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09年9月11日至13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在北京召开,当代国际风景园林大师、彼得·沃克合伙人风景园林事务所合伙人彼得·沃克先生应邀参加年会,并做主题演讲。在沃克先生演讲之后,《风景园林》杂志社社长何昉教授、《风景园林》主编王向荣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胡洁副教授就行业的发展以及学科教育,与沃克先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园林》2005,21(5):29-30
4月23-24日,2005中外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北京园林学会、上海风景园林学会、苏州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园林>、<风景园林>协办,北京山川美艺术中心承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甘伟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张树林、孟兆祯、王秉洛主持了会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周干峙致开幕词.赞助单位包括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山东光合园林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九江市九鼎园艺建设有限公司、南京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等.  相似文献   

3.
沈实现 《风景园林》2016,(10):57-61
当代中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从乱花迷眼到逐渐沉淀和积累,正慢慢呈现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对设计的自省。本文以回归传统、回归土地、回归当下3方面为线索,探究当前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新价值取向,并对这3种取向进行剖析和溯源,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进行点评和论证;同时以笔者所在的中国美院景观系的教学实践为辅,探索在新价值取向下的理想状态的造园途径之一,以期对中国风景园林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和期待。  相似文献   

4.
2007年5月12日至5月16日,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风景园林高层论坛:风景园林新亮点——北京奥运公园”.在北京召开。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来自亚太区、美洲区和欧洲区的1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对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与中国风景园林师一起就中国当代风景园林业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风景园林》2006,(5):8-9
为期两天的“2006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9月20日在北京林业大学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会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分会(筹)和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承办,《风景园林》和《中国园林》协办。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91所高校(研究院)的102所院系190多名院系学科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共计250多名来宾出席了大会。这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分会筹备委员会自2005年3月成立以来首次年会,更是国内目前组织规格最高、学术水准最强和会议规模最大的风景园林教育会议。本次大会主题为“风景园林:事业·人才·教育”。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等部门官员以及4位院士、10位教育界和企业界的知名专家围绕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中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世界风景园林学科和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3个主要议题做了主题发言。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主席法加多女士致函周干峙理事长,代表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祝贺本次会议的召开。本刊特辟专版摘要报道此次大会上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付彦荣  曹娟 《风景园林》2005,(4):F0002-F0002,3
2005年12月,经国家批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正式加入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简称IFLA),从此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作为全国风景园林师的学术团体,便成为全球风景园林师大家庭的成员。这无论对中国风景园林学界还是国际风景园林学界,都是一项意义非常的事情。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加入IFLA,将有助于更好地向国际社会宣传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当前风景园林建设成就和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扩大中国专业领域的国际影响,为中国风景园林专家和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作为我刊的主办单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加入IFLA,将会为杂志带来更丰富的资讯,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深层的交流,为此,我刊特发专题,以示祝贺。  相似文献   

7.
曹娟 《中国园林》2006,22(2):2-2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正式加入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新闻发布会于2006年1月11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甘伟林主持新闻发布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周干峙院士向与会来宾通报了这一行业内的喜讯。建设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及地方风景园林学会负责人  相似文献   

8.
陈敏 《园林》2007,(4):18-19
为了响应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关于发起“世界风景园林月”活动的号召,为了落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今年4月在中国境内开展2007“风景园林月”的科普宣传活动。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上海市绿化管理局等主办单位决定以“保护绿色资源、建设绿色空间、优化人居环境”为主题,积极动员起  相似文献   

