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块及其格局在历史地段形态和产权制度两个方面具有结构性意义,是“小尺度、渐进式”保护再生模式落地实施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南京老城南小西湖街区地块格局演变研究,提出“地块分级”规划设计策略,并通过实践案例的验证,完善其可操作性。以期为历史地段保护再生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提供学理和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地段保护与再生实践中,街巷承担着传承历史形态特征与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双重使命.通过自上而下的结构性保护与重构、自下而上的渐进式更新与营造两个层面剖析小西湖街区堆草巷及两侧地块内自然生发且丰富套叠的公共空间体系.并从街巷格局的动态重构、超越地界的空间共享、面向生活的营建机制3个方面总结历史街巷再生的方法和机制,借此...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历史地段保护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晓丹 《新建筑》2000,(5):30-32
通过昆明市“胜利堂一甬道街-文明街”历史地段的调查研究,对该地段保护与发展做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和保护规划设计方案,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南京小西湖历史风貌区保护与再生规划中,通过改造原有公房,将不愿外迁的原住民进行平移安置,从而腾空部分更新院落单元以实施改造,是落实“小规模、渐进式、逐院落”的街区再生整体规划的重要举措之一。本项目面对建成环境的复杂性、需求的复杂性、实施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多元相关方的复杂度,因地因人制宜,通过合理改造和扩建,在满足各类生活需求的同时,提高居住空间品质,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利用,并与社区公共空间形成了良好互动。该项目是对破解老城居住性历史地段再生与发展问题的一次积极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5.
在旧城的更新重建中,通过地块重划调整地块格局和土地产权结构,能够对建成空间形态产生重要影响。柏林的历史城市形态在二战及战后重建过程中遭到了严重破坏,其中地块格局和土地产权结构都产生了显著改变。1980年代以来,柏林内城的"批判性重建"充分认识到地块划分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定地块重划策略成功推动了历史城市空间的修补。本文以此为例,在梳理该计划的缘起和整体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批判性重建背景下地块重划策略的目标、内涵、典型策略和土地制度的支撑,最后思考批判性重建及其地块重划策略对中国历史城市保护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铨 《建筑师》2018,(1):74-80
地块肌理是城市土地划分形态的表达。它作为街道肌理与建筑肌理的联系中介,是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明确定义城市肌理与地块肌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块肌理在街块、地块格局和地块三个层次上与建筑肌理、街道肌理的关系,并探讨了增强街道与建筑、建筑与建筑空间关联性的土地划分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金俊  李晓雪 《华中建筑》2009,27(12):74-76
该文通过对城市传统社区居住建筑形态的研究,提出了城市历史地段居住建筑规划设计的方法,即复原梳理、插入缝合、有机再生,并针对旧城保护与更新的课题提出了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开世嘉年小区的规划设计,探讨了在历史地段的再生途径之一,即植入新居住职能,同时探讨了在规划设计中对于历史建筑保护的一种处理方式和态度,以及对于历史遗留原生态树木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方式。同时结合度假类住宅的产品定位,建筑设计在对西班牙建筑风格的创作上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9.
黄科宏 《规划师》2009,25(11):67-71
针对城市中具有浓厚历史文化背景的特定水域,提出了“历史地段型水系”的概念,分析了其基本特征.指出城市历史地段型水系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区域,其延续和保护面临日益突出的问题。结合桂林市“两江四湖”历史水系整治规划,从历史地段型水系的延续、保护、更新、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历史空间的组织体系、延续历史形态和格局、调整城市水系运行功能、保护生物文化资源的历史地段型水系的规划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钟纪刚 《规划师》2005,21(11):54-56
1 规划设计背景 重庆市渝中区历来为重庆市的政治、经济、化中心。国泰电影院地块是“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方案中九大重点地块之一,位于城市CBO核心空间区域。渝中区政府决定在此打造现代化的都市绿化广场和标志性化设施,这无疑是一个具有远见的历史抉择。  相似文献   

