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完成于2000年的陶瓷博物馆与后续完成之陶瓷艺术园区,为简建筑师近期之重要作品.该作品无论从方案布局、建筑设计以至于细部设计表现,皆细致反应出建筑师独特之设计品味与设计哲学.文章试图从复杂与矛盾之观点,切入与诠译简建筑师的设计手法与设计内容,并以从封闭到开放的主题.回应建筑师对当代台湾建筑文化的批判与挑战.  相似文献   

2.
《新建筑》2015,(1)
简·万普勒,一位通过身体力行来倡导建筑师应以营建更好的生活环境为目标的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和诗人。他荣获的嘉奖数不胜数,其建筑作品看似朴实无华,但极具人文关不。他对建筑教育的贡献在于坚持让学生展开实地调研,将建筑学进行多学科交叉整合,让建筑师设计大众之所需,而非"臆断"大众之所求。同时他通过诗性语言将对城市的抽象理解回归现实,并以充分感受生活的诗学态度来思考建筑,反思建筑师本身。  相似文献   

3.
近代天津租界是东西方建筑文化交融荟萃之地,大量来华外国建筑师在天津留下了丰富的建筑作品。无论从作品的知名度,还是从意大利建筑师的代表性来看,意大利建筑师鲍乃弟都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位。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梳理的方法,可以使我们对他在天津租界中设计并遗留下来的建筑作品建立较为完整的认识,了解其惯用的设计风格、手法。文章通过梳理回力球场、疙瘩楼、安乐邨等鲍乃弟的设计作品,对其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正>小川晋一之外再无建筑师可称得上"极简主义建筑师"。简约而不简单。极简主义代替现代主义。《看不见的细节》一书收录了小川晋一根据自己所理解的小型建筑作品设计的作品。另一方面,新书的书名《简约而不简单》提到了小川晋一这样设计的原因。为什么采用简约结构?"因为简约而不简单"他回答道。在本文中,我将通过小川晋一的三篇  相似文献   

5.
刘德川 《新建筑》1999,(3):55-55
建筑设计应当由建筑师来完成,而如今有不少建筑看上去不像是建筑师的作品,或者缺少建筑师的意志。这类建筑的设计应当称之为“建筑设计的非建筑师化现象”。在我国,对其他艺术形式都有广泛而大胆的评论,对艺术家及其作品都有公开的褒贬。然而对建筑师及其作品的批评就...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米兰国际家具展与米兰设计周中国建筑师家具设计作品缺失,米兰家具展中国家具被拒,谈中国建筑教育模式与家具设计分离、建筑师与家具设计师分离以及建筑师建筑、室内、家具一体化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大型体育场馆在国际设计竞赛的方案作品,从体育中心的城市效应、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建筑群体关系的统一、单体创作注重人文生态等方面,着重探讨参赛作品建筑创作与环境呼应的设计理念与处理手法.探索体育场馆创作的新趋势,联系实际寻找境外建筑师关注层面,弥补国内设计领域之不足.  相似文献   

