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卡尔·亚历山大矿山基址原是德国贝斯韦勒市一座废弃的露天煤矿。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相关环境立法的促进下,矿区植被得到了全面再造和恢复。2002年,在一次针对矿山及周边区域改造的景观规划设计竞赛中,德国DTP景观事务所以矿山改造为契机,通过对景观结构的改变将这里转变成为一条以未来为导向的、多方向发展的主动脉,从而带动区域振兴。一期实施的矿山公园,通过架设“空中廊道”的方式成功地解决了矿山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城市更新注入了新的活力,这里也成为了贝斯韦勒市独一无二的地标。在该项目中展现的设计尊重现状、景观推动区域发展的策略,为我国的后工业景观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世界范围的经济转型给当代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废弃场地,包括废弃的工厂、垃圾场、军事基地、滨水区等。这些场地往往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对于城市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为此,许多西方城市都通过建造公园的方式对一些面积较大、受破坏较重的废弃地进行改造。文章从生态、社会、文化多元角度对国外有代表性的废弃地景观改造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期望给国内同类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4.
5.
城市工业废弃地更新中自然景观的改造与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已成为景观设计界关注的前沿性领域,在分析其发展和实践的基础上,对以土壤、植被、水系、地形为构成要素的自然景观进行论述,提出了具体的更新措施,即运用生态恢复技术及艺术设计手法进行改造与再生.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以黛秀湖公园景观设计为例,探索工业文化主题公园设计的方式与原则,强调通过隐喻和象征的设计方式使人工景观自然地融入周边环境,得到人们更高层次地认知与感受。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为解决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指明了新方向.绿色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具有基本服务功能的系统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当前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城市自然生命支持系统中发挥作用,有力促进公园城市的建成.采用文献可视化计量分析法,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和公园城市的共生关系,选取生态保育、绿地系统和雨... 相似文献
10.
工业废弃地土地更新利用的框架、模式与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废弃地系统由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构成.基于对各子系统进化主导因素的分析选择,提出工业废弃地土地更新利用的框架分别为环境子系统的生态系统进化、经济子系统的产业结构优化、社会子系统的社会利益维系以及系统整体的发展循环经济,论述了4个框架下土地更新利用的11种模式,提出了工业废弃地土地更新利用的程序. 相似文献
11.
工业的力量--中山歧江公园规划设计:一个打破常规的公园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景观设计学》杂志2003年6月发表了特约撰稿人Mary G.Padua教授的文章,对获2002年全美景观设计年度荣誉奖的俞孔坚教授及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设计的广东中山岐江公园,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介,认为这个在旧造船厂上设计的公园,保留造船厂的废旧设备及周围的自然植被,对旧船厂进行了产业用地再生设计,使岐江河岸的水—生物—人得以在一个边缘生态环境中相融共生,歧江公园用现代创新设计语言,讲述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化历程。 相似文献
12.
园林中的声景设计是环境声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课题。目前对此课题研究较为深入的国家是法国、加拿大和日本。但相关研究成果仍然甚少被运用到具体的造园实践中。首先探讨了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园林声景设计的3个阶段,然后再介绍利用软件优化来完成园林声景设计的最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后工业景观——当代有关产业遗址、场地改造和景观再生的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中存在着历史遗留下来的工业废弃地(或称棕地),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改造和振兴使之成为可利用的场所,这促使景观设计师在研究和设计领域去探索新的模式.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召开的两次有关后工业景观的国际会议中,就着重阐述了以下三个问题:工业棕地在景观中的定位和类型;把棕地改造成新式景观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材料;棕地的产业遗址构造. 相似文献
14.
工业废弃地的开发治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剖析欧美国家工业废弃地开发治理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完善政府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体系,加强公平合理的法律经济责任认定、多元的资金筹措机制、科学的风险等级评估、适当的清理标准、相关科学研究与宣传教育等建议,以期对我国工业废弃地开发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17.
多学科合作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了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方案的设计调整过程。从基地的生态状况出发,提出了城市边缘地带的湿地公园设计原则、思路,探索了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通过湿地生境的培育、多样的植物配植、和谐的环境艺术小品,使太湖湿地公园既能成为一处健全而多样化的湿地生境,又是承载太湖文化精粹的田园文化、渔耕文化的生态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基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