11.
张帆 《建筑》2010,(8):91-93
以重庆市大坪七牌坊地块商业地产项目规划设计为例,探讨历史文化遗址地块地域文化与异域文化在商业地产设计中的共融,并做出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12.
“历史地段”一词对规划工作者来说并不陌生,但其确切的涵义、它对保护历史文化的作用、它与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名城的关系、它的具体确定和保护的原则与方针等问题,过去尚未进行过系统的讨论研究。近年来随着规划和建设实践的发展,历史地段的保护问题已日益突出,引起规划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由此,1991年10月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选择“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为年会主题就显得十分适时和必要。会上专家学者对将历史地段作为历史文化保护的一个层次列入规划范畴;并建议制定相应的规定、条例、规划保护原则以保证其实施等问题,均取得了共识。 我们将会上讨论的主要观点、意见进行摘编与会议通过的“关于历史地段保护的几点建议”一并刊登如下,以引起广泛的重视。欢迎读者对“历史地段的保护”问题来稿发表意见和观点。  相似文献   

13.
城市历史地段因细密交错的产权关系以及众多产权人诉求不一而带来整体物质空间形态及其保护再生工作的复杂性。"小尺度、渐进式"保护再生模式中,城市设计的过程性和参与性是回应这种整体复杂性的必要策略:一方面渐进式更新时间漫长,需要城市设计及其图则对逐渐展开的建设项目进行管控和引导;另一方面,参与主体多样,诉求各异且处于动态变化中,为相关设计带来不确定性。南京小西湖实践根据历史信息、场地条件和居民意愿动态调整设计成果,并通过局部地块的设计实验,反思城市设计及更新图则的管控弹性和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4.
视线分析是建筑高度控制的有效手段,运用于各类规划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以桂平市白兰组团规划设计为例,从保护"西山卧佛"景观的角度出发,通过视线分析来确定地块内建筑的高度控制标准,并根据地形和景观的关系进行竖向设计的处理,为风景名胜区周边的地块控制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历史性城市景观的理念和整体性保护方法,旨在应对历史城市面临的大规模开发压力,对我国历史地段保护的“碎片化”和“孤岛式”问题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基于整体性视角看待历史与发展、文化价值与自然价值、历史遗产与其背景环境等关系,强调结构关联和历史可读。以嘉兴子城遗址公园为例,进行基于关联性的整体性评估,基于可读性对历史格局、空间尺度和风貌进行空间整合,提高历史地段公共开放性,将保护同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相结合,整合历史地段保护与城市各系统,结合一系列建设开发行动构建动态保护体系,以期为保护历史地段整体性和有机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陈卉  王骏  徐杰 《室内设计》2017,(6):78-83
基于历史性城市景观的整体性保护 方法,应对历史城市面临的大规模开发压力, 旨在对我国历史地段保护的“碎片化”和“孤 岛式”问题的解决作出积极的探索。本文在 进一步理解整体性保护核心内涵的基础上, 立足于我国历史地段保护的问题和理念转 变,从社会价值层面拓展对其的认识,提出 历史地段整体性保护关联性、可读性和开放 性的三重属性。以嘉兴子城遗址公园为例, 运用基于关联性的整体性评估、基于可读性 的空间格局整合与基于开放性的整体融入策 略,意在为我国历史地段整体性保护与实践 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结合南京市7316厂地块更新改造的案例实践,经由城市设计和地段更新的缜密分析和可行性研究,提出基于城市设计的产业类历史地段再生的途径策略,及在城市设计整体框架内实现场地各空间要素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黄成豪  张炯 《华中建筑》2011,29(5):137-141
该文以上海外滩179号地块的个案研究为例。提出地块内建筑与环境的现存问题,并分析历史建筑的保护价值与措施;构想将地块打造成高智青年人才汇聚的创意产业园,从建筑功能、空间与环境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更新措施,为将来179号地块和相邻地块内建筑保护与更新提供指引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恒定无常     
《建筑师》2010,(6):56-57
设计中正视现实,把商业的成功视为博物馆的生存基础,把商业设置得到最佳满足后的建筑状况视为主体的基地现实条件。在商业弃用的地块核心插入博物馆,利用地块外围商业的纷杂与地块核心博物馆空间的静溢,分别极端化,使“世俗空间”和“神圣空闻”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进一步强化商业现实和历史遗存各自的感染力,创造出独特的场所感。  相似文献   

20.
上海新天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创作》2002,(11):18-21
“历史的再生” “上海新天地”是对上海这个城市的主要构成要素“里弄”进行保护,并改造、再生成为现代所用的、新的商业空间。 用地位于现在上海商业最发达的“淮海路”以南2个地块、太平桥地区的2个街区,这里是旧时法租界的一部分。面向横贯基地东西的兴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