8.
从一名执业建筑师视角解读了如何面对一块风景优美但相对局促复杂的用地,通过自身的经验解决种种限制条件,并坚持最初的理想,完成了得到社会与业主认可、好评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9.
宁忠意 《中外建筑》2013,(11):22-24
建筑与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直是建筑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让建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近年来的关注热点。由法国国家图书馆闻名的建筑师多米尼克·佩罗强调建筑的严谨和极简,提倡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他的代表作品还包括欧盟法院扩建工程、首尔梨花女子大学、柏林奥林匹克赛车馆和游泳馆、密特拉神庙全景规划等,都得到了众多国内外人士的认同,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隐藏在设计背后对城市、自然、历史和材料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岭南近代著名建筑师杨锡宗设计生平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长歆 《华中建筑》2005,23(Z1):121-124
杨锡宗是岭南近代著名建筑师,在他的一生中,设计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建筑作品.本文根据杨锡宗设计作品的时间序列,以及设计风格的转型与发展,将其设计生涯划分为三个阶段.此外,对三个阶段的设计作品进行形式的分析与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杨锡宗设计思想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林广思 《南方建筑》2014,(1):105-110
夏昌世是我国知名的现代建筑师、教育家和园林学家,对我国现代建筑创作和岭南园林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已出版的各种关于夏昌世的研究的文献,对于1932-1945年的夏昌世的活动,言之不详。通过对各种文献的整合、辨析、勘误和校正,辨析了夏昌世于1932-1945年期间在各工作机构的时间,记述了他的一些活动情况,分析了该时期对其后半生工作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隈研吾建筑表皮材料编织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隈研吾的建筑作品,总结其建筑表皮的设计来源、形式、材料等方面的规律,概括其在选择表皮肌理和材料的思维方法,对其主要作品的表皮类型在形态上进行分类,试图找出这些类型特点与所用材料在形态设计上的关系,从而学习建筑师处理表皮时的手法和理念,提高建筑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城市设计为建筑提供了城市维度的背景框架和由外向内的约束条件。该文通过阿里巴巴深圳大厦设计项目来探讨建筑师如何在城市设计的限制之下变限制为建筑创作的诱导,进而探讨了建筑师在当今城市设计控制下的建筑创作思路,设计出既可以符合城市设计要求,又富有创作精神且有个性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14.
王蔚 《时代建筑》2011,(5):104-111
建筑师刘家琨的城市作品——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交流中心,从"负"概念出发,以地景化的城市建筑,叠加于现有城市肌理中,创造出一处隐匿的聚落式公共空间;让观者在体会"山""水"的同时,感受景观、建筑与城市的融合。文章期望在对该项目就事论是的同时,以纵向视野旁观刘家琨的建筑创作思想和策略,探讨他在特定场域中的建筑表现。  相似文献   

15.
金秋野 《建筑师》2013,(1):6-14
本文讨论王澍的思想和作品,指出王澍是从环境伦理、职业人格和设计语言三方面应对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现实危机。重新梳理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建筑学注入新的内容。本文进而指出:王澍的建筑主要是在诗的层面起到醒世作用;他所秉持的“传统”主要与心学有关,借以扩充当代营造者的文人情怀:王澍努力实践传统建筑语言的现代转化,但其作品仍具较浓西方色彩,建造过程与他所批判的潦草城市化也有相似的地方。作为先行者。王澍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建筑学革新之路,他的实践和理论。是激烈城市化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探索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刘星 《建筑师》2009,(6):91-95
短文主人公帕拉斯玛是芬兰一位著作等身、实践及建筑活动都颇为丰富的著名建筑师。在他几乎倾其一生的思考创作中.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对建筑的影响都始终是其关注与探讨的话题。《相遇:尤哈尼·帕拉斯玛-建筑论文集》是大师用他的生活体验与人世“相遇”而引发的一系列有关建筑存在的思考。本文试图分析该书中帕拉斯玛在其身体现象学观念下,解读绘画中的建筑的独特方式,从而揭示他与艺术“相遇”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英国景观设计师杰弗里·杰里科的设计生涯的回顾,总结杰里科的"潜意识"景观设计哲学思想的形成,通过归纳出杰里科作品的景观设计要素,进一步阐述其"潜意识"设计哲学在景观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意大利建筑师朱赛普·特拉尼的从业背景及相关作品作简要介绍.从中找到蕴含的哲学思维以及将建筑师与哲学作为两个独立元素相互比较,从特别的角度分析建筑与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哲学认知的加深与人类科技能力的进步引发了观念层面的变革,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这也导致建筑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发生转换。从古代的手工艺建筑美学,到工业时代的机器建筑美学,再到现在信息时代的高科技建筑美学,建筑形态审美的取向不断跃迁,建筑美学的原则悄然变异,而建筑形态的不断创新正是反映了这种变迁。新的观念影响着建筑师对世界的认知,进而影响了建筑师的艺术风格和作品内容,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建筑师重新以一种更加关联、交互和动态的思路探索建筑形态创作。  相似文献   

20.
董勤铭 《中外建筑》2010,(10):82-83
纵观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和西方两大势力是最具有活力和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主体,中国通过20年左右的改革,发展的趋势直追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些年的发展成就中最具有代表的是建筑业的发展,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让西方世界目瞪口呆。但是我们发现建筑形式还是以西方美学形式主导我们的建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精品建筑少之又少,最具有代表和经典的现代建筑并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建筑是北京香山饭店。其设计师是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美国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还有几个代表作中国建筑大师戴念慈设计的北京饭店等作品,让我们看见的具有民族亲和力的作品比较少,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中西古建筑的一些文化特征,作为我们建筑设计的参考,从中汲取美学、文化元素是作为一个建筑师应具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