9.
金荷仙 《中国园林》2005,21(12):13-15
2005年11月15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邀请了部分风景园林专家、主管部门负责人和媒体代表在北京国谊宾馆进行了学科座谈会.出席座谈的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学会理事长;部分常务理事;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四川、山东等省市风景园林学会的负责人;部分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负责人和设计研究院所负责人;<中国园林>和<风景园林>杂志负责人及中国建设报、中国花卉报等媒体编辑、记者;国务院学位办和建设部人教司、城建司等主管部门负责同志也应邀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0.
杨联 《风景园林》2007,(4):53-54
第六届中国(厦门)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首设风景园林师园,8位国内外优秀风景园林师经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推荐参与设计,历经亲临实地考察、协商设计规则、举办设计方案交流会,各自确定了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期间,园博会指挥部负责场地的提供、背景资料收集、予以资金保障,并举行多次会议,各有侧重的安排施工,保证工程质量,于2007年8月底全部完工。此次风景园林师园建设由风景园林师主导,是设计理念与施工完美结合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传统园林认同危机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蕾 《中国园林》2006,22(9):60-63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园林设计领域研究借鉴西方成果时出现盲从倾向以及西方化模式产生的大量丧失个性的平均化的园林,引发了整个社会的精神焦虑。中国传统园林在当代园林创作中的可能,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而认同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传统园林认同危机的具体分析,探讨其在当代园林实践中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指出一种面对传统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朱祥明 《中国园林》2007,23(11):93-94
当前我国的园林事业正蓬勃发展,社会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体系还处于摸索和发展阶段。学科快速发展和学校的盲目扩张引发出一些思考。因此,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培养目标,如何在园林专业教学中保持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教育的特色,如何引导学生将中国传统造园思想的精华运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之中,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对园林设计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的改革必将不断深入,以此推动我国风景园林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的建筑创作实践一直受到“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的困扰,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建筑市场化使建筑的地域价值逐渐衰落,大量国外设计机构的介入又使建筑创作逐渐走向“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保护、发展和创新地域建筑文化更加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师的使命。本文简述了中国地域建筑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的地域建筑思潮不是现在才有的,其自中国近代建筑学科诞生以来就一直伴随着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的发展,并将随着时代与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伴随当代健康理念与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观念的共时推演,对古典园林精神生态机制的重新认识与诠释成为新时代风景园林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典园林依托我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蕴含丰富的健康园林营造方法与机制。点景题名是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景观载体。本文力争站在民族与文化自信的时代高点上,以承德避暑山庄点景题名为例,分析其文化深度和精神生态共时性营造特征;以代表性匾额题刻等点景题名的文本解读与语义转换为切入点,在命名点题、记叙典故、抒情喻志基础上,阐释其勤勉自强、藉古喻今、精神超越的内在精神与文化关联。研究结果对中国园林文化内涵再理解及当代园林景观建设具有参考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致力于历史与理论的研究,审视了以研究为基础的中外园林史的系统化教学体系的探索,总结了在园林史、园林艺术、传统园林理法以及当代理论领域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并提出进行风景园林教育体制优化,解决目前园林历史与理论领域人才匮乏和资金短缺的问题,以此促进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工作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北林风景园林工程课程的教学是在专业成立后经过60余年时间逐步积累、改革发展起来的.在北京林业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通过访问课程建设的诸位前辈,对课程发展的历程进行回顾,发现风景园林工程始终坚持技艺合一的思想,并随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展望未来,风景园林工程课程仍将继承前辈的理论精髓,随风景园林建设中材料、技术、工...  相似文献   

17.
王健 《风景园林》2008,(1):72-74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如何研究传统、继承传统,成为摆在每一位中国设计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与重要的任务。本文试图借鉴与应用C·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理论,通过提炼与构建中国环境模式语言来解读传统原型环境,实现对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同时探索一种研究中国传统建筑与城市景观的方法,为当代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创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古典文人园林是环境设计中一种独特的传统,它具有哲学渊源及丰富的内涵。这些园林并非简单的建筑体,还体现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这一观念,并以物质形态表达出这种特征。就其本身而言,它们代表了一种另人关注并且重要的传统 ,体现了构筑物与自然风景的和谐关系,具有特殊意义。就中国古典园林与当代环境观念的关系而论,探究了其某些潜在的观念及特征, 试问这种独特的文化发展是否体现了"能为当代环境设计做出贡献"这一思想。还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5个特征,考虑这些特征是否能够指导环境设计,使人与自然的运作相协调。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与我国城市景观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明伟  赵鑫 《中国园林》2004,20(4):47-53
通过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全球景观设计的影响,论述了我国当代城市景观建设的后现代主义表现,指出了景观设计师应明白自己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懂得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自己遇到的困惑,并行之有效的创造出适合为中国人民服务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20.
崔岚 《建筑与文化》2012,(12):96-97
城市活力是评价城市空间形态质量的首要指标。城市作为有机的生命体,如何尊重城市自由,使城市充满活力,同时又呈现出内在的空间秩序,成为城市面对的一个重要的审美问题。文章面对当代中国城市建设出现的背离活力的趋向,分析了城市活力缺失的现状及其原因,解释复兴城市活力的意图,从而寻求激发城市活力的景观学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