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源热泵桩基与钻孔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对于钻孔埋管换热器,桩基埋管换热器在换热性能和经济性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目前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地源热泵工程中。围绕钻孔与桩基埋管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和换热机理进行对比分析,针对南京某项目桩基埋管换热器开展了换热性能实测及数值模拟分析,并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比分析了钻孔与桩基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桩基埋管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提出的传热性能数值模拟方法可较准确地计算出桩基和钻孔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相似文献   

2.
吴君华  于丹  谢军  曲艳新 《建筑节能》2013,(6):13-14,20
为了研究海水源热泵用盘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并确定其设计参数值,基于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建立了换热器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测试值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其正确性。根据模拟计算出的单位管长换热量,给出设计速度参考取值范围。研究结果为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用盘管换热器夏季换热盘管流速取值范围提供了参考,宜取0.5~0.7 m/s。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规律,文章采用数值仿真模拟对二维U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模拟钻孔内、外换热过程。结果表明:钻孔内部瞬态换热模拟刚开始的少许时间内,温度变化仅发生在U型管附近,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变化覆盖整个钻孔区域,U型管内水的温度与回填材料温度接近一致,系统趋于稳定;钻孔外部瞬态换热模拟之初,温度变化主要发生在钻孔内部,随着时间的推移,钻孔壁外温度逐渐降低,钻孔壁以内的温度逐渐增加,钻孔壁内、外温度接近一致,系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对于电厂首站的换热,传统的做法是采用列管式换热器,但由于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不高,相同的工况需要的换热面积较大,相应的设备体积也增大,增加了占地面积,从而加大投资成本。本文重点探讨利用高温汽-水换热器代替列管式换热器应用在电厂首站的换热,从而减少换热面积,减小设备的体积和占地面积,达到节约投资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燃气快速热水器换热器的传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燃气快速热水器换热器的传热分析谭顺民(重庆建筑大学,重庆630045)燃气热水器换热器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确定换热面积,由于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事先无法确定,换热面积只能根据经验用单位面积传热量指标来估算。面积热量指标的选取往往随意性很大,按此设计的换热...  相似文献   

6.
利用长江水源的江水源热泵系统是重庆市可再生资源利用的重要形式,其换热器的性能对系统能效具有显著的影响,论文研究了使用半圆环形折返管的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实验证明折返管曲率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与直管套管式换热器相比,当R/r=5时,其换热效率可提高2.5%。为分析半圆环形折返管的换热机理,论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进行了流动、温度场和换热模拟。为保证在旋转流和大曲率情况下计算的准确性,模拟分析采用了修正后的RNG k ε湍流模型,模拟分析的结果表明:折返管内存在者明显的二次  相似文献   

7.
作为地表水源热泵的前端换热器,毛细管换热器具有优良的性能,对毛细管的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对地表水源热泵的推广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不同管间距下的毛细管换热器三维模型,搭建试验台进行换热实验来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利用Fluent对毛细管换热器进行放热工况下的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在不同地表水流速下的各个模型的进出口温差、单位席面积换热量、单位体积换热量、传热系数,来确定最佳管间距.并分析毛细管换热器换热性能指标随地表水流速的变化,研究它对毛细管换热器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同防腐层烟气冷凝换热器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新型防腐层烟气冷凝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得到换热器表面防腐层对烟气冷凝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给出了3种不同防腐层换热器换热实验关联式。非晶态镍磷复合化学镀层再上涂有机涂层的冷凝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在实际污水源热泵工程中,换热器外侧流速较低是影响聚合物换热器使用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聚合物换热器的结构,提出了具体的使用流程,安装方式及采用曝气强化换热的方式解决换热器外侧流速较低的方法,并通过实际工程对于强化换热效果进行了分析及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换热器实际使用时外侧流速对换热影响较大,流速越高,换热效果越好。此类换热器应尽量使用曝气强化换热方式。采用曝气强化换热后,其换热量明显提升,可达到500~550 W/m2。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地源换热器的设计思想,本设计换热器由两个均流静压槽及静压槽之间的换热管三大部分构成,称为鼠笼式换热器.流体经均流静压槽分流后在各换热管中同向流动,管间传热几乎可以忽略,因此,它能充分利用浅层地源,且结构简单实用,施工方便,易于维护,尤其适合我国南方广大农村和中小城镇.同时,从传热学基本原理出发,根据能量平衡方程、对流换热和导热理论,导出了相应的埋管换热简明算法模型.此模型给出了换热管管长与换热管段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关系计算式.通过试验测得,该类换热器具有很好的换热效果,能充分利用浅层地源.通过模拟值与试验台实测值的比较表明,误差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1.
板式换热器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和国 《山西建筑》2011,37(14):117-119
针对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进行了介绍,具体阐述了板式换热器的各种特点,包括传热系数高,占地面积小,制作方便等,并对其应用及选型布置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2.
赵天怡  张吉礼 《暖通空调》2007,37(5):68-72,104
介绍了高温热泵系统形式及换热器初步设计,编制了系统仿真程序,得到了8种换热器型号下系统COP、换热器传热系数、水侧压降等关键参数随换热面积的变化关系。针对该热泵系统,给出了一定换热面积范围内较优的换热器型号。  相似文献   

