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事辑以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迁移路线、田野调查、学术产出为线索,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近代学术生存背景进行整体发掘,以期更全面地还原学社成员在西南淬炼学术精神的历史过程。因篇幅较长,编年事辑将分为长沙、昆明篇和李庄篇。本篇为长沙、昆明篇,主要辑录了中国营造学社 1937 年夏到 1940 年底辗转长沙、昆明期间的史料。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近代学术发展为背景,聚焦于梁思成提出的半部中国建筑史的佐证研究思路,由此推进了上古和中古初期中国建筑史的写作.这一思路的提出至少与两方面相关:其一与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田野调查发现相关;其二与营造学社和代表当时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学术机构的合作密切相关.研究试图对梁思成及营造学社在西南的学术史遗产进行重新评价,并对这段历史赋予新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营造学社的历史,可以深刻的了解中国现代建筑史的开始。可以了解第一代中国建筑师艰辛的奋斗历史和对我国建筑事业的伟大贡献。本文对营造学社的历史进行了大概的阐述之后,重点对1938-1946年在李庄这个时期进行研究,以在这个时期所出的2期《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为线索。从而,研究以梁思成、刘敦桢、朱启钤为首的营造学社对西南建筑研究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南策先生是中国营造学社创立之初即全职在社工作的核心成员之一,过往研究却对他关注不多。本文爬梳刘南策的背景履历、学社成立前后的活动经历,发现他是朱启钤先生最早延揽入社的建筑工程学专业人才,曾负责陶本《营造法式》的增附图样重绘,共商学社筹建事宜。 学社成立后,参加当时首重的《营造辞汇》编订工作,以及学社首次承接的古建筑修缮合作项目故宫角楼城台勘验等,后期进入北平市工务局。刘南策在学社早期工作中承担的制图、实物测绘等关键内容,一方面反映其学术贡献, 更重要的是侧面呈现出朱启钤先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学术路线认识,及其组织开展中国营造学社工作的过程中, 对实物调查、图释表达等现代建筑学方法和专业人才一以贯之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期发表了崔勇同志的文章 :《中国营造学社部分成员的学术研究活动及其发展》。该文详细叙述了刘致平、莫宗江、陈明达、罗哲文诸前辈在营造学社的部分学术研究活动 ,该文系迄今为止对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内容最丰富 ,篇幅也最多的论文。中国营造学社首开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先河 ,为我国古建筑文物保护事业和民族建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学术基础和理论基础 ,在我国建筑事业发展史上占着特殊重要的地位 ,值得后人认真研究学习和效法。尤其在当今中外建筑文化强烈碰撞的时代 ,更应当学习和发扬中国营造精神。为此 ,本刊特地开辟了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专栏 ,希望今后有更多关于营造学社研究的文章与广大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6.
常清华  沈源 《建筑师》2010,(5):74-78
中国营造学社是最早对清代官式建筑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组织。正值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八十周年之际.本文将营造学社所作的清代官式建筑研究进行了梳理,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主要的方面:第一,清代官式建筑研究自成体系.具有史学研究的独立性价值;第二.清代官式建筑的研究是解读宋《营造法式》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梳理自营造学社初创至抗战结束期间中国营造学社成员,特别是梁思成等所发表论文及专著中体现的主要学术方向,探究其在中国古代建筑史史学建构及唐宋(辽金)与明清两个古代营造体系之建筑、结构与装饰等方面的体系研究与术语阐释所做的持之以恒的努力,从而对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国建筑史史学建构与中国古代建筑体系诠释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重要学术贡献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8.
曾经在1930-1946年间十分活跃的中国营造学社及学社主办的学术刊物《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厘清学社的创办宗旨与学社汇刊的学术方向,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建筑教育史以及建筑史学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丁垚  李晓  杨朝 《建筑师》2022,(5):33-38
中国营造学社留下的一部“石印本”《营造法式》,1939 年天津洪水后由朱启钤带领抢救重裱,幸运保存至 今。这部书扉页有刘敦桢1933 年 4月主持用“文津阁四库本”校勘时写的题记,是学社整理、研究《营造法式》的 一篇重要文献,体现出当时学社和刘敦桢个人《营造法式》研究的特点和成绩。同时,这篇题记对澄清学社这段 时期的人事、历史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简讯     
《建筑师》2009,(6):108-108
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的成立.是开拓中国建筑史学与历史建筑保护事业的里程碑.对我国建筑界和文化遗产保护界有着重大意义。20世纪40年代营造学社解散后.营造学社的法式部主任梁思成.文献部主任刘敦桢分别赴清华大学和东南大学,为我国建筑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环境设计》2009,(10):127-130
纵观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完全可以用八十、六十、三十这3个词来概括。 八十, 指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八十周年。中国国内对于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始于营造学社。  相似文献   

