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力  王瑜辉  马小波  杨栋才 《建筑施工》2021,43(6):1121-1123
以某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为依托,结合工程自身特点,探索了信息化技术在超大洁净电子厂房工程建造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建立三维信息模型,智能拆分构件,推动工厂智能化加工;利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围绕施工现场材料、资源、进度、成本管理等诸多内容,整合施工资源,使施工管理智能化;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信息数字化特点,进行施工安装模拟分析,有效实现施工现场信息的智能化管控.总结的管理技术,为推动洁净电子厂房建造中信息化和BIM技术的高效应用提供了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对智能建造的必要性及建造方式的发展阶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智能建造的本质是信息监测的概念,同时进一步提出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施工信息智能监测体系以及智能监测管理功能架构,将工程监测的被动监督转换为主动监控。接着,基于上述理论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WebGL图形引擎技术等开发“尚理工”施工智能监测平台来实现施工信息的集成化监测与管理,其中通过BIMFACE图形引擎实现了BIM数据在网页端的轻量化显示。最后,基于BIM、物联网、Unity WebGL等提出施工信息监测子模块技术方案,并以基坑监测子模块为例进行了实现。系统对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管理效率及决策能力,推动现场监测的无人化、信息化与智能化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北支江水上运动中心项目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管理粗放、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搭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建造框架.在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建造平台的驱动下对整个建造过程进行实时优化控制.搭建的智能建造平台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方案设计阶段与实时修正阶段的优化,实现了全局管理的智能化和高精度.施工过程中,以智能建造框架为基础,融合了 BIM技术、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等技术,实现了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进度的智能化管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现状研究,发现了现阶段综合管廊在后期运维管理中存在着运营管理难以协同、运维安全风险较大、能耗较大、管理效率较低等难点;通过将综合管廊BIM模型数据、入廊管线BIM信息数据、监控监测信息数据和管廊周围信息等数据集成于一体,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以BIM为核心的协同管理平台,进而解决综合管廊在后期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构建基于BIM为核心的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协同平台的具体方法和思路,并分析了将BIM技术应用于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可行性,实现了BIM技术在综合管廊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一体化应用,发挥了BIM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南宁市作为试点城市之一,积极响应住房城乡建设部号召,就南宁市地下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BIM信息化管理展开联合研究与应用。集成BIM技术、GIS技术和IOT技术联合研发了南宁市地下综合管廊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南宁市管廊工程的信息化规划、参数化设计、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化运维的目标,大大提高了该市管廊工程的管理效率,缩减了工程成本的开支,并为以后BIM前沿科技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管廊项目从设计、施工、运维各环节采用了BIM技术,充分利用虚拟三维的思维方式,在规划设计的空间互动、专业间信息交流、可视化碰撞检验、施工现场布置、方案技术交底、节点碰撞检查等环节,在运维管理的智能巡检、大数据分析、应急管理等方面,大大提高了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对城市管线的建设、运行、维护及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平潭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例,针对地下综合管廊传统施工技术存在的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污染等缺点,提出采用刚柔复合防渗漏可回收支护技术及预制叠合装配式技术,实现了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环境污染及节约资源的绿色建造理念。同时,基于BIM及物联网技术,通过地下综合管廊监控系统建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数据平台,精准控制及管理,显著减少了人为操作误差,实现物物相连、信息共享和交换功能,解决了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生命周期全阶段数据链断链及管理低效的问题,降低了维护管理成本,实现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化、信息化的智慧运维。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现阶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施工阶段施工设计难度大、各单位难以协调、施工管理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对BIM技术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以BIM技术为核心的施工理念.本文根据对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BIM独特的技术特点,从专业角度协同设计、管线综合应用、模拟施工作业、现场实时监控、施工质安管理、施工成本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方面,研究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的具体运用,极大的提高了管廊的施工效率,同时保证了管廊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9.
李野 《建筑技术》2024,(4):488-493
BIM技术作为一种集成的数字建模工具,已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领域,并在项目管理、协作、可视化和信息共享方面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本研究搭建了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建造框架,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建造平台,将其应用于建筑全寿命周期,对整个设计、运维阶段进行优化控制,并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实时反馈,形成管理闭环。本研究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建造技术在南充高坪机场改扩建项目中的应用,与传统施工模式相比,施工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都得到了显著提升。BIM技术的应用为南充高坪机场改扩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为类似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基于BIM技术发展的应用现状,分析BIM技术应用的瓶颈,提出由感知层、控制处理层、应用层的三层结构组成的BIM+物联网的智能建造综合管理系统。通过构建"可插拔"式集成应用的数据输入平台,基于AI、大数据、云处理技术的数据处理平台和基于数字化运行的智能操作终端,执行数字化建造和运维管理,应用于传统建造方式的数字化升级和构建全新的无人化施工系统,最终实现全智能化建造方式。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0,(11)
<正>常熟理工学院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省属本科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环境设计》2010,(10):200-205
学校的选址在Barreiro郊区。整个地区现在是一个充满城市生活的郊区.新建的房屋、公园和芦苇地相互混杂,房屋以住宅为主。当地的地势相当有趣,广阔又微微倾斜,北部和南部边缘大概有1312英尺(约4m)厚的土层.一端有浓密的松树林。  相似文献   

13.
新型桩基技术——现浇薄壁筒桩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现有各种桩基的不足,重点介绍了谢庆道教授的专利技术,即桩基工程的创新技术——现浇薄壁筒桩技术的工艺原理以及该技术与现有各种桩基比较下所具有的经济、高效、承载力高、环境效益好等特点,并以温州银策大厦为例,对其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该技术在交通工程、水利工程、海洋工程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及研究意义,借以抛砖引玉,以推动该创新技术在各类工程中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0,(10)
<正>广东工业大学坐落于中国南方名城广州,拥有大学城、东风路、龙洞、番禺等多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3066.67亩,环境优美。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结合、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终坚持"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的办学理念,加强与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内涵建设,办学实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声誉日益提升。  相似文献   

15.
木材压缩处理技术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几种木材压缩处理技术,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环境设计》2010,(4):174-178
结合自然的总体布局 特殊的地段条件及高标准的设计要求,会产生独特的平面布局。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新校区建工、机电、化工实验教学楼由若干个系部组成,结合地段特点采用“鱼脊式”的建筑布局方式,以标准单元及公用枢纽组成相互连接,可分可合、使用灵活、方便管理、易于扩建的实验教学楼建筑群。根据需要建成长的、短的、单层的、多层的各系部教学用房,从而形成高低错落、变化丰富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设计》2010,(4):116-119
本项目位于山东理工大学新校区椭圆形绿轴的最南端,面向城市干道,特定的位置决定了建筑特殊的形态。建筑南侧面向校园的开阔绿地和城市干道,采用完整的弧形界面,形成一个标志性的体量面对城市,展现山东理工大学的形象。建筑北侧采用退台的手法,减小了建筑的尺度,与北侧已有的扇形湖面、广场相结合,有效地形成了一个尺度适宜的前广场,使建筑最终与椭圆绿轴融合在一起,让更多的阳光投到北侧广场,而且改善了阅览空间的光环境。  相似文献   

18.
19.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工程施工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工程曲线多、精度高的特点,以先进的光电测量仪器和普通测量仪器相结合方法为基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测量工具,做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20.
结合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工程复杂的结构形式,按照不同部位不同特点,分别设计模板施工工艺,达到了保证质量又节约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