13.
利用实验数据对钛板板式换热器总换热系数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拟合,计算分析流速对总换热系数的影响。一级侧(热流体)或二次侧(冷流体)流速增大时,换热器总换热系数随之增大。设定一级侧流体流速不变,二级侧流体流速越高,通过增大流速强化传热的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某宾馆污水源热泵系统中的污水换热器为研究对象,连续测试了污水、中间水以及热水流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根据测试数据计算得到了污水换热器换热效率的衰减情况,并拟合得到了传热系数的衰减公式,测试分析结果可为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中的污水换热器设计和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全热换热器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空调用全热换热器中流体的传热传质过程,给出了综合换热系数的计算式,介绍了全热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性能评价参数,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任改霞  赵锋 《山西建筑》2014,(2):136-137
以板式换热器为研究对象,简述了板式换热器的特点、结构、计算原理及方法,通过应用实例计算板式换热器在放热水池不同工况下的换热性能,分析了板式换热器在电厂应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有利于实际工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地埋管地源热泵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受到不同地质结构的影响。以武汉和重庆地区的典型地质构成为边界条件,建立了三维地埋管的单孔双U管换热模型,通过模型计算,获得了两种地质条件下的地埋管换热性能,以重庆地区的地源热泵热响应测试结果以及工程运行数据出发,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吻合度较好,可以应用于工程分析。以模型为条件,进行地质结构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度分析,预测了两地地埋管地源热泵的换热性能并计算得到换热器的平均换热系数分别为武汉地区K1=1.65(W/m·K),重庆地区K2=1.51(W/m·K)。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微细通道换热器空气侧传热和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在不同迎面风速、百叶窗间距、肋片间距和百叶窗角度下换热器的传热和流动特性,并分析了换热器结构参数对其传热及流动性能的影响。在数值模拟基础上对换热器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采用JF综合性能系数法对各种优化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层换热理论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勇  刘方  付祥钊 《暖通空调》2007,37(9):35-39
建立了地源热泵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三维传热温度场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季节不同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内的水温分布。提出了层换热理论,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及其周围岩土可以分为三个换热层——饱和换热层、换热层、未换热层。通过实测验证了该层换热理论。介绍了地埋管换热器埋深的确定、出水管的保温及流量的确定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主动式冷梁搭建实验台,在一次风量200 m3/h以内,供水温度15~17℃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了:(1)诱导规律,(2)换热器翅片间流动状态、换热系数及压降,可评价冷梁性能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一次风量的增加,诱导比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在二次风速0.8 m/s内微风速下,换热器翅片上的流态为层流;换热器各测试工况点的换热系数保持在15~28 W/(m2·K)范围内,随二次风量和水流量的增加而提高,但供水水温的增加导致换热系数降低;在二次风速0.6 m/s以内,二次风经过换热器的压降在2 Pa以内,呈指数增长。实验数据及结果对冷梁的设计人员具有直观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