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传统民居是一座城市演进历程的见证者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引起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与交融。观之洛阳老城,历史厚重,建筑新老混合,多种历史样式交织。基于国务院提出的城市双修理论,如何有效地进行历史街区中传统民居的保护更新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文章通过文献史料分析、实地调研测绘等方法,以洛阳老城85号院为例,探寻老城历史街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市从名城整体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历史建筑保护三个层面开展工作,在大力推进新城建设的同时,注重老城的更新与复兴,实现了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共赢格局.  相似文献   

3.
针对北京老城传统风貌保护中存在历史连续性断裂、建筑遗产资源整合不足难以发挥整体文化效能等问题,强调北京老城整体保护的着力点是修补断裂的文脉,强化建筑遗产的关联性,重塑历史空间连续性。提出了一种将老城散点建筑遗产连线成片保护与利用的"主题式整合"方法,将建筑遗产资源有机融入整体保护与展示系统之中,形成一种线性或网状结构的遗产保护与利用主题框架。阐述了北京老城建筑遗产保护实践在"主题式整合"方法运用方面的探索,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逐水而迁、傍水而居造就了滨河而建、因河而兴的城市.水,成就了城市的形象,滋养了城市的命脉,塑造了独特的城市品格.一条条或长或短、或曲或直、或壮阔或蜿蜒的河流使一座座城市优美而灵动.通州与北京老城自元代起由运河、通惠河连通,百年以来一脉相承.北京老城内的水系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与自然观,也孕育了北京城独特的地域人文气质.位于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的三条水系—运潮减河、丰字沟、北运河——承接了北京古城的水韵,延伸了古都文脉,作为润城之水浸润了新区,是副中心"北京气质"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朱婕妤 《城乡建设》2021,(15):46-49
笔者以开封老城的"城+池"系统为样本,以"细胞更新法""刮骨疗伤法"以及开封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运用方法为切入点,分析开封"城+池"系统的价值以及"城+池"系统在城市形象区和迎宾区的打造、城市大型环城公园体系构建以及城市主题博物馆的建设等方面的运用,同时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以期获得开封老城品质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馆     
<正>意大利馆以"人之城"为主题,延续传统理念的同时,诠释了当代意大利文化,亦唤起了人们对自己城市历史的回忆,将"人"放在建筑和城市的中心。整体风格既吸取了意大利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建筑精髓,也蕴涵了上海老城"里弄"的建设格局,还将透明混凝土等全球顶尖的高科技环保  相似文献   

7.
北京是一座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不仅因为北京旧城有着东方古代城市独特的建筑风貌,还在于它有着3000多年绵长的文化根基.对于北京城的评价,梁思成先生在1951年的"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一文中指出:"北京是中国(可能是全世界)文物建筑最多的城.  相似文献   

8.
郭均 《中州建设》2004,(1):41-41
我们处在一个城市躁动的时代。中国传统的城市始于五千年前,而自殷都以来到最晚的封建帝都北京,中国的城市并没有根本的变化,就像中国的农业社会生产方式持续不变一样。今天我们为之骄傲同时也已失去的旧北京城,其实其城市布局并未改变自汉以来的都城格局,旧北京城之壮丽在中国传统城市历史上顶多是最后的辉煌。算是一种垂死前的回光返照罢了。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文化不仅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城市转型最需要的复兴要素。本文基于研究了白浮泉这昌平的核心历史文化遗存,探讨了它在北京历史上的生命之根,进而提出白浮泉乃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点段"之一,是大运河之"源",其价值不仅指导该项目城市设计也佐证了它在大运河线性遗产中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本项目进而深化研究龙山、凤山诸多历史遗迹,在永安城湮灭的历史遗憾下,提出一系列重新构建昌平城区文化城市、山水城市的设计手段。正如城市设计无法离开城市文化策划一样,项目设计文化品质的传承与提升,既离不开对重要历史资源整体挖掘的文化规划,更不可缺少对城市历史感的记录、建设与善待,也离不开大山水格局的梳理,"白浮泉-龙山"城市设计的命题提供了一个说服力强的案例。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是尊重历史、崇尚文明的体现。老城改造发展带来的住宅改善、交通改善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善的同时,也往往出现一些让人若有所失甚至痛心疾首的现象,如许多城市千城一面雷同得象是同一个模具制造,老城的独特韵味荡然无存。本文试以佛山梁园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为例谈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老城改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老城作为城市发展的起点和原点,有其独特的空间特征和文化价值,但多数老城面临空间特色消失、文化传承断裂的困境。协调老城发展与特色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我国老城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陕西省咸阳市明清城为例,从空间基因视角出发,系统梳理明清城山水择址、礼制营城、斗杓套城的格局基因,庙台为心、街巷纵横、深宅窄院的肌理基因,渭水映城、商旅繁盛、庙堂鼎盛的记忆基因,分析总结明清城空间格局改变、街巷肌理破坏和文化记忆衰退的现实困境,最后从总体格局基因恢复、街巷院落基因延续、文化记忆基因传承三方面提出明清城发展策略,以期促进明清城空间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小城镇空间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陈道山 《华中建筑》2011,29(5):142-145
商丘古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城墙、城湖、城郭三位一体外圆内方的格局,在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运用中国传统意境概念来分析,商丘古城的构图设计极富个性与特色,它是在对所处特定环境精确把握的基础之上,寓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与地方文化之精髓融会贯通于一体的智慧创造,彰显出古城设计与建造者对"天人合一"关系的...  相似文献   

