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Planning》2020,(25)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系列的微事物随之涌现出来,如微博、微新闻、微电影等。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征顺应了社会对知识的快速需求。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中首次与微课亲密接触,对此产生了兴趣。因此特意尝试了把微课运用于二年级上《"贝"的故事》教学中,发现微课非常符合学生的学段特点,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传统课堂的种种局限性,导致我们每个想要学习的人不可能都去课堂上学习,所以微课形式加入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随着微课、MOOC等新型课程在大学内使用得越来越广泛,电大这一网络授课平台越来越倚重于微课教育。那么,电大在如今微课时代应该怎样进行创新教学呢?本文将从微课的特点、微课的不足、电大应如何创新改革三个方面来介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9)
随着微型化时代的到来,微课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音乐微课的应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音乐微课作为对音乐课堂有效的知识拓展和补充,不仅适用于时代的教学需要,也适用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教师可针对音乐微课在音乐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同时对目前音乐微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1)
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征,迎合了时代的需求和大众心理,成为在校生课堂外学习、成年人继续教育的一种形式。伴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开展,各专业精品资源库的建设,微课开发更是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必备技能。本文从微课的学习对象、学习环境出发,讨论了微课的分类,分析了微课开发保证其质量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35)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求。现代社会进入"微"时代,"微"形式层出不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式,满足了人们对高效益的追求。与此同时,"微课"这一教学形式也悄然兴起,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合理应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本文立足实际,就如何让微课有效融入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1)
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本文主要探讨了对微课的认识及微课给笔者在化学教学中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4)
<正>微课便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视频为载体,具有短小精炼的特征。微课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其能够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以新颖有趣的形式进行呈现,学生能够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使得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微课能够使教学更加全面与完善,满足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求,也能够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对此,本文将对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优势进行分析,并从两个方面入手,阐述高中英语教学中微课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微时代”的到来,社会大众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心理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并进一步对其心理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及时把握新形势下的新变化,应对可能产生的新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无法深入持续的在大学生中开展。本文将对“微时代”的特征解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探讨、对“90后”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分析,然后解读“微时代”背景对高校大学生有着怎样的影响,从而借助新媒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微时代”中,积极探索和发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占领思想政治新高地。  相似文献   

9.
<正>工作背景推进轨道微中心建设工作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建设工作,在深入学习东京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经验的基础上,细化对比分析,研究出台了解决方案,在线网规划、轨道交通一体化、轨道微中心设计中实现具体任务推进,于2021年筛选出近期建设的一批轨道微中心,划定用地管控范围、明确管控要求,盼以借助轨道微中心建设统筹周边用地资源,实现北京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教育工作中有所运用。"微课"作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新型教学方式,在一线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获得了大量的应用。对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建议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唐清兵 《城市建筑》2014,(20):132-133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地下连续墙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也逐渐普及。地连墙的投资量大、工序复杂、规模庞大、设计因素多、产生的后果严重。因此,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中地连墙应用的施工工艺、风险控制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2.
虎继兴 《低温建筑技术》2021,43(3):20-22,32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已经进入轨道交通网络化时代。换乘车站将是轨道交通网络化的重要节点,工程建设中新建车站与既有车站换乘节点衔接已经是轨道交通建设的重点工程。由于部分车站前期预留接口、换乘通道等无法满足远期客流需求的问题,亟需通过对既有车站预留接口进行改造,以满足换乘站近远期功能需求。深圳市地铁10号线五和站作为与5号线“T”字形改“十”字形换乘方案的实际工程,其方案具有科学性与工程可实施性。实践证明“岛式-岛式”换乘车站在换乘方案变更及节点改造工程中技术可行,建筑功能合理,对新建车站与既有车站换乘节点衔接的改造工程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了解在智慧社区建设和社区科普信息化双重背景下城市社区居民的智慧科普现状,掌握城市社区居民在科普渠道、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需求,探寻实现城市社区智慧科普、精准科普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对全国849份问卷调查的统计显示,居民科普需求集中在生存和生活层面、使用智慧平台(程序)频繁、居民从社区中获取科普知识有限、社区科普的满意度有待提高。为此,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智慧化的精准服务,创新社区科普形式和渠道,完善社区与居民双向互动机制,整合社会组织和辖区单位的科普资源。  相似文献   

14.
轨道都市是支撑大都市空间扩张的一种战略,借鉴国际大都市区轨道都市的经验和特征,基于国内新城开发模式粗放和趋利、通勤公交供给难以满足需求及公交资源缺乏整合的现状,提出轨道交通与城市形态契合、公交走廊引导城市发展、公交枢纽与城市中心体系适配的构建轨道都市原则,并相应给出了城市开发与轨道交通建设统筹规划、土地利用响应轨道交通站点、构建多层次大公交体系、量化轨道都市评价指标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冯扬 《福建建筑》2014,(1):104-106,75
我国正处在土地资源利用集约化的大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但其商业开发强度依然不足,不少城市轨交沿线的商业潜力还有待释放,本文介绍了轨道交通商业的概念,阐述了轨交商业空间设计的策略,指出发挥可达性是此类设计的指导原则,同时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商业开发未来有较大的实践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化,传统的城市交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发展轨道交通成为了各大城市的必然选择,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但通过实践证明,我国的轨道交通发展未能有效解决城市问题,梳理城市空间结构。本文通过探析我国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轨道建设与城市规划体系协调机制,并应用于贵阳市轨道交通1、2号线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王腾 《城市建筑》2014,(11):391-39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高铁等轨道交通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这对我国航空运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促使航空枢纽在发展中得到了改革和创新。本文通过对综合交通枢纽的全面了解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我国大型机场向综合交通枢纽转型提出了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在对国外城市客运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借鉴的基础上,从城市规划角度对我国的城市客运轨道交通模式进行了分类。通过对上海城市客运轨道交通规划发展情况回顾及有关问题的分析,提出上海应该发展多模式的城市客运轨道交通体系,并结合上海城市发展的特点,对各类客运轨道交通模式在上海的适用范围、线路制式等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旭全 《土木工程学报》2020,53(Z1):200-204
随着城市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陆续修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其中盾构机施工技术已经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城市轨道隧道施工中的主要技术之一。如济南地区具有承压水作用的全断面风化石灰岩、闪长岩地层,对盾构机的选型配套以及施工措施的实施等方面,存在诸多施工难题。文章以济南地铁R2号线烈士陵园站~开源路站盾构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查阅地勘资料,并参考国内其他城市类似地层施工经验,就承压水地层盾构机选型配套、刀具配置、掘进参数确定等方面进行研究,获得了适应该地层施工的施工盾构选型和配套模式以及施工工艺参数,对类似工程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In Beijing, the rail transit firstly came into existence in the mid 1960s and was officially put into operation for civil use in the early 1980s. It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since 2001, with thanks to the coming of the Olympic Games in 2008, and has been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ssenger transport of Beijing since then on, as a key part of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Based on a resume on the evolution of rail transit development in Beij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policy-making, the mode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the procedure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operation of rail transit, all of which ensure its rapid development and effectiv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