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工程教育中工程伦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论讨了高等工程教育中进行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高等工科院校进行相关教育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何万宁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20(2):1-4
本根据新经济在产业结构、经济体制、运行方式和物质基础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性,针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创业教育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问题,研究知识经济条件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探讨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工程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面对产业发展需求,如何建立前瞻性的新知识、新技术体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成为当前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以全球新工程教育改革的领跑者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对其“新工程教育改革”计划进行系统梳理,研究新工程教育改革原则,解析以“项目为中心”的串编课程体系,从教师、学生、社会力量的视角探讨工程教育的治理模式,并重点分析工程教育思维模式、工程教育实践、师生角色转变与校企融合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提出适合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新时代工程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美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比较视角,提出以课程思政为路径建构中国特色工程伦理教育模式。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主流价值观引导;在教育主题上注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践行立德树人要求;在教育方法上突出课程育人理念下的渗透式教育。该模式有助于从工程技术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工程学科文化及职业精神气质视角拓宽工程伦理主题。展望课程思政作为工程伦理教育的本土化策略,需强化制度保障,增强专业课教师理念认同,建构工程伦理课程教师协同合作机制,提升渗透式方法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5.
工程伦理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在“新工科”及“美丽中国”建设等背景下,掀起了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的热潮。基于知识图谱,借助计量可视化工具,通过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84篇工程伦理教育相关文献,指出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发现国内研究具有“受国家政策影响”“研究内容逐步细化,向实践转移”,以及“课程教育体系有待完善,教学方式单一”的特点,并从国家、社会、高校角度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尽管我国工程伦理学研究已经获得快速发展,但对于工程是否需要伦理,业界依旧存在较大争议,已成为阻碍工程伦理学发展的壁垒。工程伦理在本质上具有作为社会实验的实践性特征以及作为伦理准则的规范性特征,这决定了工程内涵伦理问题、内生伦理维度以及内衍伦理理论。伦理意识引导工程师“负责任地”扮演职业角色,伦理理论指导工程师审慎对待两难困境中蕴藏的伦理问题,伦理规范保障工程本质价值得以彰显和工程目标均衡实现。在我国,必须将伦理与工程加以融合,逐渐从一种前卫理念转成为被工程界接受和认可的普适观念,对此观念的充分理解、接受与肯定,是我国工程伦理学持久繁荣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9.
概述了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要性,介绍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施要点,分析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某高架工程为背景,针对工程事故发生及工期延长的问题,从工程伦理学的视角,探讨工程技术集成创新的突破性与风险性的伦理抗衡及相关利益主体的责任伦理。分析建设工程项目中涉及的工程技术伦理,并从宏观、微观两个不同层面解析工程师个体、各参与主体的责任伦理。提出基于工程伦理视角的事故防范措施,即在专注创新技术突破性价值分析的同时,应有伦理道德标准的渗入、强化对技术风险的综合评估;提倡注重工程师的伦理意识;提高参与主体的伦理责任担当,从而为类似事件的决策及事故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国外建筑教育现状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建筑学专业是一个集艺术和技术于一体,融人和科技于一炉的独具特色的专业。章通过对国外几所名大学建筑教育的事例介绍和评述,阐明了我国加大建筑教育改革力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13.
土木工程专业是典型的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普遍面临教育理念落后、课堂教学有效性差、创新培养方式单一、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吉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为统领,以培养符合科技发展和产业革命需求的土木工程创新人才为目标,系统设计“思政、课程、实践、竞赛、科研”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激励创新”为原则构建课程体系,以“注重基础、融合前沿、聚焦工程”为指导建设课程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索教学方法,通过“多要素课堂教学改革”“多方式协同创新能力培养”“多课程育人”推进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以\"新工科\"理念推进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从管理模式转变、\"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和学科发展以及新时代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和改革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传统理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推进校内外实训平台建设,完善学科竞赛机制,利用互联网做好专业知识普及,全面深化专业改革,构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对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建筑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为教育事业应对WTO的改革尝试,应以试点方式组织开展。日新月异的市场期盼着高素质人才的涌现,教育作为一项巨大的社会产业,理应为市场输出大批理念超群、业务扎实的优秀人才。章就WTO市场新格局人才需求,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学科建设,提出了教学改革方面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当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着宽口径与专门化、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管理与技术等矛盾问题,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设想和与对策,强调与执业资格相接轨,注重理论教学内容的动态性,强化实践性教学,体现高校自身学科特色等。 相似文献