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民居建设旨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是当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当前部分省市编制《新民居建设通用图集》的做法,通过分析该做法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引用产业模块化等理论进一步提出“通用图块拼合式”的新民居建筑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2.
马寿涛 《云南建筑》2014,(5):125-127
民族特色村落的旅游开发带来了的传统民居的传承和改造契机,传统民居作为重要的文化景观和旅游资源,可以通过旅游业的收入进一步推进传统民居的传承和改造,使之与村落旅游开发结合。传统民居不适宜现代生活需求等诸多因素使得传统民居逐渐消失,以怒江滴水河村的旅游开发为背景研究傈僳族特色民居“千脚落地”的基本特征和改造做法。当然传统民居的传承并不是要阻挡社会的发展,更不是阻止新建筑的产生,所以,研究试图得出传统民居的传承与改造的重要方面和做法,以期促进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民居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新民居建设作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重要措施之一,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文章主要从农民的角度研究新民居建设的影响因素,建立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找出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意愿的主观及客观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住宅通用设计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家庭生活,必须不断改进住宅的通用设计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我们正在进行的“86~90系列住宅通用设计”适应于“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北京市一般职工住宅的建设。此系列基于“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80、81系列住宅通用设计”被采用共建成500多万平方米的住宅。现在,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推出了“86~90系列住宅通用设计”。其改进的依据是“七五计划”期间住宅建设的新形势、新政策、新要求及一系统新的规范及标准。1985年我们进行的较大规模的“住户意愿调查”结果及住宅建筑技术的新发展也给改进工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云南芒景村为田野调查点对布朗族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调研与测绘,同时对布朗族民居的历史和发展进行了文献归纳。然后通过类型学研究对民居的平面功能、外观形态、结构、材料和其他生活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总结。研究布朗族传统民居不仅对传统民居的保护起到作用,同时也能在新民居建设中对传统民居的传承与创新起到借鉴作用,让新民居在兼顾传统的同时也能提高使用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芳  刘加平 《华中建筑》2012,(2):142-146
怒江流域是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区;也是多民族混居区,国家级贫困区。怒江流域的新民居建设对于改善少数民族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该文通过对怒江中游地区怒族、傈僳族传统民居的调研和实测,分析其建造特点及空间构成。同时,对比研究怒江流域大量新建的砖混民居,得出传统民居为低碳模式兼低的居住环境质量,而新建砖混房屋则为高碳模式兼"高"的居住环境质量,并指出新建民居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地域民居建设的指导原则以及具体实施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形成一套新地域民居的建筑模式,积极推动新民居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各地动态     
《小城镇建设》2009,(7):6-6
河北在1000个村庄率先启动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 为改善广大农民群众届住条件,提升生活质量,河北省决定今年在1000个村庄率先启动新民届示范工程建设,探索适合不同地貌类型、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的新民居建设模式和途径,带动全省农村住房建设的健康发展。为推进这项工作顺利开展,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出台了《关于2009年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新民居建设作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重要措施之一,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农民的角度研究新民居建设的影响因素,建立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找出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意愿的主观及客观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摘要 旨在厘清贵州黔西南地区传统石板房体系相对于新民居体系的气候适应性能的优劣,为构建气候适应性地域民 居建造体系提供重要的导向资料,是地域民居设计建造体系优化策略的提出的重要基础研究。研究对石板房与新民居 分别进行冬、夏季连续性室内外物理环境对比测试,辅之以问卷调查,分析并总结地域民居建设体系的部分设计与建 造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在居住建筑体系转型过程中,相对新民居,传统民居在材料与空间组织层面具有很大的微气候 调节与适应性潜力。建议提炼并转译、沿袭使用传统石板房的通风空间组织架构,基于被动设计手法提升室内空间舒 适度,并指出结合居住主体生活方式与发展演变特点,构建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基质地域民居建造体系框架的必要性与 前瞻性。  相似文献   

10.
郭楠  杨大禹 《华中建筑》2009,27(5):57-59
基于在云南省泸西县部分村镇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统一拟新建民居设计工作的实践,该文探讨了如何在新民居单体设计中沿袭传统民居特色并改善居住环境,提出农村新民居的建设要全面提取多民族地区民族共融的聚居文化特色,同时应分析不同村落村民的具体心理需求;在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各村农民建房能力的具体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陕南地区两栋不同类型的民居建筑室内热环境进行室内实地测试,比较分析测试结果,从建筑的构造做法及围护结构性能等角度出发,研究影响高湿高热地区民居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因素,并利用能耗模拟软件对环境进行模拟,得到更为科学精准的研究结果,提出改善高湿高热地区民居建筑室内热环境的设计策略,为秦巴山地新民居建设及移民搬迁建设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新民居建设作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重要措施之一,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农民的角度研究新民居建设的影响因素,建立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找出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意愿的主观及客观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首先概括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民居建设内涵,然后分析新民居建设模式及经济效益指标,最后以山东省新民居建设为例,进行新民居建设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新民居建设后,五项指标皆有正向提升,新民居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扩大了非农产业,提高了农民收入及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4.
正朝鲜族主要聚居地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可持续发展是延边地区乡村建设的重要政策方针之一,朝鲜族居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模式。本研究主要从朝鲜族传统民居的特点、朝鲜族新建住宅、朝鲜族民居的建造技术特点及朝鲜族民居可持续设计策略等方面对论题进行了论述研究。当前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可持续发展,而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资源、环境保护以及材料等。人们为了自身的发展与利益,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材料,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在民居中则力使用现代化、环保  相似文献   

15.
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对新民居建设进行相关研究,通过制约因素的分析,总结出土地置换问题、建设资金问题、产权问题等三个典型问题。结合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和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提出加强规划统筹土地流转、加强宣传引入社会资金、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新民居住房交易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4)
我国民航事业发展过程中,通用航空机场的建设和发展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我国公共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通用航空事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当然也离不开以通用航空机场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工作。通用航空机场可以为各项作业的起飞和降落提供一个着落点,可以对地方经济带来积极的发展促进作用。本文围绕通用航空机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展开积极探讨,并在掌握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发展情况和整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重点探讨通用航空机场对地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希望可以唤起人们对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发展的重视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规划的角度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民居建设,提出了新民居的规划措施,用以指导新民居建设合理、有序发展,并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新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在农村中掀起了建造新民居的热潮,许多传统民居正面临着被遗弃和拆毁的风险,而大量出现的现代式钢筋混凝土"小洋房",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文章通过对云南楚雄彝族的传统民居功能空间、结构形式、房屋布局和材料装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居民当前的家庭结构体系和生产生活方式,试图探索出一条既注重传统民居特色与文化的传承,又能满足当下生活需求,并能适应环境条件的"延续与创新"并行的可营建之路,以期对楚雄彝族地区新民居设计与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量大面广的非文物传统民居,因不再适应村民对现代化生活的需求、维修成本高昂等原因,大量废弃消失是大趋势。应该因地制宜、精准采用不同措施处置传统民居;并且要认识到:高度重视传承发扬中国民居传统,建设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新民居,才是最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钱进 《山西建筑》2010,36(8):11-12
以皖南古民居的生态性为研究出发点,针对民居在构造、节点等生态性的做法,研究基于皖南地区新民居适宜的生态技术,以期提高对传统建筑的认识水平,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促进生态民居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