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曾光 《云南建材》2010,(7):110-112
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基本方法的实例应用研究,使得建筑师能在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工作实践中,在具体的和可操作的层面上,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实例,从而在实践中能够较全面的应用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基本方法,更好的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工作普遍面临保护要求不明确、难以划分保护与更新界线、特色塑造与多样化历史记忆难以兼顾的问题。文章以兴化市西门片区为例,采用“城市—街区—建筑与环境”多尺度保护思维探讨解决路径。城市尺度统筹特色定位,理清保护与更新的方向,确保历史文化保护同城市发展目标协同一致。将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范围扩大到完整的街区尺度,明确保护与更新对象,衔接、织补城市功能与空间。建筑与环境尺度进行精细化设计引导,落实多样化历史记忆传承。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其保护要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和生活延续性的原则。近年来,许多城市在微更新的理念下,采用小规模渐进式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同广府角历史文化街区和鼓楼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契合微更新的理念,提出了传统民居改善整治的措施、道路交通和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完善的方法、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功能业态引入的原则,从而逐步提升街区环境品质和活力,推动街区走向良性保护与更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历史街区的基本特性,并且结合实例回顾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的发展现状,分析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特点,提出和阐述历史街区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对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与实践评述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护历史街区,提高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理论的针对性和全面性,强化历史街区实践的特色与典型性,研究通过分析与回顾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理论和实践进展,从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阶段划分、关注的核心问题、关键的技术与模型及实践模式四方面展开综述和总结,并提出我国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结合实地调研,以拟人化视角分析白塔寺历史街区"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探究白塔寺历史街区居民关切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问题。通过与属地政府、实施单位和规划设计单位等座谈,归纳总结白塔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实践工作面临的问题。在上述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从公共管理三种运行机制提出白塔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提升策略。政府运行机制层面,提出了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制定针对历史街区等特殊区域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完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体系;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改善旧城历史街区整体环境。市场运行机制层面,提出了探索直管公房市场化管理机制,创新历史街区不动产权管理方式;创新财政政策,探索新的保护资金投入模式。社会运行机制层面,提出了财政资金应更多地投向居民更关注的保护更新问题,避免供需错配;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历史街区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当前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出发,以中国传统美学文化为出发点,结合几个基本概念和美的内在涵义探讨,阐述了历史街区保护中动态历史观念、适用生活观念、社会保护观念的内涵和意义,并认为公众参与的工作方式是保证工作得以正确开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历史城区存在着人民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传统城区结构的打破和文脉断裂的现实情况。文章以文化基因为视点,以邯郸市的历史城区为主要个案展开考察,重点探讨历史城区中文化基因与城区保护更新之间的内在联系,梳理邯郸历史城区的显性文化基因与隐性文化基因保护思路,以期为历史城区的保护更新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市历史建筑类型中的里分保护更新面临的新问题与需求,从建筑构成学角度提出适用于里分更新的构成逻辑体系,从内部功能空间和外立面角度系统梳理建筑构成学理论下的里分保护更新方式,以武汉市三德里片区的保护更新为实例,尝试将构成学相关理论要点运用到设计程序中,从实践的角度剖析里分更新营造的具体做法,为里分保护更新工作提供新的设计方法与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对历史建筑保护更新相关背景的详细解读基础上,提出在传统城市复兴过程中,历史建筑保护,更新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从历史建筑保护的价值判断,历史建筑保护控制的关键点以及历史建筑保护更新的模式三方面对现象进行剖析,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董莉莉  张宁 《新建筑》2010,(6):136-139
重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经过了近10年的保护整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至今为止对于磁器口的保护整治研究工作多集中于物质形态历史遗产的保护与经济发展领域,缺乏对于保护整治工作在社会领域内影响的研究。因而,试图从社会角度入手,梳理分析保护整治前后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内部的城市功能、物质实存状态、保护整治措施,进而引发的街区人口与社会发展间的复杂互动关系。以此得出近10年磁器口保护整治措施对于社会影响的经验教训与改进方法,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整治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徐州回笼窝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为例,尝试从静态可视与动态感知两方面解读传统风貌重构的方法,同时结合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相关理论,探讨历史街区传统风貌的形成发展以及重塑再现。  相似文献   

13.
天津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2010年开始的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局部地区保护更新,明确了对16处文物与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并根据这16处文物与历史建筑功能多样、形式各异、保存状况的不同特点,采用了不同的遗产保护模式,建成后将成为多种建筑遗产保护模式的集中展示区达到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成为城市特色发展的资源与引擎.  相似文献   

14.
Through collecting,reflecting and summarizing various opinions o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old city in South Nanjing,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oblems that the declining historic quarters are facing amid the urban renewal process.Moreover,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xisting planning practices in the old city in South Nanjing,this paper carries out a discussion on the renewal of the declining historic quar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s,exploration and assessment of historic resources,choice of renewal methods,and support of implement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5.
孙永生 《华中建筑》2012,30(4):87-90
在把握历史风貌区保护相关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之上,思考“三旧”改造背景下广州历史风貌区保护中存在的经济平衡和高强度开发、传统城市空间尺度异化、历史遗存和场所精神丧失、交通压力和基础设施匮乏等问题,从旧城更新中的“减法”、历史空间的保护与完善、文化资源的延续与整合、步行网络与公交系统的有效衔接等多个层面探索基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衡发展的历史风貌区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6.
提出城市规划的软环境概念,介绍旧城更新中软环境规划的重要意义,并以东莞莞城可园历史片区更新改造为例,分析旧城更新中如何实现软环境规划和物质空间设计的科学互动,以保护当地极具价值的地域文化、历史人文和传统产业等非物质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南京老城南保护社会讨论事件中各类声音的记录、整理和反思,提出衰败历史城区当代复兴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结合南京老城南地区已展开的规划实践,从价值观、历史资源挖掘与评定、复兴方法选择、实施制度支撑等方面对衰败历史城区当代复兴探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摘 要:通过对湘潭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价值及现状分析与评价,探讨了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发展过程中如何以 CI 理论为参照模式,使历史文化街区在未来的更新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历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广州拥有2225年的建城史,历史文化保护对于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旧”改造政策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广州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经济效益极易成为“三旧”改造的主导因素,历史文化保护面临新的挑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探索“三旧”改造背景下的广州历史文化整体性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前,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仍处在十分复杂的状态:一方面,经过30年来的努力,其保护规划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又面临城市现代化发展与旧城更新的诸多压力。亟需我们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走出专业部门、专家精英主宰的现状,由单纯的技术层面转向更为宏观的社会经济层面,从多维视野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思路、策略与途径。论文正是基于这一观点,总结了前三版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南京大规模发展与旧城结构调整的现实背景,讨论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从新型城镇化城市文化传承的角度,就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作用、格局保护、疏散政策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新的规划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