,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92,P>0.05)。两组患者6周时影像学测量及8周时腕部功能情况比较,切开复位组优于闭合复位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对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固定不如内固定精确,桡骨茎突长度、掌倾角、尺倾角复位后存在一定的丢失。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26):44-46
目的:探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及骨折内固定手术临床疗效。方法:置换组患者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内固定组患者给予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至下床活动时间、预后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费用等。结果: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至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内固定组,但其手术费较高;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1.76%,显著低于内固定组的31.58%;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均较为满意,但置换组远期疗效显著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股骨颈骨折患者实际情况,如病情、骨质疏松程度、经济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保障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36):48-51
目的:观察比较PFN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86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PFN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患肢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内科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物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取PFN内固定术治疗,具有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少、输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等优点,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术后卧床时间短、患肢负重时间短、术后内科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物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两种方法均能有效的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2):145-148
目的:探索夹板外固定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方式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0月本院40例尺桡骨骨干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手法复位后给予夹板外固定,试验组手法复位后钛制弹性髓内针固定。随访10周后,比较两组功能恢复、X线评分、骨折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6、8周X线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第10周两组X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弹性髓内针内固定可以有效固定儿童尺桡骨骨折,具有功能恢复快、治愈时间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8):128-129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骨折应用动力髋螺丝钉(DHS)与抗旋转螺丝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确诊为股骨近端骨折且行内固定术治疗的72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7例,对照组采取DHS内固定术,研究组采取PFNA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Harris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下地行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骨折应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能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3):348-349
目的:观察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26例患者优1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结论: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有效的方法,术中植骨可减少术后胫骨平台再次塌陷,早期屈膝及负重功能锻炼,可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22):44-47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5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和术后1年随访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前缘高度和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前缘高度和Cobb角均较治疗前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照组前缘高度丢失程度和Cobb角丢失度明显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的优势,可有效将患者体内骨缺损空腔填充,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椎体高度的丢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