13.
南丰古城是具有州城规模和制度的县级城市,有着近两千年的城市文化传承,曾子精神,傩舞文化,市井生活,赣闽商业,都在其城池格局里稳定保存。该文以南丰古城作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层面分类梳理了古城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等建城要素,再以宏观视角系统阐释了古城的山水环境格局和城市建设格局特征,探究了古城"三面环水,重山相围"的山水格局,并从防御体系、交通组织与功能分区、传统建筑等方面对古城的建设格局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继明清北京城、20世纪50年代"十大建筑"之后,2008奥运建设成为梳理北京城市空间的又一次重要机遇.文章以2008年北京城发展状况为线索.通过对北京在奥运城市、世界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绿色城市等发展目标上建设进程的整理,探索了正在形成的北京城市空间的"第三秩序".  相似文献   

15.
北京老城受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历史文化保护政策以及北京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的影响,城市贫富分离的二元属性日趋明显,尤其是位于城市中心的历史居住区,北京老城胡同片区普遍存在人口远远超出空间的环境容量,胡同公共设施普遍缺失,景观环境恶化,老龄化、低收入群体聚集,这一社会结构的现状抑制了胡同良性发展的可能。人居环境条件差,社会生态退化,历史街区人口疏解和功能置换,是北京老城面临的典型问题。本文以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分析整理法源寺现有胡同及四合院现状问题,结合片区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共生理论"为核心进行讨论,通过"共生院"推动法源寺历史街区的人口疏解与功能的置换,实现新老建筑共生、新老居民社会共生和文化共生,重建合理的居民社会结构,激活北京老城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正>引言以"胡同-四合院"传统格局构成的传统平房街区是北京老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种独特的街区肌理和居住形态不仅承载着老城传统城市营建的文化底蕴,亦展现着千年古都绵延至今的旺盛生命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城市发展阶段、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不断演进,随着人们对于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北京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已日趋完善,然而主流文化保护却面临城市空间特色丧失和城市文化趋同等问题。保护北京城不是保护一个纪念品,我们要保护的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城市,保护城市发展所传承下来的物质载体与精神内涵。只有将文化精神层面的保护与传统建筑物质层面的保护相结合,才能真正保护好一个“活”的北京城。本文引入了“亚文化”的概念,试图从北京民俗文化、北京人生活情趣为线索,探寻失落的城市亚文化空间,将“亚文化”的发展思想融入到北京传统建筑的保护之中,寻求北京城亚文化空间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8.
北京传统中轴线遗产区园林绿地是中轴线的重要组 成,与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共同构成中轴线的遗产本体。中轴线 园林绿地是北京老城历史累积叠加形成的具有生命的历史文化遗 产,对北京传统中轴线申遗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研究传统中轴线 遗产区园林绿地的发展历程,厘清了不同时期园林绿地在有形要 素“位置与格局”“建筑与景观”和无形要素“功能与传统”三 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而分析得出中轴线园林绿地的五大历史遗产 价值。结合中轴园林绿地的历史遗产价值和保护现状,提出传统 中轴线遗产区园林绿地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楼阁在城市景观空间中具有标志性作用.它不仅是所处场地之地标建筑,且建筑形态及场所空间更能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山水环境的整体意境.本文以南京栖霞山虎山碧云楼建筑设计为契机,针对栖霞山主景区景观现状存在的山阙缺形问题,提出虎山景观格局重塑方案,明确在栖霞山风水环境格局特征下的碧云楼选址;从栖霞山历史文脉传承和新景观意境塑造入手,对碧云楼形态选择、尺度控制、建筑形式进行设计研究,塑造沿江景观带上虎山山巅"有凌云意"的场所精神;探索既延续城市历史景观文脉,又契合城市景观新秩序的山地楼阁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项目周边环境比较独特,与往常设计的观演类建筑不同。一般的地方性剧场和文化中心大部分选址于自然环境优美的新区或者周边环境具独特优势的旧城区,周边环境对设计的限制性不高。而天桥项目选址于北京城的中轴南端,地处代表着天桥百年文化的城市中心区域,结合着北京的中轴线申遗计划,该项目代表的不仅是地方性的建筑,更是一个建筑与一座城的文化思考,设计具时代的责任感。历史上的"老天桥"是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