12.
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方面的开创意义与奠基地位不言而喻。除地面建筑外,营造学社还对墓葬建筑给予了大量关注。尤其是 1940 年营造学社迁往李庄后,与中央研究院、国立中央博物院等机构密切合作,参与了几次重要的墓葬考古发掘工作,并对李庄附近的数座宋墓展开自主调查测绘,探索了墓葬建筑研究的途径。新中国建立之后,原营造学社成员们多次参与墓葬考古工作, 梁思成先生在北大的建筑史授课,也在考古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营造学社与考古学界的密切互动,不仅有助于各时代建筑的资料积累,推动了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发展, 也影响到考古学界对墓葬中建筑相关元素的分析考察、术语运用、报告体例、图纸绘制等方面,推动了墓葬建筑研究范式的建立。对营造学社相关工作的回顾,不仅是对各位建筑史、考古学前辈的致敬,更有助于反思今天的学科互动模式,推动建筑史与考古学学科合作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营造学社社员、《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等出版物、学社所组织的调查与修志等活动的考查,阐明了中国营造学社在都城史研究上的先驱作用,在汇刊刊载的多篇论文中,初步建立起了图考、图文互证的方法,以及城市制度与建筑研究相结合、注重空间分析的特点,为之后建筑学视角中的城市史尤其是都城制度史和城市营建史的形成提供了可贵的学术基础;1950年代,梁思成先生延续营造学社时期的思想,为古都北京的保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1989年12月14日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六十周年纪念会在北京召开,各界代表出席并发言,大家共同回顾了中国营造学社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肯定了中国营造学社为开创我国传统建筑科技事业所做的卓著贡献,赞扬了营造学社及其成员们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保护、发掘、研究中国优秀建筑文化的艰苦努力和严谨治学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各界代表在本次纪念大会上的发言高度赞扬了朱桂辛先生创建营造学社的深远意义。大家一致认为,朱桂辛先生首倡成立中国营造学社,其研究贡献,对国内外的影响,意义深远。没有学社之开拓,中国营造研究不可能有今日之成熟,没有国家之重视,不可能发扬光大。营造学社获得了人才成果双丰收,它不仅发表了许多学术著作,为研究中国建筑史奠定了基础,并且培养了一批很有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他们在学术领域内部都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是值得称赞的。  相似文献   

16.
赖德霖 《建筑师》2022,(6):56-65
与梁思成一样,刘敦桢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但相比于梁思成,目前有关他的研究远欠深入。 与梁思成一样,刘敦桢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但相比于梁思成,目前有关他的研究远欠深入。 这不仅导致他工作的意义被低估,也使得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理路难以得到全面认识。本文试回答四个问题: 与梁思成一样,刘敦桢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但相比于梁思成,目前有关他的研究远欠深入。 这不仅导致他工作的意义被低估,也使得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理路难以得到全面认识。本文试回答四个问题: 刘敦桢的中国建筑史研究起步于何时?他如何与营造学社结缘?他的研究与他所处的时代有何关联?更重要 的是,他对中国营造学社研究范式的形成,乃至对中国建筑研究发展的特殊贡献究竟何在?在此基础上,作者 论证,刘敦桢在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之前就已经是一位学识渊博、方法自觉且见地精深的学者。他与梁思成有着 相似的学术关怀,分享着若干一致的治学理路,但同时也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他与梁思成在营造学社创始者 们的基础上将中学、西学和东洋学相结合,共同开辟了中国建筑研究的现代之路。 的是,他对中国营造学社研究范式的形成,乃至对中国建筑研究发展的特殊贡献究竟何在?在此基础上,作者 论证,刘敦桢在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之前就已经是一位学识渊博、方法自觉且见地精深的学者。他与梁思成有着 相似的学术关怀,分享着若干一致的治学理路,但同时也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他与梁思成在营造学社创始者 们的基础上将中学、西学和东洋学相结合,共同开辟了中国建筑研究的现代之路。 刘敦桢的中国建筑史研究起步于何时?他如何与营造学社结缘?他的研究与他所处的时代有何关联?更重要 的是,他对中国营造学社研究范式的形成,乃至对中国建筑研究发展的特殊贡献究竟何在?在此基础上,作者 论证,刘敦桢在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之前就已经是一位学识渊博、方法自觉且见地精深的学者。他与梁思成有着 相似的学术关怀,分享着若干一致的治学理路,但同时也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他与梁思成在营造学社创始者 们的基础上将中学、西学和东洋学相结合,共同开辟了中国建筑研究的现代之路。  相似文献   

17.
赖德霖 《建筑师》2022,(5):4-18
与梁思成一样,刘敦桢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但相比于梁思成,目前有关他的研究远欠深入。 这不仅导致他工作的意义被低估,也使得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理路难以得到全面认识。本文试回答四个问题: 刘敦桢的中国建筑史研究起步于何时?他如何与营造学社结缘?他的研究与他所处的时代有何关联?更重要 的是,他对中国营造学社研究范式的形成,乃至对中国建筑研究发展的特殊贡献究竟何在?在此基础上,作者 论证,刘敦桢在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之前就已经是一位学识渊博、方法自觉且见地精深的学者。他与梁思成有着 相似的学术关怀,分享着若干一致的治学理路,但同时也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他与梁思成在营造学社创始者 们的基础上将中学、西学和东洋学相结合,共同开辟了中国建筑研究的现代之路。  相似文献   

18.
从破除传统治史方法、重视建筑档案遗存、现存营造学社遗稿提及中国营造学社保护文物的思想、言论等方面探讨中国营造学社在文物建筑保护方面的许多前瞻性的具有理论意义的思想,以及其为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阚铎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曾是中国营造学社早期的主要成员之一,为中国营造学社以及中国建筑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所整理的古籍至今仍是建筑、园林行业研究的重要文献。然而,由于其后来投身伪满,走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对立面,成为了历史罪人,因此他的名字在各类文献中基本是一笔带过,无法还原其为中国传统建筑研究所做的工作。该文梳理各种文献资料,试图完整地论述其在营造学社期间所做的工作,及对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焦洋  王骏阳 《建筑学报》2020,(8):100-105
首先回顾了刊载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的两篇论著中对于学社命名的两种诠释;其后,分析了这两种诠释对于学社研究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则着眼于泛指之"营造",讨论了一种可为学社当年所用的由戈特弗里德·森佩尔的理论所带来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